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士衡

馮士衡 : (1583—1641) 字於平,號宗遠。山東臨朐人,乃馮惟訥之曾孫。1620年(萬曆四十八年,8月份以後為泰昌元年)入選貢生,1629年(崇禎二年)授浙江湖州孝豐知縣。工詩,尤善書法,其後裔馮衍祚珍藏其手跡《西苑詩》731字,現存於濟南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馮士衡
  • 出生日期:1583
  • 逝世日期:1641
  • 性別:男
人物簡介,家族起源,

人物簡介

馮士衡,廣東省德慶縣悅城鎮軍岡村人。其父馮駢駿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考中第64名舉人。29年後的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馮士衡“青出於藍勝於藍”,考中了第32名舉人。擔任過甘肅某縣的知縣,告老還鄉以後,在故鄉軍崗村修築了一幢門樓,門框上懸掛了一塊“父子登科”的匾額,還在“父子登科”門樓後面修築了十幾幢大屋,每幢大屋都面闊三間、三進,其中兩幢大屋的門框上分別懸掛著“司馬第”、“伊夫第”的匾額,見證著馮駢駿之後的不同凡響。
值得一提的是“父子登科”匾額,它約2米長、70厘米寬,上面浮雕著:“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桂林、總督兩廣籌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吳熊光”等字。
馮士衡讀書取得功名,十分重視教育,在村中建起驪山家學。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驪山家學還是村國小。馮士衡死後安葬在德慶縣悅城鎮五里村的萬水堂山。
馮士衡的孫子馮錦釗也是晚清舉人,曾擔任民國初期的德慶縣政府參議長。

家族起源

軍崗村的馮氏始祖馮宏在河北建立了北燕國,自封為北燕王,後來被鮮卑人組成的北魏國所滅。他的兒子馮業在亡國後逃往廣東。 南朝陳國末期,馮業的曾孫馮維乙任廣州參軍(相當於廣州警備司令)。他解甲歸田後在南海居住。
從唐代到元代,馮維乙的後人遷徙到新會、高要和羅定等地居住,有人當過高要縣尉,有人任高州刺史,有人當過陽春、羅定等地的太守。
明初,馮維乙的後人從高要遷來德慶縣鳳村圩鎮,後來又分支到德慶縣悅城鎮軍崗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