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兆敦

司徒兆敦

司徒兆敦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78級的班主任,第五代的老師。他致力於紀錄片在中國的普及和發展。被譽為中國紀錄片之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司徒兆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香港
  • 出生日期:1938年11月
  • 職業:紀錄片大師
  •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
  • 主要成就:被譽為中國紀錄片之父
  • 代表作品:《路》、《環境藝術》、《光輝的歷程》、《我們的人民代表大會》
人物簡介,傳奇家世,人生經歷,授課業績,職業理念,獲得榮譽,影視作品,主要著作,思鄉情懷,

人物簡介

司徒兆敦,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鳳凰學院資深教授,現任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導演系系主任,紀錄片大師,被譽為中國紀錄片之父。祖籍開平赤坎,1938年11月生於香港
司徒兆敦司徒兆敦

傳奇家世

司徒兆敦的家族是一個充滿傳奇的華僑世家。他的太爺爺保皇黨人。爺爺司徒盛讚是“豬崽”出身的美洲華僑領袖、國民黨元老。父親司徒慧敏是共產黨新銳,周恩來總理派往美國好萊塢學習電影技術的第一人,曾任文化部副部長、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他的母親鄧雪瓊雖然只是開平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然而,做衣服的手藝很出名。毛澤東重慶談判時穿的衣服,就是出自她的一雙巧手。司徒兆敦的弟弟司徒兆光是我國著名的雕塑家

人生經歷

在父親的影響下,司徒兆敦自小就愛上電影。司徒兆敦在電影廠是從做雜活一步步做起來的。1951年,司徒兆敦隨家人到北京定居。1964年,畢業於中國當時唯一的一家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自此一直在該校擔任教職,曾任七八導班主任。1968年9月9日,司徒兆敦因參加唐瑜陳毅夏衍潘漢年郭沫若等聚會的“二流堂”,被關進了“上海空司學習班”,判了死刑。在5年的監獄生涯里,他偷偷地寫了許多讀書心得。1987年,他出任導演系主任。

授課業績

曾得到他指導的學生包括聞名國際的“第四代”和“第五代”導演,例如陳凱歌(《黃土地》,1984年)、田壯壯(《盜馬賊》,1986年)和張藝謀(《紅高梁》,1987年)等。對於這些,司徒兆敦淡淡地一言帶過,他笑著說:“我是一個愛就特別愛,恨就特別恨的人,不會讓我的學生拍炒作的片子。別人說什麼我不管,我只承認自己是一名教學認真的好老師。”  司徒兆敦上課時愛跟學生聊天,學生的錯誤,他不僅指出來,而且能夠給予很好的意見,他的課,總是吸引眾多學生慕名而來。一次,有個女學生拍了一部作品讓司徒兆敦提意見。司徒兆敦說:“說真的,那部作品特噁心,說的是一名年輕男子想看女人洗澡,於是扮成女人混進澡堂幫人搓洗,被發現後,大冷天赤身被人追出街上,就這樣結束了。”司徒兆敦對女學生說:“你能當導演,這么難拍的畫面都讓你拍到了,但是,一部作品沒有社會意義,就失去了價值。能不能將之拍成:男子成功混入澡堂後,卻大吃一驚地發現,裡面的女人都是老人,而且,從她們的談話當中,體現了社會當中一些讓人動情或者震撼的事?”女學生聽了司徒兆敦的話後,很開心地說:“所有的老師看了我的片子後,都把我罵一頓,只有你教我如何將壞作品變成好作品。”
司徒兆敦司徒兆敦
司徒兆敦認為,體現學生成績的,就是教其拍出好作品。他指導的學生,作品在國際國內獲獎無數,人們給了他一個外號:“得獎專業戶”。2003年,司徒兆敦在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擔任客座教授,並在該校舉辦關於紀錄片的系統講座,為28名來自各院系的同學進行了認真的輔導,雖然學生們以前都沒有電影或錄像製作的經驗,但他令人興奮和滿足的是,在幾個月後,學生們都可以從無到有完成了27部在題材和美感上蘊含無限潛力的紀錄片作品,其中16部作品在國內和國際獲獎。2004年,他再次到香港指導學生拍紀錄片,又有一批學生的作品獲獎。
司徒兆敦說:“我教出的學生保持著善良的心,是最讓我欣慰的。”有一次,一名學生的作品《哈佛的女孩》,在一次參評中獲了5000歐元獎金,該學生對司徒兆敦說:“老師,我要將這些獲獎的錢捐出來做基金,幫助片裡反映的那些孩子。”
司徒兆敦授課司徒兆敦授課

職業理念

北京電影學院,司徒兆敦說的一句話很有名:我可以原諒我說錯話,因為我已經說了很多錯話,但是,我不能原諒我說假話。他說:“什麼是真事、真相、真理?這是我給學生必上的第一課,因為紀錄片就要實事求是。”
北京電影學院在1998年建立起紀錄片的專業,並由司徒兆敦帶該專業的學生,但是,他很早就開始宣傳以真實的紀錄片來記錄歷史的理念了。因為父親的關係,司徒兆敦認識了很多“大人物”,他們跟普通人一樣平和而真實地生活,加上父親的教誨,讓他深有感觸,他說:“在我的生活道路過程中,只有那些真實的生活才是最紮實、最有質量的。這些東西壓在我心上,讓我編假我做不到。”
為了拍好紀錄片,司徒兆敦差不多走遍了整個中國,以自己或者學生的鏡頭,來關注真實的故事,真實的人。他說:“電影最重要的,不是講故事,而是它具有記錄的功能,鏡頭就是眼睛,話筒就是耳朵。紀錄片是對時間最好的記錄,應重視紀錄片的拍攝,關注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用記錄片的方法把時間留駐,把我們的感受留駐,把我們的記憶留駐。可以說,記錄片一定能經歷時間的考驗,有永恆的價值。此外,要提高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不發展紀錄片是不可能的。全世界都是這樣。”

獲得榮譽

1997年,獲頒北京電影學院最高榮譽“金燭獎”。

影視作品

電影《竹》、《青山夕照》、《父子婚事》;電視紀錄片《路》、《環境藝術》、《光輝的歷程》、《我們的人民代表大會》。
司徒兆敦教授在授課司徒兆敦教授在授課

主要著作

影視導演基礎》(王心語主編,任其中幾章撰稿)、《世界電影趣聞》、《中國紀錄片創作前瞻》等。

思鄉情懷

司徒兆敦曾說:“一個沒有歷史的地方是沒有魅力的,我曾經回開平看過家鄉的碉樓,它們帶著歷史的意義站在那裡,令人震撼,也很適宜用紀錄片的方式,將之永遠地保留下來,讓子孫後代知道,那片美麗的田野上,過去的碉樓是什麼樣子的。”  司徒兆敦曾說:“家鄉的變化讓我很感動,家鄉的鄉情讓我尤其難忘。”上世紀80年代,他曾回過一趟家鄉,當他無意中看到,村里每年分豬肉的名單里,還有他們家人的名字時,內心極為震動,他說:“這就是家鄉情,不管走多遠,都牽著我們的心哪。”那一次,他在村里摘了一個果子帶回北京,一直捨不得吃,那風乾的果子,就一直擺在他的書桌上。
司徒兆敦在北京電影學院司徒兆敦在北京電影學院
聽到家鄉申遺成功的訊息,司徒兆敦很高興,還在北京開平籍的家鄉人聚會慶祝。他說:“我覺得,家鄉人做的這些工作很有價值,如果需要我們為家鄉做些什麼,我們都很樂意。家鄉拍成的碉樓片子,我也可以幫忙修改。”司徒兆敦還一再表示: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就是對它破壞少一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