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43年11月,美國陸軍上將喬治.馬歇爾(George C. Marshall)就打算將美國陸軍航空隊獨立出來成為新的軍種。二次大戰結束後的1947年,隨著「1947年國家安全法案」( National Security Act of 1947)的執行,美國空軍(United States Air Force)與其他幾個新的中樞軍事單位如國家軍事部門(National Military Establishment,後來旋即改為國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CIA)一同成立。
從1949年到1951年,美國海軍的各項預算遭到大砍,8艘現役的艾賽克斯級航空母艦被大幅刪減到4艘,10艘賽班級(Saipan class)護航航空母艦從被大減為2艘,原本14個艦載機聯隊(Carrier Air Wings)銳減為六個,海軍陸戰隊航空中隊(Marine Squadrons)由23個減為12個,反潛機中隊(Warfare Squadrons)由8個減為7個,巡邏機中隊(Patrol Squadrons)由30個減為12個。一面打擊美國海軍,美國空軍也乘勝追擊,提出打造70個B-36長程轟炸機隊的計畫。雖然合眾國號受挫,不過美國海軍並沒有放棄讓航母艦載機攜帶戰術核武的構想;在1950年,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的小羅斯福號(USS Franklin D. Roosevelt CV-42)在改裝時增加了核武儲存設施,成為美國第一艘可以攜帶機載核武器的航空母艦。
由於二戰結束以來美國軍費規模大幅緊縮,美國各軍種的爭奪排擠便更形激烈。美國空軍與美國陸軍站在同一陣線,強烈反對昂貴而功能與空軍重複的合眾國號。在1949年4月18日,合眾國號在紐波特.紐斯(New Port News)船廠安放龍骨,然而國防部長路易斯.強森卻在五天之後的4月23日,在沒有通知海軍首長與國會的前提下,下令取消合眾國號的建造。為此,數位美國海軍高階將領,包括海軍部長約翰.蘇利文(John Sullivan)立刻憤怒地辭職以示抗議;而佛瑞斯塔則在5月22日不幸病逝。數天后,路易斯.強森變本加厲地宣布,美國海軍陸戰隊本身的航空部隊將轉移給空軍,不過隨後就被國會否決。
為了報複合眾國號遭片面封殺,美國海軍展開強烈反擊:由太平洋戰爭期間戰功彪炳的海軍上將阿利.柏克(Arleigh A. Burke)率領的OP-23研究小組,開始透過各方資料研究空軍力捧的B-36戰略轟炸機並加以攻擊;其中,某份匿名報告指出B-36「昂貴而愚蠢」,而路易斯.強森先前曾在B-36製造商康維爾(Convair)任職,他支持B-36的背後根本只是基於私人利益。讓衝突火上加油的,則是海軍少將丹尼爾.蓋勒瑞(Daniel V. Gallery)在周六晚報(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的一系列撰文,最後一篇的標題「別讓這幫人破壞海軍」(Don't Let Them Scuttle the Navy)終於激起路易斯.強森對丹尼爾.蓋勒瑞在軍事法庭提告犯上。雖然丹尼爾.蓋勒最後沒有因此被定罪,但他也賠上了自己的軍銜與軍旅生涯。眾議院軍事委員會(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開始對整個風波進行調查,調查顯示路易斯.強森與B-36的利益並無瓜葛,而前述的匿名報告則被認為來自於海軍部長丹尼佛(Denfield)上將的助理卡狄克.沃茲(Cedric R. Worth)之手;最後,卡狄克.沃茲遭到開除,丹尼佛也因被判定是對上級懷恨在心而採取報復而遭到免職,此一事件被稱為「海軍上將譁變」(Revolt of the Admir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