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吃馬鈴薯的人
- 外文名:The Potato Eaters
- 作者: 文森特·威廉·梵谷
- 畫作類型:油畫
- 材質:畫布
- 規格:81.5x114.5cm
- 別名:吃土豆的人
- 現收藏地:梵谷博物館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吃馬鈴薯的人》(荷蘭文:De Aardappeleters,英文: The Potato Eaters)荷蘭後期印象派畫家文森特·威廉·梵谷1885年4月創作的油畫。
在這幅畫裡,梵谷用粗陋的模特來顯示真正的平民。畫家自己說,“我想傳達的觀點是,借著一個油燈的光線,吃馬鈴薯的人用他們同一雙在土地上工作的手從盤子裡抓起馬鈴薯 - 他們誠實地自食其力”。該畫作是梵谷在北布拉班特居住時的作品,也是畫家自認為其最好的作品。
創作背景
文森特·威廉·梵谷在1885年完成的這幅畫確立他作為大師的地位。梵·高早期接觸社會下層,對勞動者的貧寒生活深有感觸,他受米勒影響,想當一名農民畫家。
第一幅草圖
![第一幅草圖 第一幅草圖](/img/7/a06/cGcq5iM0IzMlRmMmNGNkNmMzUTZ2EzM4EWNmN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1883年在海牙的這一年裡,剛剛掌握繪畫基礎,文森特就想拿出一張肖像向同事、鑑定家和商人證明自己的才能。8月,"掘土豆者"是他首次嘗試的重要部分。但事實證明,他的願望超出了他的技能,因此,在做完第一個草圖之後他放棄了這項工程。1883年底他一直居住在紐南,創作一些成熟的肖像作品這件事一直困擾著他。他僅有的多於一人的作品是為朋友赫爾曼的餐廳設計的作品。他製作了一些草圖,但並不滿意。
文森特·威廉·梵谷的繪畫技巧在1884年的學習中不斷提高。他的用色越來越"堅實,而且更精確",他的技巧更具個人風格。同時他也更無法接受弟弟的拒絕。沒有泰奧的幫助,他在藝術品市場上得到了一個在發展的機會。他寄出了最近的肖像畫照片,並寫信抱怨說,沒有精神支持的財政援助是沒有用的,那是真正的徹頭徹尾的殘酷。4月上旬,文森特·威廉·梵谷重新開始了他對農民吃飯這個主題的研究;“無論成功與否”他說“我打算開始研究所有這些圖形”。在1884年4月6日和13日之間,他畫出一張存於歐特婁克羅-米勒國立博物館的大幅習作,在給泰奧的一封信中他附上了這幅習作的草圖,並給他寄去另一張很快完成的潦草習作。他的第一張無拘無束的油彩草圖忠實表現了真實的生活場景。在新作品中,他改變了構圖,在原來的4人中加入了第5個人。與此同時,他用一種新的風格來描繪喝咖啡的人們。和油彩草圖一樣,第二幅草圖是最初的明暗對比習作,儘管在這幅作品中運用得比較粗糙。“我還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文森特·威廉·梵谷在信中向他的弟弟坦白了這一點。
總之,作品努力描繪農民的原始與純粹,描繪著那時的鄉村生活。像動物那樣,他們生活在未被破壞的協調中,自然的環境,那是文森特·威廉·梵谷所羨慕的。
藝術鑑賞
文森特·威廉·梵谷《吃馬鈴薯的人》在這幅畫上,樸實憨厚的農民一家人,圍坐在狹小的餐桌邊,桌上懸掛的一盞燈,成為畫面的焦點。昏黃的燈光灑在農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們顯得突出。低矮的房頂,使屋內的空間更加顯得擁擠。畫面構圖簡潔,形象純樸。畫家以粗拙、遒勁的筆觸,刻畫人物布滿皺紋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軀體。背景設色稀薄淺淡,襯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
文森特·威廉·梵谷在色彩上為了突出其內容,特意採用了誇張的形式。畫面色彩處於陰暗色調之中,給人以沉悶、壓抑的感覺,畫上的慘白色燈光與與微綠的昏暗色調的對比,造成一種幽暗低沉的氣氛,使人物形象顯示出強烈的光點,盛土豆的盤子裡散發出縷縷的蒸氣,這一切都活畫出了貧苦農民家庭生活的真實情景。
作者簡介
文森特·威廉·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1890年),荷蘭後印象派代表性畫家。
梵谷自畫像
![梵谷自畫像 梵谷自畫像](/img/9/79f/nBnaukjNkRGNhFjMhRjZ0IjMkZTNjNDNxIzN4ImZ1UDZ2Q2MlVWO1cTO3I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