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名。工部所屬行政事務機構之一。順治元年(1644) 設漢司務二人,十五年改為司務滿漢各一人,遂定製。掌收理外省衙門文書,分別呈堂、發司,並管理部屬書吏、...
機構名。清代禮部的內部機構之一。清代各部均設有司務廳,置司務,掌出納文移。禮部司務廳設滿、漢司務各一人,掌本部收受外省衙門的文書,按呈堂文書編號,分發...
機構名。刑部內部機構之一,設司務滿、漢各一人。掌治吏役、收外省衙門之文書,編號登記後發各司辦理;解到外省人犯移付承審之司,並由該司交提牢廳收禁,如有...
機構名。清晚期商部內部機構之一。掌文書收發工作,繕譯電報,為商部之文書處理部門。光緒二十九年(1903)置。設司務二人,並於額外司員中選派收掌官四人,輪流...
古代官職。明代六部均設司務廳,有司務二人,從九品,掌催督、稽緩、勾銷、簿書,清代升為正八品。...
最升南京戶部山東清吏司郎中,又升南京戶部司務廳司務。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為表彰王三元父王學書教子有方,朝廷誥勅獎諭,贈其為南京戶部司務廳司務,登仕郎...
機構名。工部所屬行政事務機構之一。順治元年(1644) 設漢司務二人,十五年改為司務滿漢各一人,遂定製。掌收理外省衙門文書,分別呈堂、發司,並管理部屬書吏、...
司務 二人 從九品 吏部司務廳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文選清吏司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驗封清吏司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稽勛清吏司...
同治三年(1864年),設司務廳,置司務二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更名外務部,班列各部上。外務部置總理親王,會辦尚書,兼會辦...
外差加銜(巡撫系統),除了在京主持院務的左、右都御史、副都御使、僉都御史...經歷廳:原名司務廳,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設滿司務1人,改稱經歷後,定經歷滿...
司務 二人 從九品 吏部司務廳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文選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驗封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五品 吏部稽勛清吏司 郎中 一人 正...
官署名。清朝都察院所屬之辦事機構。初名司務廳,後改經歷廳。掌董察吏胥。乾隆六年(1761)與都事廳分工後,分辦吏、戶、刑部關涉事件。設經歷,滿、漢各一人...
因當時衙門司員人多,又“必得人人辦事,方無遲誤”,所以才作這樣規定。總理衙門的辦事機構分為英、法、俄、美及海防五股;辦理行政事務,則有司務廳和清檔房。...
理藩院共有旗籍、王會、典屬、柔遠、徠遠、理刑六司,以及滿檔房、漢檔房、蒙古房、司務廳、當月處、督催所、銀庫、飯銀處、俸檔房等機構。此外,理藩院...
明代都察院領有經歷司、司務廳、照磨所、司獄司以及十三道監察御史等,完全是監察機構。可是僅據周弘祖《古今書刻》所載,明代都察院刻書竟有33種之多,而且...
吏部下設文選、考功、稽勛、驗封四個清吏司以及清檔房、本房、司務廳、督催所、當月處等單位,分掌本部事務。[2] 吏部部門設定 編輯 ...
機構名。光緒三十二年(1906)九月由原商部司務廳改設,掌原司務廳所掌事宜,包括收發文書、翻譯電報、管理印信及稽核各項印文等。1 ...
繕本筆帖式,官名。清朝筆帖式之一種。以負責繕寫本章,故名。如吏部、刑部、工部所屬司務廳設有,十餘人至數十人不等。詳見“筆帖式”。 ...
劉瑤 字祝三,號敏齊,桐城陳洲(今安徽樅陽)人。清貢生,由國子監考取正班訓導,改任刑部司務廳,山東長山縣知縣,例授奉政大夫。 ...
官署名。明永樂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將兵部官屬移往北京。明仁宗時於南京復置。設尚書一人、右侍郎一人。其屬司務廳,司務一人,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