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史跡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
《史跡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為日本政府於1919年4月10日公布制定的中央法規,同年6月1日則開始施行。該法之前,1897年的《古社寺保存法》則具有與此法有相當...
- 貞愛親王殿下御上陸紀念之碑
台灣總督府曾依照史跡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將之指定為台南州史跡。二次大戰後,此碑遭推倒,被當作房屋地基,2002年1月5日時被挖出,之後在2008年1月9日經嘉義縣...
- 恆春鎮
1935年台灣“總督府”依“史跡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將恆春城指定為史跡加以保存,現也被列為二級古蹟。百年來城牆多有毀損,現在以建築技巧上仿古老的工法和材料...
- 三好學
1919年出任日本史跡名勝天然紀念物調査委員會委員1920年經推舉入選帝國學士院會員...倡導自然保護學說,並第一次提出“紀念物”概念,推進日本《天然紀念物保存法》...
- 鹿苑寺(日本京都境內寺院)
大正14年(1925年)10月8日,根據史跡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文化遺產保護法的前身之一),庭院被指定為史跡·名勝。昭和31年(1956年)7月19日,根據文化遺產保護法,...
- 台北城
1935年台灣總督府依《史跡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將四座城門指定為史跡加以保存。 今台北城四座城門已被列為台灣地區一級古蹟,名稱為台北府城(北門、小南門、東門...
- 文化遺產保護
1919年制定《史跡、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將保護範圍擴大到古墳、古城址、古園林及風景地。1929年制定《國寶保存法》。1952年綜合以上三個法令為《文物保存法...
- 無形文化遺產
1950年,日本政府在綜合了原《國寶保護法》、《史跡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等舊法律的內容後形成了《文化財保護法》,並於同年5月頒布,從而確立了有關文化財指定...
- 北荷蘭城
台灣日治時期的1933年,台灣總督府依“史跡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將北荷蘭城城址指定為史跡加以保存,1933年-1936年期間,台灣總督府曾派村上直次郎加以挖掘遺址,...
- 中日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比較與研究
第七章史跡名勝天然紀念物 第八章重要文化景觀 第九章傳統的建築物群保存地區 第十章文化財的保存技術的保護 第十一章向文化審議會所作的諮詢 第十二章補...
- 阿部正己
1926年(大正15年) - 『飛鳥村の一里冢』 一里冢保存會(出版) 1929年(昭和...1940年(昭和15年) - 『史跡名勝天然紀念物調査報告 第11集 出羽の三山』 ...
- 恆春縣城
光緒五年七月十五日(1879年9月1日)落成,是台灣現存城池之中唯一保存所有城門的...該城的遺蹟在日治時期的昭和十年(1935年)12月5日被指定史跡名勝天然紀念物之...
- 過港貝化石層
台灣日治時期,大正十年(1921年),日本人在後龍鎮過港地區開挖縱貫鐵路隧道,發現土壤滿是貝殼化石,命名為今名,並依《台灣史跡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設立過港貝...
- 猊鼻溪
大正14年(1925年)10月8日,作為岩手縣第一號“指定名勝”,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史跡名勝天然紀念物”(國家級自然、歷史名勝地),1927年被選為“日本百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