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荷蘭城:北荷蘭城(Fort Noord-Holland)完工於1642年,位置在台灣北部基隆(舊稱雞籠)港口附近的和平島上。該城堡每邊約99米,為荷蘭人所興建。北荷蘭城前身為西班牙人所建的聖薩爾瓦多城。18世紀後,改名為雞籠城的北荷蘭城漸次頹圮,至今除少部分未挖掘的城牆外,均無任何遺址。直到2004年4月,台灣政府才對此遺址展開另一波官方探勘行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荷蘭城
- 外文名稱:Fort Noord-Holland
- 地理位置:台灣隆基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北荷蘭城簡介,歷史沿革,背景,興建,占領與擴展,炸毀與重建,遺址挖掘,
北荷蘭城簡介
歷史沿革
北荷蘭城前身為西班牙人所建的聖薩爾瓦多城。1642年發生雞籠之戰,荷蘭軍隊攻打聖薩爾多城,經過激烈炮擊後,該城僅剩臨海的西北棱堡。等到西班牙退出和平島後,荷蘭據原本城牆重修,並命名為北荷蘭城。1661年,在台灣台南一帶與鄭成功交戰失利的荷蘭人重新轉進北台灣,並於1664年再度整建擴充北荷蘭城,準備長期與鄭氏王朝對峙。不過,在鄭氏王朝新統治者鄭經攻打下,1668年荷蘭人炸毀北荷蘭城,並自台灣基隆退軍。
18世紀後,改名為雞籠城的北荷蘭城漸次頹圮,至今除少部分未挖掘的城牆外,均無任何遺址。直到2004年4月,台灣政府才對此遺址展開另一波官方探勘行動。
背景
17世紀開始,荷蘭與西班牙的航海競爭擴及東南亞,不久,本就為航線戰略要點的台灣成為兩國競逐的目標。1626年,繼荷蘭東印度公司派遣馬蒂孫克(MartinusSonck)占領台灣大員後,在菲律賓的西班牙軍隊也派遣台灣遠征軍前往攻打北台灣,並在順利占領和平島港口後,同年興建聖薩爾瓦多城(SanSalvador)。
聖城周長共約400米左右,之後統治者還陸續擴建該堡,於城四周興蓋四座圓形棱堡。1642年,荷蘭軍隊攻打聖薩爾多城,經過激烈炮擊後(荷西浴血戰;國立台灣博物館),該城僅剩西邊棱堡。
[編輯]
聖城周長共約400米左右,之後統治者還陸續擴建該堡,於城四周興蓋四座圓形棱堡。1642年,荷蘭軍隊攻打聖薩爾多城,經過激烈炮擊後(荷西浴血戰;國立台灣博物館),該城僅剩西邊棱堡。
[編輯]
興建
臨摹自北荷蘭城設計略圖,上方約為北邊。
派軍攻下聖薩爾瓦多城的荷蘭駐台台灣長官保羅·杜拉弟紐司,除了在島內與對岸基隆福州街修建荷蘭人所需房舍住宅外,也積極修建位於和平島上的聖薩爾瓦多城,並在重新整建後更名為北荷蘭城。
根據自1667年所遺留下圖樣看來,北荷蘭城整體為近似正方形,加上角落三座小菱形棱堡組成。城堡護牆每邊為27魯(Roded,萊茵河呎),折合公制為每側邊約為99米至101米左右,周長合計超過四百米,面積達一萬平方米。至於城牆高度,據後來18世紀國中國清朝知府黃叔璥所形容“高約兩丈”即為6.6米左右。而由在地石塊建造成的該城堡,在面積與高度上,遠比今留存的台灣淡水紅毛城宏偉。
除此之外,北荷蘭城亦設定炮台,也有兩座城門,各名曰水城門(Dewaterpoort)與陸地城門(Delandpoort)。而這兩座城門,約在城牆的西邊與南邊。
[編輯]
派軍攻下聖薩爾瓦多城的荷蘭駐台台灣長官保羅·杜拉弟紐司,除了在島內與對岸基隆福州街修建荷蘭人所需房舍住宅外,也積極修建位於和平島上的聖薩爾瓦多城,並在重新整建後更名為北荷蘭城。
根據自1667年所遺留下圖樣看來,北荷蘭城整體為近似正方形,加上角落三座小菱形棱堡組成。城堡護牆每邊為27魯(Roded,萊茵河呎),折合公制為每側邊約為99米至101米左右,周長合計超過四百米,面積達一萬平方米。至於城牆高度,據後來18世紀國中國清朝知府黃叔璥所形容“高約兩丈”即為6.6米左右。而由在地石塊建造成的該城堡,在面積與高度上,遠比今留存的台灣淡水紅毛城宏偉。
除此之外,北荷蘭城亦設定炮台,也有兩座城門,各名曰水城門(Dewaterpoort)與陸地城門(Delandpoort)。而這兩座城門,約在城牆的西邊與南邊。
[編輯]
占領與擴展
1642年-1661年,陸續以武力鎮服台灣各地平埔族社的荷蘭人,繼續在基隆發展。除了興建北荷蘭城之外,荷蘭人還在和平島最高處設定維多利亞堡壘,之後並在對岸福州街上興建軍事棱堡。除了充分利用基隆港作為貿易地點之外,也利用陸續興建的修道院,傳教於北台灣平埔族等台灣原住民。總的來說,北荷蘭城成為荷蘭擴展北台灣勢力的重要據點,其控制範圍可達淡水,甚至新竹。
[編輯]
[編輯]
炸毀與重建
1650年代初期,中國大部領土落入滿洲人建立的清朝手中。1661年,服膺舊明朝的中國將領鄭成功攻打荷蘭人於台南的根據地,並擊敗荷蘭人軍隊,同年並以台南為據點,創立東寧王國對抗清朝。1662年,鄭成功去世,鄭氏王朝統治者由鄭經繼任。
在南台灣失利的荷蘭人重新轉進北台灣,於1664年重新整修北荷蘭城。不過,在鄭氏王朝鄭經派遣黃安攻打下,戰況漸趨對荷蘭不利。1668年荷蘭人炸毀北荷蘭城,並自基隆退卻,完全撤除於台灣的所有軍力。
攻下和平島之後,鄭經於該島設雞籠安撫司,此為設定少數兵力的巡檢建制。1680年,因為害怕中國清朝海軍突襲占領,鄭經派軍將被炸毀的北荷蘭城夷為平地,不過又於翌年於舊址重新築城,並隨即廢除任其荒蕪。18世紀台灣進入清治時期後,該城仍不復使用,漸趨頹圮。
[編輯]
在南台灣失利的荷蘭人重新轉進北台灣,於1664年重新整修北荷蘭城。不過,在鄭氏王朝鄭經派遣黃安攻打下,戰況漸趨對荷蘭不利。1668年荷蘭人炸毀北荷蘭城,並自基隆退卻,完全撤除於台灣的所有軍力。
攻下和平島之後,鄭經於該島設雞籠安撫司,此為設定少數兵力的巡檢建制。1680年,因為害怕中國清朝海軍突襲占領,鄭經派軍將被炸毀的北荷蘭城夷為平地,不過又於翌年於舊址重新築城,並隨即廢除任其荒蕪。18世紀台灣進入清治時期後,該城仍不復使用,漸趨頹圮。
[編輯]
遺址挖掘
台灣日治時期的1933年,台灣總督府依“史跡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將北荷蘭城城址指定為史跡加以保存,1933年-1936年期間,台灣總督府曾派村上直次郎加以挖掘遺址,並對復原舊城模樣甚為樂觀。隨後因港口擴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治時期結束及政權更迭等等因素,該計畫不得不中斷作罷。
因年久失修及20世紀中期後之基隆港快速擴展,北荷蘭城遺址今不復存在。2002年。由台灣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主導的探測活動,以位於台灣基隆的中國造船公司造船廠為設定目標,開始進行試堀計畫。該先遣團隊利用先進儀器如:GRP現地施測等科技,於島上的造船廠上探出部分城牆遺址。2004年4月,該挖掘團隊則展開另一波試堀活動。
因年久失修及20世紀中期後之基隆港快速擴展,北荷蘭城遺址今不復存在。2002年。由台灣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主導的探測活動,以位於台灣基隆的中國造船公司造船廠為設定目標,開始進行試堀計畫。該先遣團隊利用先進儀器如:GRP現地施測等科技,於島上的造船廠上探出部分城牆遺址。2004年4月,該挖掘團隊則展開另一波試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