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建築學專業創建於1958年,是全國建築學專業較早的院系之一。1986年成立建築系並取得了“建築設計及其理論”碩士學位授權點,同期參與組建了建築設計研究院,形成了教學、科研、設計相結合的教育機制。2001年成立了建築與藝術學院,設有建築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工業設計、廣告學七個本科專業,有“建築設計及其理論”、“設計藝術學”兩個專業碩士授權點。其中,“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學科為省重點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 英文名:The architecture and Art College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創辦時間:1958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藝術
  • 屬性:重點本科高校
  • 所屬地區:合肥市
學院簡介,發展歷程,師資力量,教學條件,科研實驗,研究生教育,師資隊伍,

學院簡介


合肥工業大學建築學專業創建於1958年,前身為合肥工業大學建築工程系建築學專業,是全國較早設立建築學專業的院系之一。 1979 年恢復招生,1986 年成立建築學系, 2001 年成立了建築與藝術學院。2008年建築學專業以有效期7年“優秀”等級通過全國建築學專業教育評估(全國13所優秀院校之一)。2010年建築學專業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
學院設有建築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工業設計、廣告學七個本科專業。具有“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設計學”、“美術學”5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MFA(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碩士授權點和工程碩士授權點。其中建築設計及其理論為安徽省重點學科,建築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擁有“公共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兩個省級精品課程。設有安徽省徽州建築保護與發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徽文化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建築遺產保護技術標準委員會、城鄉建設與規劃研究所、綠色建築設計研究所、建築傳統裝飾工藝研究所等數個工程、文化研究中心與研究所。
全院現有教職工99名,其中專任教師89人,教授8名,副教授(副高)32名,外聘教授23名。擁有博士學位教師13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教師17人。連續七屆有老師或校友獲得中國建築學會青年建築師獎(全國青年建築師最高獎),在全國同行院校中名列前茅。形成了一支專兼職結合、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學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1500人,碩士研究生300餘人。學院創辦50多年來,在教學、科研、生產實踐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完成了多項重大或重點工程項目。 在學生培養方面,注重創新能力培養,形成創造性思維體系;注重交叉學科的融合,培養學生藝術素質;注重地域建築文化,強化特色教學方向。學生在UIA國際建築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作業觀摩和評選活動、全國大學生城市規劃專業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景觀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全國工業設計專業畢業設計作品評選、中國環藝學年獎、安徽省“挑戰杯”競賽等國際、國內頂級賽事中屢獲佳績,歷屆眾多畢業生擔任了全國十餘所高校的建築學院院長或系主任,成為了國內外著名設計院所的總建築師和技術骨幹。學生在國內外設計競賽中屢屢獲獎,在全國青年建築師獎評選中連續六屆均有人選,十餘名畢業生擔任全國知名高校建築學院院長和著名設計院總建築師。培養了大批建築設計人才,為我國建築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建築學專業一直以來都是我校的示範專業和特色專業,現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築設計及其理論”為安徽省重點學科,學院擁有 2 門安徽省級精品課程,建立了省級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校科研創新團隊基地,成立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徽文化建築研究院。與國內外眾多知名大學、科研機構保持了長期的合作與交流。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英國、德國、西班牙、加拿大、日本、韓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一些著名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友好合作互訪關係。我院建築學與城市規劃專業已經與英國卡迪夫大學簽訂並開始實施“1+1.5”雙碩士聯合培養項目、與英國普次茅斯大學簽訂了本科、碩士聯合培養項目、與日本京都大學簽訂並正在合作進行日本文部科學省自然科學基金的研究項目。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的研究生與加拿大瑞爾森大學的學生進行聯合設計教學,同韓國韓瑞大學進行建築設計聯展與學生交流活動,選拔優秀學生赴西班牙Arqtel建築師事務所實習,與台灣逢甲大學、義守大學、雲林科技大學等3所高校有交換生交流項目。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8%以上。
建築學專業本科、研究生教育於 1996 年、 2000 年和 2004 年三次通過全國評估。 2008年5月,建築學專業(本科、研究生)通過全國高等學校有效期七年優秀教育評估。
學院創辦50多年來,秉承“厚德、篤學、崇實、尚新”的校訓,恪守“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風,發揚“艱苦奮鬥、自強不息、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光榮傳統,在教學、科研、學科學位建設、生產實踐、國內外交流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為國家培養了以建築勘查設計大師為代表的大批設計人才,擔負和完成了許多重大工程項目,為我國建築、城市規劃、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廣告創意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發展歷程

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前身為合肥工業大學建築工程系建築學專業,創建於1958年,是全國較早設立建築學專業的院系之一。1986年參與組建了建築設計研究院,形成了教學、科研、設計相結合的教育機制。1989 年創辦了環境藝術專業 ,2001 年創辦了城市規劃本科專業,2009年創辦了景觀學專業。

師資力量

建築與藝術學院全院有教職工6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2人,講師(工程師)Z0人。外聘兼職教授23人。教師中有碩士學位26人,擁有博士學位教師13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教師17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1500人,碩士研究生300餘人。

教學條件

幾十年來,建築與藝術學院立足於安徽,面向全國,本著為城鄉建設培養人才的辦學宗旨,潛心研究徽派文化與建築,研究中國文化與建築,學習先進的現代建築理論與方法,積極參加國內外建築活動,為安徽乃至全國的建築發展與建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院圖書資料室面積180m2,閱覽座位50個,管理人員2人,資料室全天向師生開放,開架借閱。現有中文圖書3018冊,外文圖書l064冊,計4082冊,期刊70種,l0080冊,電子音像資料60盤。
建築與藝術學院設中心實驗室,下設有4個實驗室,即:建築物理實驗室、建築CAD室、建築攝影實驗室、建築造型實驗室,共開設27頊,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為教學、科研、生產服務,優先保證教學實驗的安排。學校和院重視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在教育經費困難的情況下,校、院共同建設,實驗設備能滿足教學的基本要求。
建築學院與國內外院校與學術組織建立了一定的聯繫,積極參加各類國際、國內學術活動,國內外專家來校交流講學達 30 餘人次,本院教師參加國內、國際學術會議達 50 餘人次。我校與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為友好學校,德國 Faler 等二位建築教授來我校交流講學。我院與日本爾北大學建築學院建立友好關係。 2003 年日本東北大學建築學博士導師伊騰邦明教授、韓國建築學者金起弘博士來我校訪問交流。
該院邀請國內著名建築師、教授來校講學交流,例:秦佑國、蔡鎮鈺、馬國馨、熊明、張祖剛、鮑家聲、張錦秋、鄭國英、黃永厚、馮紀忠、戴復東、沈國堯、黃偉康等 20 餘人次來校講學。
我院汪正章、林言官、潘國泰、郭端本、蘇繼會、吳永發等教授應邀多次外出講學。 我院教師參加多種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會 50 餘人次。例如:中國近代史國際研討會、泛亞熱帶地區建築設計與技術、海峽兩岸城市發展研討會、全國高校建築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年會、全國高校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青年建築師建築創作研討會、建築美術研討會、城市雕塑與城市環境研討會,協辦安徽江蘇建築師協會年會及學術研討會、中國建築創作研討會、中國建築學會年會、全國建築創作理論委員會會議、 2003 國際建築教育研討會……並在會議上發表論文,參與交流。並主持有關教師參加二十屆、二十一屆世界建築師大會,並對西歐、北美、亞洲的人居環境作系統考察,與國際上有關的大學和建築事務所進行過長期合仟,與加拿大蔡德勒(國際)建築事務所形成較穩定的聯繫與合作。

科研實驗

建築與藝術學院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注重科研學術活動,逐漸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方向,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公共建築設計及其理論研究、建築美學研究、園林研究,居住區環境研究等。並積極鼓勵教師對縱向課題的申請、立項與研究工作,成績斐然。學院教師所主持或參與的縱向課題無論質上還是量上均有突破性進展。共獲 得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 20 餘項,並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發展的態勢。
2004 年至 2007 年,建築與藝術學院教師發表論文、出版教材和專著在總量和級別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建築與藝術學院教師在國內外各類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 300 余篇,出版學術著作、教材 40 餘部。
建築與藝術學院教師在學術研究、工程實踐等方面成績突出,多次獲得獎勵,共獲得國家、省部級各類獎勵 30 餘項。同時,指導學生在國內外各種設計競賽中多次獲獎,其中,在建築學專業指導委員會組織舉辦的大學生作業觀摩與評選中已連續五屆獲獎達 10 餘項
由我院前院長吳永發主持並由學校重點支持的中青年創新團隊科研課題《人居環境研究》,從城市化、技術性、地域性、社會性等幾個方面,在理論和實踐上對一系列聚居、社會、環境等問題作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索,以建立有效的可持續的中國人居環境的模式研究和評價體系。該創新團隊對整合我院的科研水平和科技成果,並形成中青年學術梯隊將有著重要意義。

研究生教育

教學計畫是學校培養人才、組織教學工作的基本依據。教學計畫由院根據全國專業指導委員會制定的指導性教學計畫、學校制定教學計畫的原則和要求及專業的培養目標制訂,報教務處審查,經校長批准後執行。局部調轉需報教務處同意,重大變動需報請校長批准。
本科專業2001級前實行學年學分制,2002級開始實行學分制,各課程及實踐環節按一定的比例折算成相應的學分,學生必須修完各類課程和實踐環節規定的學分。
本科五年制教學計畫安排260周,其中假期55周,教學時間205周。課程分為必修、選修二人類,總教學時數2804學時,其中必修課時數2244學時,最低選修課課程時數為560學時,最低畢業學分為234分。
凡教學計畫規定開設的課程及實踐性環節均要按照教學的基本要求和目標制訂教學大綱或指導書,並根據教學進程安排制訂教學日曆或執行計畫。
學生學習的課程和實踐性環節都必須考試或考核,並按照學籍管理辦法進行管理。學生取得教學計畫規定的各類課程和實踐環節的學分,並通過畢業設計和答辯,準予畢業。符合學校學位授予條例規定的,授予學士學位。

師資隊伍

教授
高飛 陳新生 馮四清 韓春明 李早 蘇繼會 巫俊 周國艷 郭凱
副教授
陳剛 陳麗華 陳宇飛 何紅艷 何玉傑 賀為才 胡慧 李峻峰 李學斌 栗洪寧 凌峰 劉陽 劉學 饒永 石建和
蘇劍鳴 王方 王東坡 王宜川 韋艷麗 徐震 葉鵬 殷曉晨 張黎 張華如 張萍 張曉瑞 鄭先友 周皖軍 祝瑩
徐曉燕
講師
白艷 柏祝玲 曹昊 曹海嬰 曹建中 范慧君 方法菊 古霞 顧大治 桂汪洋 韓靖 胡曉鳳 瞿偉 李曉瓊 李秀梅
劉源 劉成章 劉坤 梅小妹 潘榕 潘曉燕 權欣 史梁 束曉永 宋敏 宋蓓蓓 孫彩霞 孫建海 唐峰 滕有平 汪利
王哂秋 王琳 王 旭 王忠 魏晶晶 魏志成 吳 敏 謝 珂 謝 黎
謝震林 許放 宣蔚 嚴敏 陽巧 楊恩達 楊銳 張泉 張悅 張金鋒 張小靜 周莉莉
助教
任舒雅 王夢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