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馬門溪龍右脛骨

合川馬門溪龍右脛骨是產於四川省自貢市匯東新區園丁苑的晚侏羅世(J3)的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川馬門溪龍右脛骨
  • 外文名:Mamenchisaurus hochuanensis Ye et al.,2001
  • 形成時代:晚侏羅世(J3)
  • 產地:自貢市匯東新區園丁苑
特性描述,保存單位,

特性描述

巨型的蜥腳類恐龍,最大個體超過20m。頭骨結構較輕巧,牙齒勺狀,前後緣均發育鋸齒。齒式為Pm4+M18/D19。薦前椎後凹型,後部頸椎和前部背椎神經棘微弱分叉。頸椎多達19個,頸椎特別長,最長頸椎為背椎平均長度的3.3倍。頸椎體側凹弱發育。頸肋較長而細。背椎12個,側凹發育。背肋粗壯,骨幹遠端明顯加寬。薦椎4個。尾椎50個以上,前部尾椎前凹型,神經棘棒狀,中後部尾椎微弱雙凹型,神經棘呈板狀,末端幾節尾椎相互癒合,且神經弓以上部分明顯膨大,形成側扁的尾錘。中後部尾椎脈弧分叉。肩胛骨長大,骨幹較細。烏喙骨呈尖卵形。胸骨較小,呈卵圓型。鎖骨短小。腸骨低長,恥骨突特別發育。坐骨纖細。四肢骨均較寬扁,肱骨長度為股骨的70%,尺骨長度為肱骨的70%,脛骨長度為股骨的60%。

保存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