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母粽:桂西一帶元宵習俗,每年除夕起,即把一個用約十斤至二十斤糯米包成的特大粽粑“母粽”和若干個小粽粑擺在案台上敬祭祖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吃母粽
- 類別:節日習俗
- 舉行時間:元宵節
- 寓意:保新年安康,順遂吉祥
習俗,寓意,
習俗
直到元宵節,再次隆堪祭祀祖先後,才把供品撤掉,此為“散年”。“散年”時,即由家中長女攙扶其父母或家中最年長者,坐在堂屋中央,然後剝開“母粽”,按家中年齡長幼依次分發,各人則須恭敬接受並將其食完,此為吃“指名母粽”。吃完“母粽”,全家老小便攜帶粽子香火,到村口叉路邊或溪河畔,邊焚香肅立念“避邪訣”或唱“避邪歌”,邊拋撒粽葉,此謂之“賣疥瘡”、“賣咳喘”和“送凶禍”。
寓意
當地人認為,行此俗即可保新年安康,順遂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