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鏡: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是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文琪。本書以歷史唯物主義和實踐唯物主義為根本指導,遵循實事求是研究國際共運史基本原則。
基本介紹
- 書名:史鏡: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
- 頁數: 278頁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5月1日)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500498292
條形碼: 9787500498292
尺寸: 23.6 x 16.8 x 1.5 cm
重量: 100 g
作者簡介
周文琪,中共中央黨校教授,中國老教授協會中共中央黨校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1980年10—11月曾先後在安徽省委黨校和湖北省委黨校作過《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專題報告;1981年6月黨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發表以後,原黨中央機關刊物《紅旗》即以《理論資料》(1982年1月)專刊全文發表了上述報告。
從1982年至2002年的20年間,在持續研究的基礎上,先後出版過《特殊而複雜的課題——共產國際、蘇聯與中國共產黨關係編年史(1919—1991)》(約50餘萬字)和《誰主沉浮……毛澤東與共產國際》等專善同時參與和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七五”課題《毛澤東思想發展史》的撰稿並任副主編在此基礎上與有關同志合作,為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編著《毛澤東思想發展史綱》等。
此外,圍繞上述課題自1982年至2002年還先後在中央和省一級刊物上發表有關文章數十篇。
近年來與有關同志合作,還著有《美國對華戰略演變史研究》和《20世紀共產黨執政的經驗教訓》。
內容簡介
《史鏡——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1919-1991)》縱覽世界風雲變幻
,根據長達近一個世紀的相關歷史發展脈絡,以時間為經,以事態為緯,從
縱橫捭闔、大破大立的大國戰略、意識形態、國家利益三大方面入手,描述
包括蘇中兩國在內的20世紀世界大國關係歷史演化過程。這對於我們今天以
史為鏡、以人為本,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穩住陣腳、冷靜觀察,正確看待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事業曲折發展過程,沉著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
形勢,具有一定參考借鑑意義。
目錄
序
前言
一 列寧親手創建的共產國際
(一)共產國際(第三國際)成立的一般概況
(二)共產國際的反傾向鬥爭
二 共產國際初期(1919—1927)
甲 幫助中國共產黨的創建
(一)列寧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維經斯基、馬林等先後來中國,中國共產黨的建立
(二)“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代表大會”及其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
(三)建立民族革命統一戰線,促進國共合作,是共產國際在中國的一項戰略決策和重大貢獻
乙 推動1925—1927年中國大革命的功過
(一)史達林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及失誤
(二)陳獨秀和共產國際
(三)共產國際初期,國際的集中制和中共要求獨立自主的矛盾就已有顯露
三 共產國際中期(1927.7—1935.7)
(一)從“八七”會議到中共“六大”
(二)共產國際“六大”和李立三的“左”傾冒險錯誤
(三)王明路線實質上就是國際路線
(四)毛澤東的《反對本本主義》
(五)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與國內臨時中央的關係
(六)共產國際“七大”及其對中國革命的影響
(七)共產國際中期,中國共產黨在總結失敗的教訓後開始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
附:左爾格與中國革命——一個傳奇人物
四 共產國際後期f1935—1943)
(一)第二次王明路線和共產國際
(二)蘇德戰爭爆發前後共產國際對中國的基本政策
(三)共產國際、蘇聯幫助新疆盛世才建立統治權的實質
(四)共產國際(第三國際)的解散
(五)共產國際(第三國際)後期,中共既肯定國際的領導,又正確處理國際的錯誤指導和干涉,奉行獨立自主路線
附:彼得·弗拉基米洛夫(孫平)及其《延安日記》
五 史達林晚年時期(1943—1953)
(一)雅爾達會議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二)拆運中國東北工業的戰略意圖
(三)史達林派米高揚密訪西柏坡
(四)劉少奇訪蘇和史達林會談,史達林做自我批評
(五)毛澤東首晤史達林
(六)史達林與“抗美援朝”
六 赫魯雪夫時期(1953.3—1964.10)
(一)赫魯雪夫上台初期,對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示好(1953—1955)
(二)赫魯雪夫在蘇共二十大的“秘密報告”震驚世界——兩國兩黨分歧漸次加深
(三)波匈事件——蘇共二十大後的震盪
(四)1957年莫斯科會議
(五)“長波電台”、“共同艦隊”風波——中蘇關係由好變壞的轉折點
(六)赫魯雪夫對中國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說三道四
(七)蘇聯單方面撕毀國防新技術協定
(八)中蘇分歧蔓延到對外戰略方針上
(九)從戰略利益衝突到意識形態論爭的四次交鋒
(十)空前激烈的兩黨公開論戰,赫魯雪夫下台
七 勃列日涅夫時期(1964.10—1982.11)
(一)勃列日涅夫上台,貫徹沒有赫魯雪夫的“赫魯雪夫主義”
(二)《評莫斯科三月會議》,中共拒絕出席蘇共二十三大
(三)蘇方公然煽動顛覆毛澤東對中共的領導
(四)中國反對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五)珍寶島軍事衝突
(六)蘇聯企圖戰略包圍中國
(七)中國開始構思對蘇反包圍新戰略
(八)漫長而曲折的中蘇談判
八 戈巴契夫時期(1985.3—1991)
(一)從中蘇關係有所改善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恢復正常化
(二)戈巴契夫變改革為改向——蘇聯解體
九 蘇聯共產黨痛失執政地位的教訓與啟示
(一)必須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二)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三)必須發揚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
(四)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盛衰的根本因素
(五)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
(六)蘇共執政失敗的教訓還警示我們: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完成執政興國的歷史重任,必須加強全黨的團結,倍加珍視團結
(七)必須牢牢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