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莊子村

史莊子村

史莊子村屬於北京市密雲區不老屯鎮,下轄史莊子、邵莊子、邵台、高莊子四個自然村,位於鎮域東北部,半城子水庫上游,距縣城75公里。全村共有130戶、325人,村域總面積5.51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史莊子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北京市密雲區不老屯鎮
  • 人口:325人
基本概況,旅遊景點,旅遊特色,旅遊介紹,民間傳說,

基本概況

史莊子村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全村共有130戶、325人,村域總面積5.51平方公里。近兩年,史莊子村荒山造林500畝,綠化植樹21000株,主要包括防護林、經濟林、用材林三大類。村里主導產業以林果業為主,現有板栗、梨、核桃、杏等果樹650畝、43000株,年產乾鮮果品30噸。2009年,人均收入9000餘元。
為進一步打造優美環境,史莊子村投入大量資金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硬化街道14000平方米,鋪設管線1500米,實現安全飲用水集中供應,水質符合國家衛生標準;修建健身公園兩處;壘砌花牆2500米,規範了街道的環境;修建排洪渠1500米;對全村進行無害化改廁;拆違拆舊50戶、1000平方米;安裝太陽能熱水器121個。2008年和2009年獲北京市文明村稱號。

旅遊景點

史莊子村坐落在不老湖畔,依山傍水的地理優勢,使整個村莊更富有靈氣。
史莊子村
不老湖風景區是以半城子水庫為基礎開發建設的,總庫容1138萬立方米,是我縣三座中型水庫之一。
說起不老湖的得名還有一層深意,主要原因是湖底均由麥飯石鋪成,麥飯石含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具有很高的醫療保健作用,對胃病、皮膚病有顯著療效,長期飲用可祛病健身,益壽延年。湖以”不老“為名,其用意正在於此。

旅遊特色

夏秋時節,蕩舟不老湖,但見湖域四周山勢起伏,疏影橫斜,波光瀲灩如一幅絕好的水墨畫,一丘一壑莫不渾然天成,交相輝映,滿山綠蔭,樹影婆娑。水質十分清澈,游來游去的小魚清晰可見。
史莊子村
每年來此遊玩、垂釣的人很多,但來的人多了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遊人來了沒地方吃住,因此,史莊子村藉助這裡生態環境的優越,開始對村里進行打造,發展民俗旅遊業。
去年6月份,村里在不老湖畔建起了13戶民俗戶,房子全部由北京市建委統一設計,每戶面積為136平方米,分為四室、一廳、一個衛生間還有兩間儲藏室。2011年史莊子村列為密雲縣民俗旅遊示範村,預計年底完成全部建設,可大大提高當地村民的收入。
說起不老湖的得名還有一層深意,主要原因是湖底均由麥飯石鋪成,麥飯石含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具有很高的醫療保健作用,對胃病、皮膚病有顯著療效,長期飲用可祛病健身,益壽延年。

旅遊介紹

在煙波浩渺的密雲縣半城子水庫北岸,有一座依山傍水、寧靜而有靈氣的小山村--史莊子村。
史莊子村
當您厭倦了都市的高樓大廈,不妨到史莊子民俗村小住兩日,體驗山中小村的慢生活。
遠遠望去,在蒼松蓊鬱的山林間,整齊劃一的歐式紅頂房屋最是醒目。
走進村里,紅瓦黃牆的歐式別墅新居,院子裡一壟壟青菜、一排排黃瓜架。整潔的街道、黑色的鐵藝柵欄、乾淨的房間以及現代化的衛浴設施,有別於人們印象中的傳統農家院。
村莊周圍有萬畝油松次生林,漫步松林中,樹葉隨風搖曳,聽陣陣松濤聲,令人盪氣迴腸。在林間搭一頂帳篷,或是席地而坐,深吸一口氣,於蔥翠之中感受空氣清新。
村子南面就是不老湖,它是以半城子水庫為基礎開發建設的,總庫容1138萬立方米,是密雲縣三座中型水庫之一。夏秋時節,蕩舟不老湖,但見湖域四周山勢起伏,疏影橫斜,波光瀲灩,如一幅絕好的水墨畫,一丘一壑莫不渾然天成,交相輝映,滿山綠蔭,樹影婆娑。水質十分清澈,游來游去的小魚清晰可見。
說起不老湖的得名還有一層深意,因為湖底均由麥飯石鋪成,麥飯石含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具有很高的醫療保健作用,對胃病、皮膚病有顯著療效,長期飲用可祛病健身,益壽延年。
村子東邊有一條叫做“閃色嶺”的山嶺,從東北面向西南方向斜插過來,把一條從北往南流的牤牛河攔腰扭向西南方,到了險峻陡峭的“三棱山”山口才放開。人們傳說,這是秦始皇使用“趕山鞭”趕來的,據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巡視到此,發現牤牛河流經到這裡就形成一連幾個S形的河灣,等於一條巨龍在積蓄力量,於是從牤牛河下游趕來了這座閃色嶺,斷了這裡的龍脈。到了明朝初年,劉伯溫來到了這個地方,他看到老百姓為了修建長城,背著沉重的磚石,在閃色嶺上爬上爬下,非常不忍,於是在嶺上栽下一株松樹,取名“羅漢松”,並對這棵樹說:“只許長大、不許長高”。
只見這棵松樹,很快就長到幾個人那么粗、一丈多高,可是再也不往高長了,而是把幾條一人多粗的枝條伸向四周,如同一張大傘,供過往的老百姓乘涼。聽了這樣的傳說,您是不是很想來看看這個小山村呢?
史莊子村,不僅有靈秀的景致、清新的空氣,還有淳樸的鄉風和熱情好客的主人。住農家院,吃一頓可口的農家飯,漫步山野間,體驗如畫美景。傍晚時分,坐在農家院裡的藤椅上,一邊品茶,一邊欣賞田園美景,享受一份難得的寧靜和愜意。

民間傳說

三棱山的傳說
史莊子村
史莊子村東部有一座巍峨起伏的山,當地村民稱它為三棱山,而且劉伯溫與這山還有一段傳說故事呢。
明永樂元年,朱棣皇帝採納了禮部尚書李至剛的建議,遷都北京。至此,明政府在北京元大都城的基礎上,開始大興土木建造北京新城。到了明永樂十年,當北京紫禁城建造到一半時,朱棣派軍師劉伯溫率小部兵馬北巡邊防。在途經密雲時,他們將營帳扎在了今史莊子村。安營紮寨後,劉伯溫與將士們一起來到史莊子村的三棱山腳下。到達此地後,劉伯溫環視著四周的山脈,忽然間,發現眼前的這座山脊樑突起,有稜有角古怪奇特,與其它山相比確有不同之處。他凝視著這座山,越看越神奇,便對部下說:“這個村一定是人傑地靈、臥虎藏龍的風水寶地,將來很可能出現真龍現世的兆頭。”當晚他回到營帳,思索良久後決心要破了這道風水,以確保新建北京城及朝廷之安寧。
第二天,劉伯溫派部下大將率數名將士,騎馬提刀爬上了三棱山。到達山頂後,大將用戰刀對著三棱山的小山頭連劈了三下,只見火星四濺,閃出了幾道寒光,嚇得這名大將連滾帶爬溜下山去。待他回頭一看,原來這三棱山的山頭,竟然是整座三棱山的“帽子”。
這名大將率兵馬慌忙回到營帳後,急忙將此事稟告了劉伯溫。劉伯溫聽罷深思後對大將說;“明日,你再率小部兵馬迅速斬斷其龍脈。”等第二天到達山上時,將士命令士兵在三棱山脊樑上連挖三道十丈的溝,以達破風水之目的。但因整座山頭始終被“帽子”掩蓋著,所以,劉伯溫派兵破風水一事也未能如願。至今,在史莊子村仍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三山不露頭,必然出王侯”。
閃色嶺上“羅漢松”的傳說
史莊子村東有一條叫做“閃色嶺”的山嶺,從東北面向西南方向斜插過來,把一條從北往南流的牤牛河攔腰扭扭向西南方,到了險峻陡峭的“三棱山”山口才放開,牤牛河拐了一個大大的“胳膊肘子彎”,向東北逃去,過了半城子村,才又回到向南奔流的方向。
史莊子村
人們傳說,以前這裡並沒有這條閃色嶺,是秦始皇使用“趕山鞭”趕來的。因為在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派丞相李斯到各國查看會出現帝王的“龍脈”,然後用趕山鞭趕來一座或者幾座大山,把龍脈風水人為地破壞掉,好保住自己家“流傳萬世”的帝王之位。這條牤牛河從灤平縣流過來,水勢湍急,如果沒有閃色嶺的阻擋,在這裡就形成一連幾個“S”型的河灣,等於一條巨龍在積蓄力量。而南岸的“李家墳後溝”、“三棱山”等處山勢,又很是險峻,仿佛是插在兵器架上的刀槍劍戟,尖銳的鋒刃指向天空,那不就是給造反準備的兵器庫嗎?李斯當然非常明白這樣地勢的重要性,就奏請秦始皇使用趕山鞭,從牤牛河下游趕來了這座閃色嶺,使牤牛河在這裡猛的拐了一個彎,逼著這條河流到到山峰陡峭的“三棱山”山口,再往下游流。
鋒利的兵刃降伏了牤牛河,卻給當地人民的出行造成了很大困難。沿著牤牛河來回走的人們,不得不在閃色嶺上踩出一條羊腸小路,即使從這裡爬山,也比沿著河谷走要近六七里地。
到了明朝初年,劉伯溫給定都南京的朱元璋看全國風水的時候,同樣來到了閃色嶺這個地方,他雖然是朱元璋的軍師,但是他早年就在民間,很明白老百姓的疾苦,看到老百姓為了修建長城,背著沉重的磚石,在閃色嶺上爬上爬下,非常不忍。於是隨手在嶺上栽下一株松樹,取名“羅漢松”,劉伯溫對這棵樹說:“只許長大、不許長高”。只見這棵松樹,很快就長到幾個人那么粗、一丈多高,可是再也不往搞長了,而是把幾條一人多粗的枝條伸向四周,就如同一張大傘,蓋住了一畝地大小的一塊山崗,給過往的老百姓撐起了一個大傘,讓人們休息乘涼。
1974年,密雲縣人民政府修建半城子水庫時,把這座給老百姓帶來許多麻煩的閃色嶺鑿開了一條隧道,民眾徹底告別了爬閃色嶺的歷史,以後,政府又鋪設了瀝青柏油馬路,方便了當地的交通。
如今,這棵羅漢松還挺立在閃色嶺上,生命力依然很旺盛,在它周圍出生的小松樹,一棵棵都挺直了身子直指藍天,遠遠高過了這棵羅漢松,但是羅漢松就是保持著當年的本色,不管有沒有老百姓來乘涼,還是撐著那把大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