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鯨船“裴廓德”號船長亞哈,在一次捕鯨過程中,被兇殘聰明的白鯨莫比-迪克咬掉了一條腿,因此他滿懷復仇之念,一心想追捕這條白鯨,竟至失去理性,變成一個獨斷獨行的偏熱症狂。他的船幾乎兜遍了全世界,經歷輾轉,終於與莫比-迪克遭遇。經過三天追蹤,他用魚叉擊中白鯨,但船被白鯨撞破,亞哈被魚叉上的繩子纏住,帶人海中。全船人落海,只有水手以實瑪利(《聖經》中人名,意為被遺棄的人)一人得救,來向人們講述這個故事。作者賦予莫比-迪克的白色象徵天真無邪和恐怖,以白鯨象徵善和惡的混合,這也是人世的基本狀況。這部小說以充實的思想內容、史詩般的規模和成熟、深思性質的文筆,成為傳世佳作。
基本介紹
- 書名:譯文名著典藏:白鯨
- 作者:赫爾曼·麥爾維爾 (Herman Melville)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頁數:743頁
- 開本:32
- 外文名:Moby Dick or,the Whale
- 譯者:曹庸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作者簡介
赫爾曼·麥爾維爾(1819—1891),美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浪漫主義小說家之一,《白鯨》是他的代表作。
圖書目錄
語源
選錄
第一章 海市蜃樓
第二章 旅行袋
第三章 大鯨客店
第四章 被單
第五章 早餐
第六章 街道
第七章 小教堂
第八章 講壇
第九章 講道
第十章 知心朋友
第十一章 睡衣
第十二章 傳記
第十三章 獨輪車
第十四章 南塔開特
第十五章 雜燴
第十六章 船
第十七章 齋戒
第十八章 他的畫押
第十九章 預言家
第二十章 全體出動
第二十一章 上船
第二十二章 歡樂的聖誕節
第二十三章 臨風之岸
第二十四章 辯護士
第二十五章 附言
第二十六章 武士和隨從
第二十七章 武士和隨從
第二十八章 亞哈
第二十九章 亞哈上;斯塔布隨後上
第三十章 菸斗
第三十一章 春夢婆
第三十二章 鯨類學
第三十三章 斯培克辛德
第三十四章 船長室的餐桌
第三十五章 桅頂嘹望者
第三十六章 後甲板
第三十七章 日落
第三十八章 薄暮
第三十九章 初夜班
第四十章 午夜,船頭樓
第四十一章 莫比迪克
第四十二章 白鯨的白色
第四十三章 聽!
第四十四章 海圖
第四十五章 宣誓書
第四十六章 臆測
第四十七章 編緶人
第四十八章 第一次放下小艇
第四十九章 殘酷的傢伙
第五十章 亞哈的小艇和艇員——費達拉
第五十一章 神靈的噴水
第五十二章 “信天翁號”
第五十三章 聯歡會
第五十四章 “大鯨出來了號”的故事
第五十五章 關於鯨的大畫像
第五十六章 錯誤較少的大鯨圖像和捕鯨寫生
第五十七章 畫裡的;牙雕的;木刻的;鐵板的;石頭的;山裡的;星里的鯨
第五十八章 小魚
第五十九章 大烏賊魚
第六十章 捕鯨索
第六十一章 斯塔布殺死一條鯨
第六十二章 投槍
第六十三章 又柱
第六十四章 斯塔布的晚餐
第六十五章 做菜的鯨
第六十六章 屠殺鯊魚事件
第六十七章 割油
第六十八章 絨毯
第六十九章 葬禮
第七十章 獅身人頭怪物
第七十一章 “耶羅波安號”的故事
第七十二章 猴索
第七十三章 斯塔布和弗拉斯克殺死一條露脊鯨後,邊拖鯨邊談天
第七十四章 抹香鯨頭——對比圖
第七十五章 露脊鯨頭一對比圖
第七十六章 破城槌
第七十七章 海德堡大桶
第七十八章 水槽和水桶
第七十九章 大草原
第八十章 腦袋
第八十一章 “裴廓德號”遇到“處女號”
第八十二章 捕鯨業的令譽與榮華
第八十三章 從歷史上看約拿
第八十四章 投桿
第八十五章 噴泉
第八十六章 尾巴
第八十七章 大艦隊
第八十八章 鯨隊和隊長
第八十九章 有主鯨和無主鯨
第九十章 頭還是尾
第九十一章 “裴廓德號”遇到“玫瑰蕊號”
第九十二章 龍涎香
第九十三章 被摒棄者
第九十四章 手的揉捏
第九十五章 法衣
第九十六章 煉油間
第九十七章 燈
第九十八章 裝艙和打掃
第九十九章 杜柏侖
第一百章 臂和腿一南塔開特的“裴廓德號”遇到倫敦的“撒母耳恩德比號”
第一百○一章 圓酒瓶
第一百○二章 在阿薩西提的樹蔭處
第一百○三章 鯨骷髏的尺寸
第一百○四章 化石鯨
第一百○五章 鯨的龐大身軀會縮小么?——它會滅亡嗎?
第一百○六章 亞哈的腿
第一百○七章 木匠
第一百○八章 亞哈和木匠
第一百○九章 亞哈和斯達巴克在船長室里
第一百十章 魁魁格在棺材裡
第一百十一章 太平洋
第一百十二章 鐵匠
第一百十三章 熔爐
第一百十四章 鍍金匠
第一百十五章 “裴廓德號”遇到“單身漢號”
第一百十六章 垂死的鯨
第一百十七章 看守大鯨
第一百十八章 象限儀
第一百十九章 蠟燭
第一百二十章 初夜班行將結束的甲板上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午夜——船頭樓的舷牆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午夜上空一雷電交加
第一百二十三章 滑膛槍
第一百二十四章 羅盤針
第一百二十五章 測程儀和測量繩
第一百二十六章 救生圈
第一百二十七章 甲板上
第一百二十八章 “裴廓德號”遇到“拉吉號”
第一百二十九章 船長室
第一百三十章 帽子
第一百三十一章 “裴廓德號”遇到“歡喜號”
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響樂
第一百三十三章 追擊一第一天
第一百三十四章 追擊一第二天
第一百三十五章 追擊一第三天
尾聲
選錄
第一章 海市蜃樓
第二章 旅行袋
第三章 大鯨客店
第四章 被單
第五章 早餐
第六章 街道
第七章 小教堂
第八章 講壇
第九章 講道
第十章 知心朋友
第十一章 睡衣
第十二章 傳記
第十三章 獨輪車
第十四章 南塔開特
第十五章 雜燴
第十六章 船
第十七章 齋戒
第十八章 他的畫押
第十九章 預言家
第二十章 全體出動
第二十一章 上船
第二十二章 歡樂的聖誕節
第二十三章 臨風之岸
第二十四章 辯護士
第二十五章 附言
第二十六章 武士和隨從
第二十七章 武士和隨從
第二十八章 亞哈
第二十九章 亞哈上;斯塔布隨後上
第三十章 菸斗
第三十一章 春夢婆
第三十二章 鯨類學
第三十三章 斯培克辛德
第三十四章 船長室的餐桌
第三十五章 桅頂嘹望者
第三十六章 後甲板
第三十七章 日落
第三十八章 薄暮
第三十九章 初夜班
第四十章 午夜,船頭樓
第四十一章 莫比迪克
第四十二章 白鯨的白色
第四十三章 聽!
第四十四章 海圖
第四十五章 宣誓書
第四十六章 臆測
第四十七章 編緶人
第四十八章 第一次放下小艇
第四十九章 殘酷的傢伙
第五十章 亞哈的小艇和艇員——費達拉
第五十一章 神靈的噴水
第五十二章 “信天翁號”
第五十三章 聯歡會
第五十四章 “大鯨出來了號”的故事
第五十五章 關於鯨的大畫像
第五十六章 錯誤較少的大鯨圖像和捕鯨寫生
第五十七章 畫裡的;牙雕的;木刻的;鐵板的;石頭的;山裡的;星里的鯨
第五十八章 小魚
第五十九章 大烏賊魚
第六十章 捕鯨索
第六十一章 斯塔布殺死一條鯨
第六十二章 投槍
第六十三章 又柱
第六十四章 斯塔布的晚餐
第六十五章 做菜的鯨
第六十六章 屠殺鯊魚事件
第六十七章 割油
第六十八章 絨毯
第六十九章 葬禮
第七十章 獅身人頭怪物
第七十一章 “耶羅波安號”的故事
第七十二章 猴索
第七十三章 斯塔布和弗拉斯克殺死一條露脊鯨後,邊拖鯨邊談天
第七十四章 抹香鯨頭——對比圖
第七十五章 露脊鯨頭一對比圖
第七十六章 破城槌
第七十七章 海德堡大桶
第七十八章 水槽和水桶
第七十九章 大草原
第八十章 腦袋
第八十一章 “裴廓德號”遇到“處女號”
第八十二章 捕鯨業的令譽與榮華
第八十三章 從歷史上看約拿
第八十四章 投桿
第八十五章 噴泉
第八十六章 尾巴
第八十七章 大艦隊
第八十八章 鯨隊和隊長
第八十九章 有主鯨和無主鯨
第九十章 頭還是尾
第九十一章 “裴廓德號”遇到“玫瑰蕊號”
第九十二章 龍涎香
第九十三章 被摒棄者
第九十四章 手的揉捏
第九十五章 法衣
第九十六章 煉油間
第九十七章 燈
第九十八章 裝艙和打掃
第九十九章 杜柏侖
第一百章 臂和腿一南塔開特的“裴廓德號”遇到倫敦的“撒母耳恩德比號”
第一百○一章 圓酒瓶
第一百○二章 在阿薩西提的樹蔭處
第一百○三章 鯨骷髏的尺寸
第一百○四章 化石鯨
第一百○五章 鯨的龐大身軀會縮小么?——它會滅亡嗎?
第一百○六章 亞哈的腿
第一百○七章 木匠
第一百○八章 亞哈和木匠
第一百○九章 亞哈和斯達巴克在船長室里
第一百十章 魁魁格在棺材裡
第一百十一章 太平洋
第一百十二章 鐵匠
第一百十三章 熔爐
第一百十四章 鍍金匠
第一百十五章 “裴廓德號”遇到“單身漢號”
第一百十六章 垂死的鯨
第一百十七章 看守大鯨
第一百十八章 象限儀
第一百十九章 蠟燭
第一百二十章 初夜班行將結束的甲板上
第一百二十一章 午夜——船頭樓的舷牆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午夜上空一雷電交加
第一百二十三章 滑膛槍
第一百二十四章 羅盤針
第一百二十五章 測程儀和測量繩
第一百二十六章 救生圈
第一百二十七章 甲板上
第一百二十八章 “裴廓德號”遇到“拉吉號”
第一百二十九章 船長室
第一百三十章 帽子
第一百三十一章 “裴廓德號”遇到“歡喜號”
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響樂
第一百三十三章 追擊一第一天
第一百三十四章 追擊一第二天
第一百三十五章 追擊一第三天
尾聲
序言
赫爾曼·麥爾維爾是霍桑、朗費羅、惠特曼同時代的富有特色的美國作家。他以1819年出生於紐約,祖先為蘇格蘭望族,祖父托馬斯.麥爾維爾少校,詩人奧列弗·溫德爾·霍姆斯(1809--1894)曾在著名的《最後一片葉子》一詩中頌揚過他;外祖父彼得‘甘斯沃爾特,是在獨立戰爭中立過殊功的將軍,荷蘭移民的家族。父親艾倫‘麥爾維爾是個破產的進口商人,在赫爾曼十二歲時逝世。由於家道中落,赫爾曼.麥爾維爾不得不輟學謀生,十五歲便投身社會,先後做過銀行文書,店員,.國小教員,農場工人等工作。1837年,他應募上了開往利物浦的帆船“高地人號”做侍役,開始過嚴酷的航海生活,後來他在小說《雷德伯恩》的第一頁上對這次航行這樣寫道:
我當時還是個少年。大約是在我母親還未從紐約遷居哈得
孫河畔一個農村的時候,我們單調地住在一間小屋裡,我為未來
的生活所構想的幾個打算都可憐地幻滅了,自己又急需找點事
做,加上天生有個愛漂泊的性格,這些當時都一起湧上心頭,從
而使我出海去當水手。
麥爾維爾從這第一次航行歸來後,又在匹茨堡,麻薩諸塞,東奧爾巴尼和紐約等地當教員。
1841年,麥爾維爾上“阿庫斯奈特號”當捕鯨水手,到1844年10月在波士頓被美國軍艦“合眾國號”解僱,結束了他的航海生涯。在這三年間,他呆過三艘捕鯨船。因受不了“阿庫斯奈特號”的非人生活,他逃到努庫希瓦島,同泰比人一起生活了四個星期左右。1842年8月,他乘澳洲帆船“路茜·安號”離開努庫希瓦島。幾個星期後,他同另外九名水手,在塔希提島附近被押下船,因有參加暴動行為,被短期拘留後,在南太平洋各島嶼待了約一年。此後,他到檀香山做過店員,當過商船水手。這些生活經歷,為他積累了創作小說的豐富原始材料。
1844年,他那本描寫泰比人生活,抨擊帝國主義者借傳播基督教之名,推行殖民政策之實的《泰比》出版後,轟動一時,霍桑和惠特曼都著文評介,梭羅,愛默生也分別在刊物上提及此書。
但是,1851年《白鯨》出版後,卻受到了極其不公平的待遇。此後雖陸續有作品問世,但他始終未能擺脫生活困境。1863年,他攜眷遷居紐約。1866年,他到紐約海關當外勤稽查員,直至1885年引退。
1891年9月27日,麥爾維爾病逝紐約,當時人們竟不知這位《白鯨》作者為何許人,直到逝世後第三天,報上才刊登一條不引人注目的訊息。
麥爾維爾的作品,除了《泰比》,《白鯨》以外,還有得到斯蒂文生和亨利·亞當斯讚賞、被認為是《泰比》續篇的《奧穆》(1847,),描寫南海生活,將真實的冒險故事,以浪漫的諷刺筆調和哲學議論結合在一起的《瑪地》(1849),《雷德伯恩》(1849),描寫軍艦生活,因揭露兵艦施行體罰,終於促使美國海軍廢除體罰的《白外套》(1850),以“曖昧行徑”為副題的《皮埃爾》(1852),關於美國獨立戰爭的《伊薩雷爾·波特》(1855),短篇故事集《廣場故事》(1856),寫販運奴隸船上黑奴起義的《貝尼托·切萊諾》(1856),諷刺小說《騙子》(1857)。1866年出版了描寫內戰的詩歌《戰爭詩篇》,這個作品當時沒有受到注意,後來才與惠特曼的《敲呀,鼓,敲呀》一詩齊名,1876年出版了另一個不為人重視、一萬八千行的長詩《克萊爾》,此外,還有1924年被整理髮表的遺稿《比利·巴德》。
麥爾維爾於1850年2月從英國回來後即著手寫《白鯨》。4月間,他到圖書館借閱許多有關捕鯨方面的書,以便回憶過去的生活經歷,幫助構思。當年夏天,《白鯨》已經接近完成,但是,他因為重讀了莎翁的劇本,有所啟發,又因結識了霍桑,細讀霍桑的一些作品,並在當年八月發表了一篇論霍桑的《古宅苔蘚》的文章,就文學問題提出了一些重要看法,因而推遲了向出版社交稿時間,遲至1851年夏,方將《白鯨》定稿。《白鯨》出版後,麥爾維爾寫信給霍桑說:“我寫了一本邪書,不過,我覺得像羔羊一般潔白無疵。”
《白鯨》在題材上,類似於麥爾維爾其他一些小說,是以作家本人的親身經歷為根據的。事實上,也正是他過去這些生活經歷,使他擁有作為一個作家的厚實基礎,成為他發展與擴大想像力的源泉。
莫北-迪克是一隻兇猛而狡詐的白鯨,在大海上一再使許多捕鯨者失肢斷臂,船破人亡,成為捕鯨者心目中一種妖魔。
“裴廓德號”船長亞哈,在上一次獵擊中,給莫比一迪克咬掉了一條腿,因此,他滿懷復仇之念,一心想追捕這條白鯨,竟至失去理性,變成一個獨斷獨行的偏熱症狂。他將白鯨看成人間萬惡之源,發誓要到天涯海角去追索它。他搜羅一批所謂社會渣滓,不顧船東的利益,以獵鯨為名出航,使用威脅利誘的手段,勒迫他們跟他一起去作環球航行,專事搜捕白鯨。經過長期的海上顛簸生活,歷盡千難萬險,終於遇到白鯨,在連續三天的惡戰中,最後總算結果了這條白鯨。但是,亞哈本人,大船,小艇,全體船員水手都與白鯨同歸於盡,只剩一個倖存的水手以實瑪利,來向人間講述這個故事。
“管我叫以實瑪利吧!”——《白鯨》開頭這句惹人注意的話,現在已成為文學作品上一句著名的開場白。我們在開始閱讀這部作品之前,還須耐心地先讀一讀正文前的“語源”和“選錄”。它們有助於我們了解這部小說的主題和境界,有助於我們了解這部小說的來龍去脈,因為這些是麥爾維爾用以發展他這本別具一格的小說的主要手段。
誰是以實瑪利?我們既可以把他看作是那個在1841年去作捕鯨航行,還不成熟、讀書不多的麥爾維爾,也可以把他看作是那個在1850年和1851年寫《白鯨》的成熟了、富有靈感的麥爾維爾,事實上,他是麥爾維爾的代言人。以實瑪利不僅是個講故事的,還是參與這次航行的箇中人物。
小說開頭二十三章,主要是寫以實瑪利,也可以說是以實瑪利在講故事。在這二十三章中,以實瑪利為我們介紹他出海捕鯨之前的種種遭際:他去聽梅普爾牧師講道,在教堂里看墓碑,在客店裡碰到那個“生番”標槍手魁魁格,同他結成知心朋友,又為我們介紹“裴廓德號”。待到船啟碇後,以實瑪利就好像不見了。但是,我們仍會在好些場合意識到他的存在,不時可以隱約地聽到他的聲音。到了最後與白鯨的三天決鬥,當然只有依靠他這個唯一幸慶生還的人來告訴我們這個故事了。
亞哈這個人物的性格與決心,在航程中,隨著船隻向前航駛而日益顯露。最初是他在第三十六章“後甲板”上,向大二三副,三個標槍手和全體水手傾倒出他那抑制不住的激情,力圖“降服”他們,表白他要把莫北-迪克追擊至死的決心。後來在九次“聯歡會”,即同九艘捕鯨船相遇的故事中,作者繪聲繪色地刻劃了亞哈的急迫心情和堅定決心。在荒漠的太平洋上,船來船往,有的船歡歡喜喜,滿載回航,有的船愁容滿面,帶來令人膽戰心驚的訊息:白鯨又在肆虐。時也有人出來打不平,認為作者才思敏捷,他所具有的分析善惡是非的才能,不下於他那善於狀景寫物的非凡能力。有的認為,所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具有卓越的藝術效果,說它不僅是一部驚險小說,也是一部揭示生活的哲學著作。儘管如此,作者本人始終未能擺脫其坎坷的命運,《白鯨》也幾乎湮滅了半個多世紀,迫得作者只好放下筆來,另謀生路,默默以終。只是到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人們才又開始注意他,為他出全集,寫傳記,研究他的作品,成立研究團體。五十年代,《白鯨》還被第三次拍成電影。
但是,人們對於《白鯨》的解釋,眾說紛紜,各取所需,正如美國那位對麥爾維爾研究有素的威拉德·索普在1938年說的“《莫比-迪克》的讀者大可以愛怎么說就怎么說”。一般說來,人們往往是從宗教、哲學的角度來解釋《白鯨》,或把麥爾維爾同各種文學流派聯繫起來,很少涉及或深入作品本身的社會意義。
麥爾維爾不僅翔實地描寫了十九世紀初、中葉捕鯨者那種緊張疲累而感人的生活,還旁徵博引,汪洋恣肆,鑑古論今,為航海、捕鯨以至大鯨本身這門科學提供了大量材料,它是一部捕鯨業史,也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但是,最主要的,它是一部絢麗多彩,蔚為奇觀,充滿艱險而又英勇壯烈的小說。它使我們從中看到捕鯨業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看到捕鯨作為一種工業的整個生產過程以及生產者的種種艱辛險阻的生活。作者通過象徵手法,兼用烘托,借喻,暗示,曲筆等表現手法,敷演了曲折跌宕的故事,刻劃了人物的隱秘的內心世界,抒發了他對美與醜,善與惡,文明與野蠻,民主與奴役,命運與自由的見解,表達了他對普通人民,特別是黑人的深摯的同情,揭露與諷刺資產階級的所謂文明。
由於作者的身世與處境,使他雖然親身體會到捕鯨者的艱難困苦的悲滲命運,看到種種人隋世態,卻未能找到任何解決途徑,更不能窮原竟委,只能悲天憫人,感嘆人生的禍福無常,將一切歸之於天命。因而對一切事物雖有所揭露,有所抨擊,也只是局限於倫理道德的範圍。作品有濃厚的宿命論思想,陰鬱、神秘的色彩,低沉、悲觀的調子,沒有朗費羅在《海華沙之歌》中那種暢懷歌唱的開朗情緒,也沒有惠特曼在《草葉集》中那種曠達樂觀的情緒。這可說是作者的思想局限。但是,我們無法也不能“動輒牽古人之理想,以f嗣入今日之理想”(《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作者吳趼人[沃堯]語)。
曹庸
1982年6月
我當時還是個少年。大約是在我母親還未從紐約遷居哈得
孫河畔一個農村的時候,我們單調地住在一間小屋裡,我為未來
的生活所構想的幾個打算都可憐地幻滅了,自己又急需找點事
做,加上天生有個愛漂泊的性格,這些當時都一起湧上心頭,從
而使我出海去當水手。
麥爾維爾從這第一次航行歸來後,又在匹茨堡,麻薩諸塞,東奧爾巴尼和紐約等地當教員。
1841年,麥爾維爾上“阿庫斯奈特號”當捕鯨水手,到1844年10月在波士頓被美國軍艦“合眾國號”解僱,結束了他的航海生涯。在這三年間,他呆過三艘捕鯨船。因受不了“阿庫斯奈特號”的非人生活,他逃到努庫希瓦島,同泰比人一起生活了四個星期左右。1842年8月,他乘澳洲帆船“路茜·安號”離開努庫希瓦島。幾個星期後,他同另外九名水手,在塔希提島附近被押下船,因有參加暴動行為,被短期拘留後,在南太平洋各島嶼待了約一年。此後,他到檀香山做過店員,當過商船水手。這些生活經歷,為他積累了創作小說的豐富原始材料。
1844年,他那本描寫泰比人生活,抨擊帝國主義者借傳播基督教之名,推行殖民政策之實的《泰比》出版後,轟動一時,霍桑和惠特曼都著文評介,梭羅,愛默生也分別在刊物上提及此書。
但是,1851年《白鯨》出版後,卻受到了極其不公平的待遇。此後雖陸續有作品問世,但他始終未能擺脫生活困境。1863年,他攜眷遷居紐約。1866年,他到紐約海關當外勤稽查員,直至1885年引退。
1891年9月27日,麥爾維爾病逝紐約,當時人們竟不知這位《白鯨》作者為何許人,直到逝世後第三天,報上才刊登一條不引人注目的訊息。
麥爾維爾的作品,除了《泰比》,《白鯨》以外,還有得到斯蒂文生和亨利·亞當斯讚賞、被認為是《泰比》續篇的《奧穆》(1847,),描寫南海生活,將真實的冒險故事,以浪漫的諷刺筆調和哲學議論結合在一起的《瑪地》(1849),《雷德伯恩》(1849),描寫軍艦生活,因揭露兵艦施行體罰,終於促使美國海軍廢除體罰的《白外套》(1850),以“曖昧行徑”為副題的《皮埃爾》(1852),關於美國獨立戰爭的《伊薩雷爾·波特》(1855),短篇故事集《廣場故事》(1856),寫販運奴隸船上黑奴起義的《貝尼托·切萊諾》(1856),諷刺小說《騙子》(1857)。1866年出版了描寫內戰的詩歌《戰爭詩篇》,這個作品當時沒有受到注意,後來才與惠特曼的《敲呀,鼓,敲呀》一詩齊名,1876年出版了另一個不為人重視、一萬八千行的長詩《克萊爾》,此外,還有1924年被整理髮表的遺稿《比利·巴德》。
麥爾維爾於1850年2月從英國回來後即著手寫《白鯨》。4月間,他到圖書館借閱許多有關捕鯨方面的書,以便回憶過去的生活經歷,幫助構思。當年夏天,《白鯨》已經接近完成,但是,他因為重讀了莎翁的劇本,有所啟發,又因結識了霍桑,細讀霍桑的一些作品,並在當年八月發表了一篇論霍桑的《古宅苔蘚》的文章,就文學問題提出了一些重要看法,因而推遲了向出版社交稿時間,遲至1851年夏,方將《白鯨》定稿。《白鯨》出版後,麥爾維爾寫信給霍桑說:“我寫了一本邪書,不過,我覺得像羔羊一般潔白無疵。”
《白鯨》在題材上,類似於麥爾維爾其他一些小說,是以作家本人的親身經歷為根據的。事實上,也正是他過去這些生活經歷,使他擁有作為一個作家的厚實基礎,成為他發展與擴大想像力的源泉。
莫北-迪克是一隻兇猛而狡詐的白鯨,在大海上一再使許多捕鯨者失肢斷臂,船破人亡,成為捕鯨者心目中一種妖魔。
“裴廓德號”船長亞哈,在上一次獵擊中,給莫比一迪克咬掉了一條腿,因此,他滿懷復仇之念,一心想追捕這條白鯨,竟至失去理性,變成一個獨斷獨行的偏熱症狂。他將白鯨看成人間萬惡之源,發誓要到天涯海角去追索它。他搜羅一批所謂社會渣滓,不顧船東的利益,以獵鯨為名出航,使用威脅利誘的手段,勒迫他們跟他一起去作環球航行,專事搜捕白鯨。經過長期的海上顛簸生活,歷盡千難萬險,終於遇到白鯨,在連續三天的惡戰中,最後總算結果了這條白鯨。但是,亞哈本人,大船,小艇,全體船員水手都與白鯨同歸於盡,只剩一個倖存的水手以實瑪利,來向人間講述這個故事。
“管我叫以實瑪利吧!”——《白鯨》開頭這句惹人注意的話,現在已成為文學作品上一句著名的開場白。我們在開始閱讀這部作品之前,還須耐心地先讀一讀正文前的“語源”和“選錄”。它們有助於我們了解這部小說的主題和境界,有助於我們了解這部小說的來龍去脈,因為這些是麥爾維爾用以發展他這本別具一格的小說的主要手段。
誰是以實瑪利?我們既可以把他看作是那個在1841年去作捕鯨航行,還不成熟、讀書不多的麥爾維爾,也可以把他看作是那個在1850年和1851年寫《白鯨》的成熟了、富有靈感的麥爾維爾,事實上,他是麥爾維爾的代言人。以實瑪利不僅是個講故事的,還是參與這次航行的箇中人物。
小說開頭二十三章,主要是寫以實瑪利,也可以說是以實瑪利在講故事。在這二十三章中,以實瑪利為我們介紹他出海捕鯨之前的種種遭際:他去聽梅普爾牧師講道,在教堂里看墓碑,在客店裡碰到那個“生番”標槍手魁魁格,同他結成知心朋友,又為我們介紹“裴廓德號”。待到船啟碇後,以實瑪利就好像不見了。但是,我們仍會在好些場合意識到他的存在,不時可以隱約地聽到他的聲音。到了最後與白鯨的三天決鬥,當然只有依靠他這個唯一幸慶生還的人來告訴我們這個故事了。
亞哈這個人物的性格與決心,在航程中,隨著船隻向前航駛而日益顯露。最初是他在第三十六章“後甲板”上,向大二三副,三個標槍手和全體水手傾倒出他那抑制不住的激情,力圖“降服”他們,表白他要把莫北-迪克追擊至死的決心。後來在九次“聯歡會”,即同九艘捕鯨船相遇的故事中,作者繪聲繪色地刻劃了亞哈的急迫心情和堅定決心。在荒漠的太平洋上,船來船往,有的船歡歡喜喜,滿載回航,有的船愁容滿面,帶來令人膽戰心驚的訊息:白鯨又在肆虐。時也有人出來打不平,認為作者才思敏捷,他所具有的分析善惡是非的才能,不下於他那善於狀景寫物的非凡能力。有的認為,所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具有卓越的藝術效果,說它不僅是一部驚險小說,也是一部揭示生活的哲學著作。儘管如此,作者本人始終未能擺脫其坎坷的命運,《白鯨》也幾乎湮滅了半個多世紀,迫得作者只好放下筆來,另謀生路,默默以終。只是到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人們才又開始注意他,為他出全集,寫傳記,研究他的作品,成立研究團體。五十年代,《白鯨》還被第三次拍成電影。
但是,人們對於《白鯨》的解釋,眾說紛紜,各取所需,正如美國那位對麥爾維爾研究有素的威拉德·索普在1938年說的“《莫比-迪克》的讀者大可以愛怎么說就怎么說”。一般說來,人們往往是從宗教、哲學的角度來解釋《白鯨》,或把麥爾維爾同各種文學流派聯繫起來,很少涉及或深入作品本身的社會意義。
麥爾維爾不僅翔實地描寫了十九世紀初、中葉捕鯨者那種緊張疲累而感人的生活,還旁徵博引,汪洋恣肆,鑑古論今,為航海、捕鯨以至大鯨本身這門科學提供了大量材料,它是一部捕鯨業史,也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但是,最主要的,它是一部絢麗多彩,蔚為奇觀,充滿艱險而又英勇壯烈的小說。它使我們從中看到捕鯨業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看到捕鯨作為一種工業的整個生產過程以及生產者的種種艱辛險阻的生活。作者通過象徵手法,兼用烘托,借喻,暗示,曲筆等表現手法,敷演了曲折跌宕的故事,刻劃了人物的隱秘的內心世界,抒發了他對美與醜,善與惡,文明與野蠻,民主與奴役,命運與自由的見解,表達了他對普通人民,特別是黑人的深摯的同情,揭露與諷刺資產階級的所謂文明。
由於作者的身世與處境,使他雖然親身體會到捕鯨者的艱難困苦的悲滲命運,看到種種人隋世態,卻未能找到任何解決途徑,更不能窮原竟委,只能悲天憫人,感嘆人生的禍福無常,將一切歸之於天命。因而對一切事物雖有所揭露,有所抨擊,也只是局限於倫理道德的範圍。作品有濃厚的宿命論思想,陰鬱、神秘的色彩,低沉、悲觀的調子,沒有朗費羅在《海華沙之歌》中那種暢懷歌唱的開朗情緒,也沒有惠特曼在《草葉集》中那種曠達樂觀的情緒。這可說是作者的思想局限。但是,我們無法也不能“動輒牽古人之理想,以f嗣入今日之理想”(《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作者吳趼人[沃堯]語)。
曹庸
198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