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產業機械:拖拉機

與各種作業機械配套的自走式動力機械。用於農業﹑運輸業﹑水利﹑道路工程和建築業等。在農業中﹐主要用以牽引和驅動各類農機具完成各項田間作業和農業運輸。

研發時間,工作原理,技術革新,

研發時間

tractor 一詞首次出現在1890年一份關於牽引式蒸汽機的美國專利檔案中。在中國曾譯為曳引機﹐1949年以後改名為拖拉機。

工作原理

最早的拖拉機採用蒸汽機為動力﹐即牽引式蒸汽機。19世紀中葉﹐帶農具在田間工作的牽引式蒸汽機在英﹑美等國得到套用﹐改稱為蒸汽拖拉機。但由於要多人操作﹐並耗用大量煤﹑水﹐其發展受到限制。20世紀初﹐內燃機開始在拖拉機上套用﹔20年代﹐內燃拖拉機得到迅速發展。30年代初﹐農用拖拉機由於使用充氣輪胎作為標準設備而提高了機動靈活性﹐減輕了振動﹐改善了行駛條件﹐便於運輸作業。30年代中期﹐英國人弗格森﹐H.G.創製成功三點懸掛系統﹐使拖拉機和農機具有機地聯成一個整體﹐加上液壓提升裝置的套用﹐不僅簡化了農機具的升降操縱﹐而且大大提高了作業質量。

技術革新

現代農用拖拉機的基本結構仍和30年代大體相同﹐但在性能和結構上有很大改進﹐表現在具有較高的生產率和經濟性指針﹐從輸出動力到各種操縱機構廣泛採用液壓技術﹐可靠性﹑耐久性好﹐在不同位置具有懸掛機構和動力輸出裝置﹑便於和各種農機具配套﹐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等。1984年世界農用拖拉機總保有量約為2395萬台﹐其中北美和歐洲約占72%。
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得到少量拖拉機。1949年後才從蘇聯等國大量引進﹐供國營農場和拖拉機站使用﹐起示範和推廣作用。1959年中國第一拖拉機製造廠建成投產﹐隨後又在天津﹑長春﹑江西﹑鞍山等地建成一批拖拉機廠。到70年代已初步形成生產各種功率和型式的拖拉機的工業體系。由於中國絕大多數農業經營單位規模不大﹐水田地區和山地地塊較小﹐農用拖拉機中以中﹑小功率占大多數。1986年底﹐中國農業生產領域擁有15千瓦及以上大﹑中型輪式和履帶式拖拉機87.1萬台﹐小型和手扶拖拉機453.15萬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