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江漢

司馬江漢

司馬江漢(日語:司馬江漢,1738年-1818年11月19日),本名安騰峻,日本江戶時代學者與藝術家。出生於今日本本州島中部的東京。憑藉其西式手法作畫而聞名於世。

基本介紹

  • 本名:安騰峻
  • 別稱:司馬江漢
  • 字號:君岳無言、不言道人
  • 所處時代江戶時代
  • 出生地江戶
  • 出生時間:1738
  • 去世時間:1818
  • 主要作品:《春波樓筆記》、《天地理談》、《江漢西遊日記》
簡介,生平,刀工和雕塑工,畫家,蘭學天文,哲學著作,評論,

簡介

司馬江漢(1738-1818),蘭學才,日本洋畫的創始人,著名的天文學家和具有唯物主義思想色彩和先進市民思想家。本姓安藤氏、名峻,通稱勝三郎,字君岳,號無言、不言道人、桃玄、西洋道人、春波樓、蘭亭、肖亭等。1738年(元文三年)生於江戶城。早年曾當過刀工、雕刻工,後專事繪畫,因引進西洋畫法和創作日本銅版畫圖而一舉成名。五十一歲在長崎遊學,繪畫之餘從事天文學研究,成為日本最早的地動說倡導者之一。晚年著書立說,著有《春波樓筆記》、《天地理談》、《江漢西遊日記》等。

生平

司馬江漢早年喪父,家境貧寒。他的母親是一位頗富教養,具有東方教育家氣質的女性。他在晚年的自傳中,說他的母親"性情剛毅敦厚有如孟母"。在母親的教誨之下,他抱定刻意求新,立志成材的志向,養成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性格。因此,他能在德川時期那種嚴格的封建等級身份制下,以一區區小民的卑微之身軀,向壓制人才,以門第取仕的制度挑戰,成為日本歷史上一位傑出的人物。

刀工和雕塑工

司馬江漢自幼聰敏好學,六歲便能寫詩善畫。他當時畫的鳥雀圖,令人驚嘆不已。青年時代,為生活所迫,當過刀工和雕刻工。由於當時社會上有崇尚武士和武士刀的風氣,日本刀不僅成為身分的標誌,也是具有極高美術價值的工藝品。當刀工、雕刻工的經歷,使他能和廣大的手工藝人生活在一起,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初步形成了他早期要求"改革世間"的思想傾向。同時,刀工和雕塑工精湛的技藝,也成為日後他創作銅版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極力提倡把刀由"殺人人武器"變成單純具有審美價值和裝飾品,表現出他"化劍為鋤"的和平主義思想。由於這種善良的願望沒有也不可能實現,他便決然綴來,以畢生精力人事繪畫,成為有造就的職業畫家。

畫家

神奇變幻的色彩,抒情寫意的筆墨,為司馬江漢提供了自由馳騁的廣闊天地。他最早的啟蒙是當時雄踞日本畫壇的狩野古信,從而繼承了狩野派那種把中國的水墨畫畫法與日本"大和繪"融會貫通的特點。不久,他又向宋紫石學習自然主義的寫生技法,體現了東方山水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從大自然中攝取景物的藝術思想。這樣,就形成了他的早期作品。特別是風景畫中那種大筆揮寫、精工細描、造型優美、結構簡練嚴謹、線條成熟流暢的風格。他還向日本著名的"浮世繪"(社會風俗畫)大師鈴木春信學習表現町人生活和情趣的"浮世繪",特別是敢於向封建禮教挑戰,專門創造婦女形象。鈴木春信死後,司馬江漢以鈴木春重的署名,發表了一些仕女畫,使當時人們幾乎無法分辨這些作品是否春信的真跡,一時間名聲大振。江漢這時期的作品,大量吸收中國畫的特點,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用"唐畫的仇英或周臣的色彩之法來畫吾國之美女",從他的作品中,確實很明顯地看出中國仕女畫那種"豐頰肥體"的人物造型,精細工致的描繪手法。
師承幾派畫風的藝術特點,名聲日增地社會地位,並沒有使司馬江漢停下探索求新的腳步,相反,他更加努力學習,不斷發掘新的繪畫領域。當他從荷蘭人那裡接觸到西洋油畫時,便對西洋畫壇採用光線明暗、以"面"表現物體形象的畫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立即開始創作和研究西洋畫。對於像司馬江漢這樣已經基本上形成自己風格,主要用東方畫這種以墨線為主表現形式的山水畫家來說,學習西洋畫,的確是一種不容易的事情。文化傳統的差別,生活習俗的不同,的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文化傳統的差別,生活習俗的不同,繪畫風格的相悖,這一切,都是橫亘在他學習道路上難以逾越的障礙。但是江漢硬是憑著他那種無止境地追求、窮一技而後樂的精神,將西洋畫法移植到日本。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峻不佞,幼而學畫,中年始慕西洋畫,然不能寫其妙,又欲問之,而無其人,因探法於和(荷)蘭之書,或問之崎陽蘭客,於此乎始得其真"。這"得其真"三字,求得何等不易,不知道包含多少辛勤的勞動和心血。
在司馬江漢的洋畫作品中,成就最大的算是他的銅版畫了。在長期摸索積累的過程中,他把東方山水畫善於處理空間層次的技巧與西洋畫準確把握透視關係的特點結合起來,形成了日本銅版畫的風格。在他銅版畫作品中都刻有"日本創製"的圖章。這一方面表現出他反對"東施效顰"執意模仿地創作傾向;另一方面,意圖把源於中國畫的那種用題款、印章來加深意境、豐富畫面的傳統技法,移植到場景廣大、色彩濃重的西洋風景畫中,使作品增強了饒有情趣的形式美。他的主要作品有《不忍池圖》、《中洲納涼圖》、《御茶水景圖》、《三圍之景》等,其中尤其以《不忍池圖》為著,它被認為是最能體現他的風格的代表作。

蘭學天文

司馬江漢生活在十八世紀中葉至十九世紀初,這正是蘭學盛行時期,也是新舊交替、先進與愚昧互為消長的時期。以蘭學為代表的西方先進思想和科學技術的傳入,使長期禁錮在閉關鎖國桎梏下的日本思想界發生巨大變化。有識之士競相學習蘭學,傳播西方文化和科學技術。司馬江漢由於致力於西洋畫法的研究,常"探法於和(荷)蘭之書,或問之崎陽蘭客",比較廣泛接觸到西方科學技術,並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1788年(天明八年),五十一歲的江漢在長崎期間還系統地研究了西方天文學。特別潛心探索哥白尼"宇宙中心說"的原理。
從1792--1808年(寬政四年至文化五年)的十六年間,他先後發表《地球全圖及解說》、《銅版天球全圖》、《和蘭天說》、《和蘭通舶》、《地轉儀略解圖》,並作《刻白爾天文圖角》,全面系統地向日本人介紹了西方天文學的成就。他在《和蘭天說》一書中,總結了長期研究西方天文學所積累的經驗和成果,大力提倡地動說。正如他晚年在《春波樓筆記》中所說,"小子好天文地理,在我日本,始開地轉之說"。江漢的提倡和宣傳,推動了日本的天文學沿著科學的健康的道路發展。

哲學著作

多才多藝的個性。博大宏深的知識,敏銳透徹的洞察力,不囿陳規,勇於求新的進取精神,為司馬江漢的唯物主義色彩哲學思想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他在"年已耳順,氣力稍衰,因欲讓業門人,江南假以閒居"的晚年,寫了大量的哲學著作。
他的自然哲學思想和唯物主義世界觀,主要表現為他的"氣一元論"和"火氣根元說"。他在1808年(文化五年)發表的《刻白爾天文圖說》中說:"夫天地萬物之造化,乃至人間及禽獸草木魚蟲等,皆天氣之所生育也。天之陽氣徹於地氣,而萬象所以生長者,人與草木鹹為同物…………人體之神經流通於耳目手足,其體動為食而生活,譬之動者天氣也,食者地氣也,於此而我在,乃發於親之種子,而天氣養之,是天道之大理也豈有人而可不知。故以天道為教之始。"明顯,他這裡講的"氣",雖然沿用了中國哲人歷來慣用的術語,但已經明確地規定了它的物質屬性。在這種"氣一元論"的基礎上,建立了"火氣根元說"。
所謂"火氣根元說",就是認為太陽所生的"火氣"是宇宙萬物根本,即由"火氣"生水、土相交而成萬物。他在《和蘭天說》中指出:"天氣推地氣之時,二氣相逼而生風,所有天地皆為氣中之大機,所謂大氣包之,其根源則歸於太陽一物,土、木、水、金皆得太陽火氣而生"。由於而推出,世界上的一切現象,都是以"火氣"為基本體,宇宙正是因"火氣"而生生不息。這樣他就確認了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先於精神而存在的這一基本哲學觀點。
但司馬江漢的唯物主義是不徹底的。他雖然否認了鬼、神、佛的神秘主義,力圖打破迷妄的宗教迷信,卻錯誤地把鬼、神、佛、還原於"火氣"這一元素。這就是他所說的:"所謂鬼、神、人以及萬象皆從氣中出而歸於氣中"。無疑這是向唯心主義做了讓步,並由此一步步陷入虛無主義的泥坑。他在《春波樓筆記》中說:"予昨日醉而今日醒矣,鏡里見霜,嗚呼人間之終也。一生者一睡之夢,覺時亦夢"。從這種虛無主義世界觀中,可以清楚看出老莊"無為而治"的思想色彩。他晚年以"無言""不言道人""西洋道人"等為號,就明顯表現了他的這種虛無主義傾向。

評論

司馬江漢歿於1818年(文政元年)。他是日本歷史上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傑出的天文學者,先進的思想學者。他畢業所致力的美術創作和科學研究,為日本人民留下了寶貴而豐富的精神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