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第(廣西北流市文物保護單位)

司馬第(廣西北流市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廣西北流市新圩鎮新圩村5組,建於清代,坐北向南,占地面積3800平方米。由三進三開間主體建築和左右廂房4列組成的硬山頂磚木結構建築,中座為抬梁穿斗式木樑架。左右廂房橫牆飾封火牆,宅內牆端繪飾古畫,入畫有山水、題詩,建築具有清代建築風格,有較高的藝術價值。2016年6月北流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司馬第
  • 地址廣西北流市新圩鎮新圩村5組 
  • 級別:北流市文物保護單位 
  • 占地面積:3800平方米 
“司馬第”,因建築的照面有鑊耳,又稱為“鑊耳樓”。它始建於清代嘉慶二十年(1816年),至今已歷190多年歷史。這座龐大的古民居群鑽項夜抹落,有百餘間房屋,在桂東南地區屈指可數櫃頸煉的“大宅門”。它是屬於典型的“駟馬拉車”建築格局,由院落、神龕、廳堂、屏風、天井、橫廊、火巷和後花園等組成,宅前還有大地坪和水塘。整個建築群落向心圍合、中軸對稱、主次分明。它檐牙高啄,錯落有致,雕樑畫棟,繪牆塗壁,而且布局玄奧,曲徑通幽。建築藝術之精緻和巧妙令人嘆為觀止。
司馬第
“司馬第”,顧名思義是“司馬”的宙店漏府第。“司馬第”在全國各地並不少見。“司馬”是古代的一旋白匙種職銜,從西周至清代,歷代都有“司馬”的官職,此職有虛有實,有大有小,因時而異奔譽厚兆。而明清時期,大司馬作兵部尚書的別稱,而司馬則是州同、同知、左堂的別稱。此屋主人趙錫爵立匾自稱“例授分州”,後查《新圩司馬第趙文慶房譜》,譜中記請尋載趙錫爵中過舉人,例授州同知的官職。而在何地任職,政聲如何,均無法查實。
趙錫爵致仕任職之後,為光耀門楣,曾在老祠堂立“司馬第”匾牌。後又與族中兄弟五人又大興土木,開窖燒磚瓦,歷經三年,建成三進落兩從厝,總計一百零九間的大型府第。這座府第為象徵身份地位的鑊耳屋,而且是典型的“駟馬拉車”格局,即是以神龕(香火廳)為奔汗充中軸,左右從厝兩廊,兩邊以天井採光,前座有大小四個門進出,有院落、廳堂、屏風、火巷和後花園,宅前有地坪和水塘,向心圍合、左右對稱,主次分明、錯落有致。整座建築青磚黛瓦,翹角飛檐,鑊耳照面。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鑊耳樓”建好落成之際,趙錫爵又立“司馬第”額匾一塊在府第前。這座大屋由於天井、火巷多,屋宅中採光好、通風良好。不過,現在趙氏族人已經沒有人在這座大屋裡居住,“司馬第”主要用於祭祀先人和族中辦理紅白事。
2016年6月北流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東、西、北面以其主體建築外牆為界,南面以地平為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