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山橋別名彩虹橋,俗稱舊橋頭,架於南嶼鎮南北嶼之間。橋始建於宋代,長25米,4孔道,船形墩。後因橋墩有沉陷之勢,明天啟四年(1624年)里人林應起(明太守林春澤三子,南京國子監丞)捐銀130兩增造兩墩,橋才得以穩固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合山橋
- 地理位置:福建閩侯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門票價格:無
南嶼背靠旗山,面臨閩江,溪澗縱橫,河港交錯,古有水鄉之稱。由於村莊多被河港橫隔,故古人建了大大小小的橋樑。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合山橋了。
合山橋別名彩虹橋,俗稱舊橋頭,架於南嶼鎮南北嶼之間。橋始建於宋代,長25米,4孔道,船形墩。後因橋墩有沉陷之勢,明天啟四年(1624年)里人林應起(明太守林春澤三子,南京國子監丞)捐銀130兩增造兩墩,橋才得以穩固至今。明徐熥在《游錦溪竹林過合山橋》詩中對當時的合山橋寫道:“一路盡莓苔,濃蔭晝不開。山依迂澗轉,泉逐斷橋來。同坐松間石,還期竹下懷。隔溪煙磐晚,欲別不遲回。”
據史載,錦溪流經南嶼,溪南稱南嶼,溪北謂北嶼。溪南山曰壚峰山,溪北山曰太平山。兩山一溪狀如玉帶環腰。因錦溪水流湍急,舟涉者患之,里人才籌資建橋,把兩山連起來,故名合山橋。傳說兩山在合山橋建前,會合擾起來,里人把這奇觀曰“合山”。說是每當月郎星稀的夜晚,更深人靜時,壚峰山於太平山之間便煙霧瀰漫,兩山合抱起來了。煙霧呈紫青色,到第二天凌晨便消失了。這是兩山之靈氣所致。故那是錦溪兩岸達官顯貴不少,商賈富豪頗多。後因建了合山橋,兩山再也不合擾了,錦溪兩岸的風水由此而破。
解放後,由於交通事業迅速發展,南港公路由合山橋通過。南嶼鎮人民政府於1972年對合山橋進行加固和橋面拓寬,鋪上鋼筋水泥。橋兩旁行人道邊也圍了水泥欄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