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丙鶴

司徒丙鶴

(1916年--2010) 著名作家和記者; 中國新聞社離休幹部,香港作家聯會永久會員,江門市華僑歷史學會名譽會長; 1949年,被周恩來總理委任為著名華僑司徒美堂的秘書; 曾與司徒美堂一起受到毛主席的接見,並參加開國大典。2010年病逝於北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司徒丙鶴
  • 外文名:situ binghe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開平
  • 出生日期:1916年
  • 逝世日期:2010年
  • 職業:作家,記者
  • 畢業院校:廣州大學
  • 主要成就:新中國成立後任司徒美堂的秘書
  • 代表作品:《祖國與華僑》、《束風樓雜記》、《京華感舊錄》等
成績,生平,童年,青年時期,20世紀30年代,西安事變之後,抗戰勝利之後,1947~1948,1949年,1955年~1966年,文革期間,改革開放後,20世紀末,新世紀,去世,

成績

司徒丙鶴,1916年生,廣東開平人。朝鮮歸僑,現定居香港。著名記者和作家。北京中國新聞社離休幹部,香港作家聯會永久會員,江門市華僑歷史學會名譽會長,蘭州市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青海大學名譽教授,世界鳳倫聯誼會秘書長,中國僑聯聯絡委員。

生平

童年

司徒丙鶴出生在社會動盪、經濟澶變的年代裡。童年,他依靠勤勞的母親在兵荒馬亂的農村渡過。但不安心於鄉居,常被海內外變化萬端的事物所吸引。14歲(1929年)就揮淚別母,遠走上海,就讀於廣肇學校和孔教中學,其後又轉到武漢,讀英文和數學。他的三伯父和父親,在江西開辦了錫礦、陶瓷、綢緞、香菸、雜貨、匯兌等工商業,三伯父還出任。南昌商會會長”,二伯父在武漢茶市中,開辦大茶莊。他本來可以沿著父輩闖出來的道路走下去,當個工商業者,但世情劇變,並非如此。日本侵華和內戰破壞,毀了他們的家業。

青年時期

青年時期,司徒丙鶴求學於上海、武漢,後來半工半讀於廣州大學。30年代,參加十九路軍的“福建事變”,失敗後避居海外。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幾十年來,一直在廣東、廣西、香港、澳門、北京、山東等地,從事教育、僑務和新聞工作。先後任職於香港星島日報、華僑日報、華商報、文匯報;廣州前鋒日報、新商晚報;北京國家僑委、中國僑聯、全國政協華僑組、內務部,山東勞動大學。
編著文集有:《祖國與華僑》、《束風樓雜記》、《京華感舊錄》(五卷)、《從牛棚到幹校》、《美加紀行》、《北京政嬗見聞錄》、《愛國主義與現代化》、《特寫通訊選集》。另一作品《在骷髏上的狂笑》,原稿毀於。文革”,未能出版。

20世紀30年代

本世紀30年代初,世界發生經濟恐慌,中國長江八省洪水成災,日寇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東三省。國土淪喪,民族危亡,而蔣介石則推行“先安內後攘外。的政策,對日本不抵抗,對工農紅軍加緊。圍剿。,遭到人民的反對,知識青年更加激憤。司徒丙鶴在武漢自發地聯絡周煥構、李劍影、衛灼謙等幾位粵籍青年,組成。友聯社”,自編油印《友聯》月刊,宣傳團結抗日,並且投稿給開平<教倫月報》,開展對華僑的宣傳。後來他還。投筆從戎。,到第三師當一名。機械中士”,深入湖北蘇區,了解“剿共“情況。當他目睹蔣軍圍剿。蘇區的情景,加深了對這種“內戰不能再打”的認識。於是悄然逃走,到處流浪,尋找出路。途中,遇到十九路軍一位名叫辛雄軍的排長,結伴從開封出發,經徐州、南京、上海、汕頭、廈門、漳州,到了龍巖,投奔十九路軍四十九師二九四團一營機關槍連當“上士文書”。
日軍1932年又侵犯上海,遭到十九路軍的迎頭痛擊,發生轟動全球的“淞滬抗戰”。但是“抗日有罪”,十九路軍被蔣介石調離上海,要到福建“剿共”,這種禍國殃民的政策,引起公憤。蔡廷鍇、蔣光鼐、陳銘樞、李濟深等人發動了聯共、反蔣、抗日的“福建事變”。事變失敗後,司徒丙鶴與殘部士兵被解散,遣送回鄉。這兩年政治與軍事鬥爭曲折,見聞也多。……他不勝感慨,寫成<在骷髏上的狂笑)小說初稿30萬字。因牽涉到國共內戰問題,褒貶之間,忌諱很多,當時未獲出版機會,後來原稿毀於“文革”。至今還未見有人用小說體裁寫出這段戰爭場景和事變經過。
從生死搏鬥的火線退下來,司徒丙鶴心情焦躁而又憤懣。在友人周春華、司徒囿、林光的推動幫助下,創辦了<新生周報),同時與上海杜重遠辦的(新生周刊>聯繫,一同發行進步刊物,一同宣傳抗日;對地方的貪官污吏,則進行口誅筆伐。不料得罪了某縣長,被下令通緝,在這緊急開頭,司徒丙鶴獲得朝鮮女歸僑周春華的關懷愛護,叫他躲避海外,逮走高飛,到她家開辦的漢城運輸公司謀生。朝鮮當時尚被日本統治,抗過日的士兵,來這裡當華僑,滋味也真不好受。

西安事變之後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共第二次合作,團結抗日,整個形勢為之一變。1938年司徒丙鶴結束了在朝鮮的流亡生活,經上海、杭州、武漢,回到開平教書,和全國人民一道,投人民族解放的神聖戰鬥。八年之中,輾轉開平、曲江、桂林、衡陽、香港、澳門、湛江等地,和妻子謝健一起做各種抗日工作。香港淪陷後經束江撤回粵北。為了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正義事業,被國民黨政府兩次逮捕。此後他在半游擊區辦報,與妻女渡過饑饉的戰爭歲月,直到日本投降,他在報上用茶杯大的紅標題字印出號外新聞,滿懷“強國之民”的豪情,回到廣州《前鋒日報》,投人新聞工作,參加廣州記者公會,並與友人周梅羹、黃林之等合辦《開平華僑月刊》。

抗戰勝利之後

抗戰勝利後,有一天登上越秀山鎮海樓一望,司徒丙鶴深有”倚欄看劍,淚灑英雄”之感。強國之民的善悅,很快消失。億萬軍民的流血犧牲,付之東流,只見官吏劫收貪污,特務無惡不作,美軍吉普車橫街直撞,日俘漢奸招搖過市;工商凋零,民無死所。在美國扶植下,“全面內戰很快爆發,國民黨政府加緊徵兵、征糧、徵稅,加速了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學生們無書可讀,舉行。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示威遊行。教授們為了救飢活命,在街頭清賣衣物書籍。作為一個記者,司徒丙鶴激於義憤,通過採訪材料,寫了一至六篇(痛論人間何世)的特稿,進行控訴揭露,為民請命。不出所料,他“因文賈禍”落入黑名單之中。

1947~1948

1947年不得不拋妻別子,匆忙去澳門轉道香港。
經友人饒彰風、張問強介紹,他進入(星島日報)當編輯。接著,與友人合作創辦<好訊息)晚報,用廣州方言寫稿,面向市民,報導有關人民解放軍節節勝利的新聞。不久,他又綢回華南分局領導的(華商報)工作。
回歸
1948年春,全國解放形勢急轉直下,中國共產黨發表-五一口號”,提出召開新政協主張,得到國內民主黨派及海外華僑的熱烈回響。司徒美堂以美洲致公堂總監督的身份,在香港招待記者,發表擁護聲明,並上書向毛澤東主席致敬,表示竭誠接受中共領導;信件拜託華南分局連貫北上轉呈。這期間,司徒丙鶴盡力協助起草文稿函件,開展宣傳和聯絡工作。1949年9月,司徒美堂奉毛主席電召,自美回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司徒丙鶴陪同北上,擔任政協“聯絡秘書”職務。

1949年

1949年9月17日,在氣象萬千的中南海勤政殿,司徒美堂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司徒丙鶴也得與毛主席親切握手,並參加“瀛台之宴”,認為畢生光榮。
10月1日開國大典,司徒美堂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身份,由司徒丙鶴陪同,登上天安門城樓,目睹紅旗似海、歡聲雷動的首都50萬人慶祝遊行的偉大場面,這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最光輝的時刻!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後,司徒丙鶴出任國家僑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兼副主任和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秘書。周恩來總理指示要他。跟隨美堂老人做好工作。。此後6年間,他一直與司徒美堂住在北京紫禁城邊北池子83號四合院內。在此期間,司徒丙鶴還兼任廣州新商晚報社長,北京中國新聞社通訊組組長,筆錄司徒美堂口述的(旅美69年生活歷程》,登在《光明日報》上,對青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受到毛主席稱讚。又同到粵中僑鄉參觀土改,寫成專文見報。兩文及其他論文,由香港文匯報編印成《祖國與華僑》上下兩集,在海外發行。

1955年~1966年

1955年5月司徒美堂去世,治喪畢,司徒丙鶴調到中央內務部,主編刊物,重過編輯生涯。加人中國政法學會,研究政治法律檔案。1956年6月,司徒丙鶴在(光明日報>署名發表《論百家爭鳴》的論文,國內外多家報刊曾予轉載“文革”中,此文卻受到-造反派”的無理批判。
1956年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成立,司徒丙鶴及其妻子從內務部調出,參加籌備工作。司徒丙鶴被任命為聯絡部副部長,兼北京市僑聯秘書長,直到“文革”。
1959年司徒丙鶴被任命為中央接僑委員會行政處長,遷到廣州辦公;1957年當選為全國青聯大會的歸僑青年代表,出席會議;1959年被批准擔任全國政協華僑組組員,此後經常參加有關華僑組的活動和學習;1964―1965年,被派赴廣東中山,參加四清”運動,回京後兼任國家僑委歸僑安置處處長;1962年撰寫了《司徒美堂與美洲洪門致公堂》長文,在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第38期發表。

文革期間

1966年。文革”爆發,司徒丙鶴-因文賈禍。,受到批判和抄家,在機關內部人。牛棚”學習。1969年隨僑委人員,下放江西進賢“五七幹校。勞動生產。初時種菜,後燒開水,妻子及兩兒子同來,一為牧童放牛,一上中學讀書,女兒則到山西插隊,另一兒子在工人日報,到河南幹校勞動,一家分為五個地方。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後,-五七幹校”解散,幹部重新分配工作。1973年,司徒丙鶴被調到山東郯城勞動大學當副校長,妻子同行,任圖書館主任。在山東六年半,他利用教學餘暇,讀了許多過去從未讀之書,寫了許多學習筆記。這兒地處魯南,環境相對安定,他認為-這是生平難得的好日子。。
教書期間,他曾南下廣東探親,沿途所見,因受“停課鬧革命”,-停工鬧革命”的禍害,各地經濟正陷崩潰邊緣。民族前途,不堪構想。幸而1976年黨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又走向新的改革開放新里程。

改革開放後

1979年10月前後,各民主黨派及工商聯,在北京舉行代表會議。停筆13年的司徒丙鶴,被任為中國新聞社特派記者,進駐西苑飯店會場,進行廣泛採訪。他訪問了梁漱溟,第一篇稿登在香港文匯報上,後來又訪問港澳商人馬萬棋、王寬誠,四川的胡子昂以及紡織女專家鄧雲鶴;還寫了綜合報導,題為《華堂高會喜空前,長征躍馬共揚鞭》的特稿,這些稿件,由中共中央統戰部長烏蘭夫親自審閱,一經報導,人們了解到中國民主黨派的新訊息。採訪既畢,司徒丙鶴與同事暢遊萬里長城,深感寶刀未老,尚須再戰一場”。
他深深感謝好友何建章、曾敏之、張寶鏘、鄧大任及各位先生關懷幫助,1980年重返香港報界,任職於《華僑日報》和《文匯報》,撰寫社論、時評,《京華感舊錄》及雜文,致力於兩岸三通和開放改革的報導工作。他還到祖國大江南此、長城內外和美、加、韓、泰、日等地旅行,以其見聞,用周簡段、周簡、周念華、謝同健、史外延、非聞、朱峰等筆名,發表在香港的文匯、大公、新晚、華人、鏡報、華僑、工商、星島、星晚、香港作家通訊、天天、明報、快報,以及內地的中國新聞社、海外與海內、同舟共進、共鳴、穗郊僑訊、蘭州學刊、羊城晚報、致公通訊、教論月報、小海月報、廣東僑報、廣東黨史通訊、廣東華商報史學會通訊等刊物上。
司徒丙鶴感慨地說:歲月如流,不覺八十,從1980―1996重返香港,再操禿筆這十六年,是戰鬥精神極其昂揚的十六年,走過的地方,撰寫的文稿,比過去60年還多。特別是1995年那一年,他從香港返家鄉開平,偕同江門僑聯主席吳淡初訪問江門五邑、佛山之後,經深圳飛青島、煙臺、威海,瞻仰甲午戰爭戰場;再到北京飛蘭州,參加開發西部經濟戰略會議;沿河西走廊,訪問了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玉門、敦煌;又到青海、西寧青海湖鳥島考察;再下廣州出席抗日勝利50周年歌唱大會,返江門參加炎黃文化研討會,遊覽了。崖門失璽。的古戰場;最後飛南寧、北海,訪問聞名世界的銀灘。1996年回到第二故鄉北京住在團結湖畔的小樓上,埋頭讀書,感到幸福和自豪,他說:祖國多么可愛!北京多么美麗!
在半個世紀的記者生涯中,司徒丙鶴與致公黨司徒美堂、陳其尤、黃鼎臣、官文森、雷沛鴻等老前輩,有長期的採訪交往。到了晚年,他十分注意撰述海內外致公黨人的愛國精神及其歷史情況。

20世紀末

1987年,。司徒美堂紀念館”在開平落成開幕,他寫了《美堂老人的烈士暮年》長文,登在《江門僑史》上。他還將毛主席、周總理於開國大典時贈送給美老的水獺皮大衣,叫兒子司徒遂年從北京帶來,獻呈紀念館陳列,以教育後人。這皮大衣有一段故事,而且險被紅衛兵抄家掠走。保存20年,也非易事。
1995年司徒丙鶴赴敦煌考古
1988年,司徒美堂誕辰12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舉行,司徒內鶴應邀自香港赴京出席,而且寫了(美堂老人跟隨時代前進)一文,登在香港文匯報專欄上。
1985年致公黨成立60周年和1995年成立70周年,兩次紀念大會,司徒內鶴都應邀到北京參加。拜見過鄧穎超、劉華清等領導人。他在廣州演講,希望1997年香港回歸後,到了2005年,還能參加致公黨的80周年紀念,到會民眾為之鼓掌!

新世紀

最近司徒丙鶴在北京,參加了中國僑聯四十周年慶典。並出席老領導連貫同志紀念文集首發式,拜會了許多老朋友,心情十分舒暢。他表示有信心邁進21世紀,繼續為祖國建設獻其餘力。

去世

2010年4月7日凌晨1時30分,中國著名社會活動家、歸僑、記者和作家司徒丙鶴因病在北京朝陽醫院逝世,享年94歲。13日,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了司徒丙鶴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其生前親友、同事紛紛前往弔唁。
司徒丙鶴同志的告別儀式司徒丙鶴同志的告別儀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