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建築歷史,建築參數,建築風格,內部結構,可觀之點,藝術品,
簡介
建築類型:教會
斯德望主教座堂
![斯德望主教座堂 斯德望主教座堂](/img/1/fb3/nBnauYTOjZjNjdzNmVGM5ETM3UmM3MDN3kTN2IjN1QmMjZGNwUjY5gzM4I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史蒂芬主教座堂是維也納的象徵,它坐落在維也納市中心的中央,故又有”維也納心臟”之稱,教堂塔高136.7m,其高度僅次於科隆教堂和烏爾姆教堂,居世界第三。
建築歷史
1137年, 巴奔堡王朝的利奧波德四世(1136—1141)與帕紹(Passau,帕紹也有一座Stephansdom教堂,位於帕紹古城中心,以一台擁有17000根管的管風琴而聞名)的主教管區商定,在維也納城界外面建造一座新的教堂。10年後,這座史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的羅馬風格的前身竣工了。
和歐洲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所有教堂一樣,史蒂芬大教堂經歷了屢遭劫難和幾經改建的命運。早在十二世紀初,巴奔堡的戍邊伯爵們就曾在此建造了一座方殿式羅曼風格(對羅馬風格的模仿)的教堂。兩次大火之後,波西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重新建造了一座方殿型的教堂。如今我們見到的西門正是那個時候的產物。我們今天見到的哥德式風格是十四世紀的產物。在哈布斯堡的魯道夫四世公爵的倡導下,一座哥德式風格的教堂逐漸形成了。在以後的幾個世紀裡,斯特凡大教堂幾乎沒有中斷過它的建造。
十五世紀,南塔的建造完成了;十六世紀,北塔的尾期工作結束了;十八世紀,斯特凡大教堂的高塔完工;十九世紀,教堂的改建和修繕工作一直在進行著。除了一六八三年土耳其人兵臨城下,和一八零九年拿破崙大軍再次破門而入之外,史蒂芬大教堂幾乎沒有受到過戰爭的威脅。對史蒂芬大教堂最大的破壞是在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的那幾天。遭受炮火襲擊使教堂起火,教堂的屋頂、銅鐘、管風琴和大部份玻璃窗畫毀於一旦。戰後的奧地利滿目瘡痍,但是重建家園的工作馬上就開始了。史蒂芬大教堂,維也納市的標幟,成了全奧地利人奮發建國的象徵。修復工作從一九四八年開始,一直延續到一九六二年。全奧地利的九個聯邦州,分別負責修復大教堂的某一個部分。如今,各州人民精誠團結,共同修建史蒂芬大教堂已被傳為佳話。
每一個走進教堂的人,都會為其建築的浩繁和精美所折服。兩排哥德式的柱子,把教堂的正殿隔成三部分。放眼望去,從聖壇背後唯一的兩塊免遭摧殘的玻璃窗畫射進了一縷縷五彩繽紛的光線,為巴洛克的聖壇增添了一絲神秘的氣氛。
史蒂芬大教堂也是維也納的象徵,是維也納旅遊者的必到之處。當你站在史蒂芬大教堂門口前,你若仔細的話,可以注意到,在大門右側的牆上有一個不怎么引人注目的記號“05”?說起來這裡還有一段故事。1939年奧地利合併到法西斯德國,從此這個具有古老文化和歷史的國家,不僅失去了自己的主權,而且失去了自己國家的名稱,奧地利不再叫做Oesterreich,而是叫做Ostmark(東部省)。儘管希特勒的統治是以殘酷而著稱,在奧地利仍然活躍著地下抵抗運動組織。這個組織的使命之一就是提醒奧地利人民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Osterreich。地下抵抗運動組織的戰士在維也納的許多地方,包括史蒂芬大教堂的牆上刻下了“05”的記號。“0”代表了字母O,“5”代表了第五個字母,這個字母就是“E”。在那個特殊年代,OE就是代表Oesterreich,代表奧地利依然存在。這是一個非常巧妙,非常有意義的記號,在奧地利人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時光荏苒,第二次世界大戰已過去半個多世紀了。奧地利人仍然把這個記號保留在史蒂芬大教堂的牆上。每當歲月的流逝使這個記號面目模糊時,就會有人用白漆把它重新塗寫,為的是要人們不要忘記這段歷史。
綠色區域:羅馬塔和巨人的門連線被燒毀的第一個教堂的部分。
史蒂芬主教座堂歷史介紹
![史蒂芬主教座堂歷史介紹 史蒂芬主教座堂歷史介紹](/img/1/193/nBnauATOjJDZmJzYlN2MjNmZ4MGZiVWM1IGO1IGOycTMxQ2YxEWYiBDMwQ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粉色區域:第二個教堂用來替代第一個被燒毀的教堂。
桃紅色區域:開始建造的哥德式Albertine Choir。
藍色區域:55年後,公爵魯道夫四世擴建,開始加大結構,圍繞第二座教堂,後來被拆除,留下的史蒂芬今天看到的第三座教堂。
建築參數
總長度:107.2 米
1921年的史蒂芬主教座堂
![1921年的史蒂芬主教座堂 1921年的史蒂芬主教座堂](/img/8/33d/nBnauYzMjlTOlFDMwEDZ4kDZjdzM2ITMmljYlZWYjFmNzIGN5AjN3YWZhN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總寬度:34.2 米
側殿高度:22.4 米
主殿高度:28.0 米
三唱詩台高度:22.4 米
南塔樓:136.4 米
北塔樓:68.3 米
異教塔樓群:66.3 米 和 65.3 米
頂長:110 米
從牆冠起的頂高:38.0 米
建築風格
這座教堂的最大特色在於它是歐洲各種古典風格建築的混合體,也是建築藝術互相包容、折中調合、兼收並蓄的代表。教堂始建於12世紀,初為羅馬式風格,以後擴建了兩座塔樓,南塔為尖頂挺拔的哥德式風格,北塔為文藝復興風格。18世紀再次擴建,同時對牆壁的建築風格加以整修。二戰以後又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歷經4個世紀不斷地改、修、擴建工程,使這座教堂成為世界上一座奇特的混合式建築。
內部結構
![史蒂芬主教座堂 史蒂芬主教座堂](/img/d/0a2/nBnauczMzcDOhRzMwYzY1EzMjJWY4gjMkJmNwUjZkJTOyE2MmFDMmVWZ1k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CT 耶酥受難像("Christ with a Toothache" sculpture)
![耶穌受難像 耶穌受難像](/img/8/90e/nBnauUGOmRmMyMmN2EzM0ImZyIGN1QTO3YmZ0UWZ5UzN5YjMkNTM1EmZ5A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Fr3 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墓(Tomb of Emperor Frederick III)
![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墓 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三世墓](/img/9/767/nBnauATYjFGOmFWZ0QzN4MzMjBjZjZGZwkDN2MjNiZTOwUmYmFjMmZDNiB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G 巨人的門(Giant's Door)
![巨人的門 巨人的門](/img/4/f9d/nBnauEjNldTNygTOlZGMlVjZkJjN4YGOhVmZyUWZ0kDN1MGOmhDNiVGZyY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HA 祭壇(High Altar)
![祭壇 祭壇](/img/1/ac7/nBnauATZhJmYzIDMilDNzQzM4ITN4MmN5UDZilTNwYTYycDZ5YWOkZGMwU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MP 瑪麗亞·潘師畫像(Maria Pötsch icon)
![瑪麗亞·潘師畫像 瑪麗亞·潘師畫像](/img/2/d91/nBnauAjYhRmYmRTNkZDZzUWZ5UDOzETO5YGOyEmZ4AzYlBTYmhTM5MDM2Y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NT 北塔(North Tower)
年邁體弱或樂於消遣的遊客則可以乘坐電梯登上北塔,去觀賞史蒂芬大教堂的銅鐘。
P 講台(Pulpit)
![講台 講台](/img/1/bd0/nBnauEDNwQTYmJzM1MTMiV2MjJ2N3ETYmRmM3EDOjZjZiN2Y4UTMkJDOkl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PES 尤金王子墓地教堂(Prince Eugene of Savoy burial chapel)
![尤金王子墓地教堂 尤金王子墓地教堂](/img/6/2c8/nBnauczNzgDN0ETYkR2N5MjMxkDO3YjYiNDOjBDOhNWZ3AjYzEzM5ETMzI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RT 羅馬塔(Roman Towers)
S 晷(Sundial)
![晷 晷](/img/8/ecd/nBnaucjYiJTMhJmYwATMkNGZ4YmM5QjMzAjZzY2YwcDZzkzY5AzN2U2Mld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SJC 約翰的講壇(Saint John of Capistrano pulpit)
![約翰的講壇 約翰的講壇](/img/7/23e/nBnaucDOzIzMwQmZkZ2MjV2YzM2M1QzN2gjMiBTM3QjY4IzNxEDZjFTYiJ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ST 南塔(South Tower)
如果您的體力不錯,可以登上三百四十三級台階的南塔,不僅可以把維也納內城的景觀盡收眼底,而且還可以把史蒂芬大教堂由二十三萬片彩瓦組成的頂部觀察得一清二楚。
WNA 維納的講壇(Wiener Neustädter Altar)
![維納的講壇 維納的講壇](/img/7/950/nBnaucDNjlTOlBDMwEDZ4kDZjdzM2YWMlBDN5YWYjFmNzIGN5AjN3YWZhN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可觀之點
●風琴台與皮爾格拉姆的頭像
●薩瓦親王尤金之墓,克魯茨教堂
●約翰·帕克的西拜斯坦聖徒群像,萊奧普多、弗勞瑞安與羅切斯築
●弗雷德里奇三世之墓,尼古拉斯·凡·雷登築
●《憂傷者》—耶酥受難像
藝術品
![倚窗眺望人(Fenstergucker) 倚窗眺望人(Fenstergucker)](/img/c/794/nBnauETN5E2M2EmN5ATZiZWMyYWOlVjYlJTOmF2Y3Q2MmNGMlBjM3IjM5k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倚窗眺望人(Fenstergucker)
左惻的布道壇是教堂內最精美的一座哥德式藝術品。一五一五年,教堂建築師皮爾格拉姆不僅把四個布道師的半身像塑造進去,而且還把自己以一個“倚窗眺望人"的形象塑造在布道壇的底部。他在這裡開出一扇窗戶,自己便半倚在半開的窗上,手中還握著他那把心愛的刻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