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景班

史景班

史景班(1918-2001年4月16日),山西省汾陽市人。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抗日戰爭時期,任決死第三縱隊獨立營營長,第七團參謀長,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人民武裝部副部長,分區司令部作戰股股長,軍分區參謀長。第四軍分區參謀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景班
  • 出生地山西汾陽
  • 出生日期:1918
  • 逝世日期:2001年4月16日
  • 職業:軍人
  • 信仰:中國共產黨
簡介,生平,投筆從戎的儒將史景班,

簡介

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抗日戰爭時期,任決死第三縱隊獨立營營長,第七團參謀長,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人民武裝部副部長,分區司令部作戰股股長,軍分區參謀長。第四軍分區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三縱隊八旅參謀長,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八旅副旅長,第二野戰軍十一軍三十二師副師長、軍副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四川省萬縣專區專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師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治部主任、軍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昆明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一九六一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生平

原昆明軍區副政治委員。
史景班同志是山西汾陽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入伍。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山西晉城人民武裝自衛總隊總隊長,營長,團參謀長,軍分區人民武裝部副部長、司令部作戰股股長、參謀長等職,參加了反“九路圍攻”、百團大戰、林南戰役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旅參謀長、副旅長、副師長、軍副參謀長等職,先後參加了上黨戰役、平漢戰役、出擊隴海路戰役、挺進大別山、渡江戰役和進軍大西南。
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四川省萬縣專區專員,師政治委員,軍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昆明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等職,為部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做出了貢獻。1961年由大校軍銜晉升為少將軍銜。他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01年4月16日,史景班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3歲。

投筆從戎的儒將史景班

簡介:史景班(1918-2001):山西省汾陽市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初期,參加由共產黨領導組建的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任山西晉城縣人民武裝自衛總隊總隊長。1938年起歷任決死三縱隊獨立第三營營長、決死三縱隊七團參謀長、太行軍區第三軍分區人民武裝部副部長、分區司令部作戰股股長等職。1942年起任決死三縱隊兼太行第三軍分區參謀長,第四軍分區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旅參謀長、副旅長、副師長、軍副參謀長等職,先後參加了上黨戰役、平漢戰役、出擊隴海路戰役、挺進大別山、渡江戰役和進軍大西南。
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四川省萬縣專區專員,師政治委員,軍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昆明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等職,為部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做出了貢獻。1961年由大校軍銜晉升為少將軍銜。他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編者按:在南京雨花台功德園的紅星園裡,長眠著唐亮、杜平、饒子健、劉飛、劉先勝、聶鳳智等百餘位開國將軍和老紅軍。他們每一個人的故事,都堪稱一部壯麗的史詩,其中的篇章,既有戰爭年代的叱吒風雲,也有和平年代的柔情大愛。《發現》周刊聯合《鐵軍》雜誌、雨花台功德園共同推出“紅星園·將星閃耀”系列,一一為您介紹將軍們的傳奇故事。
在女兒們的記憶中,父親史景班與戰場似乎沾不上邊,“他脾氣隨和,言簡意賅,回憶戰火年代也很少提及自己的戰鬥經歷”。然而,父親去世後,通過他的戰友以及下級的回憶文章,女兒們看到了父親的另一面:“他生於民族危難之際,十幾歲時懷著滿腔救國熱情投筆從戎,從一個戰場轉到另一個戰場,他指揮若定、屢立戰功,是個不折不扣的儒將軍。”
□現代快報記者 白雁
投筆從戎,考入軍官教導團
1935年下半年,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處在國防最前線的北平(北京)學生,痛切感到“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同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學生數千人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
一二·九學生運動爆發時,正在河汾中學讀書的史景班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也積極投入抗日救亡的浪潮。
1936年,從河汾中學畢業後,史景班懷著習武報國之心考入山西陸軍軍官教導團。1937年,又參加了共產黨領導下的進步團體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和民族革命青年團。
1937年12月,史景班赴晉東南地區晉城縣擔任人民武裝自衛總隊總隊長,發展抗日武裝力量。1938年6月,由於晉民游擊隊迅速壯大,根據上級黨委和省決死縱隊的指示,將“晉民游擊隊”改為“決死三縱隊晉城獨立第三營”,史景班擔任營長。
1939年12月,閻錫山置民族危亡於不顧,公然發動震驚全國的“十二月事變”。12月19日凌晨,晉城縣保全團200餘人在國民黨四十七軍的配合下,與縣政府內部反動分子相策應,襲擊了晉城抗日縣政府、公安局、犧盟會、決死三營。
事變中,百餘名抗日幹部被抓捕,史景班也在其中。在押往縣城途中,史景班機智逃脫。
“圍魏救趙”,飛兵夜襲祁縣城
1941年秋,日本侵略軍對太行山區的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大“掃蕩”,抗日戰爭進入了最艱苦的時期。
9月的一天下午,八路軍太行軍區三分區得到情報:駐紮在祁縣縣城及附近的日偽軍正向太行軍區二分區進行“掃蕩”,祁縣縣城裡只有少量敵人把守。祁縣是日軍的一個重要據點,那裡還有敵人的一個重要倉庫,裡面囤積了許多軍用物資。
時任八路軍太行軍區三分區參謀長史景班和三分區副司令員劉昌義分析:日偽軍向二分區進行“掃蕩”,祁縣縣城的守軍一定不多,這正是出其不意地攻打祁縣的大好時機。攻打祁縣,不僅可以“圍魏救趙”來為二分區解危,而且還可以消滅部分日偽軍,繳獲倉庫里的軍需物資,以便部隊渡過當前物資匱缺的難關。
主意拿定之後,劉昌義和史景班立即率領三分區14團和兩個加強營向祁縣進發,從東、南、西三面包圍了守城日偽軍,打援部隊也按部署在附近待命阻擊增援之敵。
凌晨3時,戰鬥打響了,部隊向城內的敵人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守城的日軍和偽軍被打得潰不成軍。戰鬥用了一個多小時就結束了,正當戰士們打掃戰場,清運日軍倉庫物資時,指揮部接到前線偵察員報告:“有一股敵人正往這裡撲來”。分區首長迅速做出戰鬥部署,要求打援部隊堅決阻擊。200多日軍氣勢洶洶地趕來增援,剛進入射程之內就遭到了分區獨立營頑強阻擊,增援敵人在八路軍的火力壓制下無法前進。
天蒙蒙亮,奇襲祁縣的戰鬥勝利結束,劉昌義副司令和史景班參謀長迅速率領部隊轉移進山。這一仗打得很漂亮,不僅消滅了大批日偽軍,更重要的是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和糧食布匹,為部隊和根據地度過困難時期起到了很大作用。
雪中運傷員,組成特殊的擔架隊
1947年1月8日,晉冀魯豫軍區野戰軍第三縱隊八旅,在山東省魚台縣楊莊,打了一個艱苦的殲滅戰。敵軍防禦堅固、戰鬥異常激烈,我軍殲敵1500餘名,但自身的傷亡也很嚴重。
戰鬥剛停,一望無際的原野上,忽然飄起了鵝毛大雪。恰在這時,八旅參謀長史景班接到縱隊通報:增援山東金鄉的國民黨軍隊,正向楊莊逼近,離楊莊只有一二十公里了。上級要求八旅立即轉移,而且傷員要全部轉移下來,一個都不能少!
運送傷員成為當務之急,然而,此刻縱隊擔架隊已往後方運傷員,民工隊也已經轉移。情況危急,八旅的150名傷員到底該怎么辦?旅首長迅速做出決定:由首長帶頭抬擔架運傷員。
幹部們的模範行動就是無聲的動員,旅直和各團機關的幹部戰士立即回響。不一會兒,大家抬著門板、木床、竹椅和用木棍編捆的擔架,迅速集合在旅救護站。旅首長當了擔架員的訊息,很快傳遍了整個部隊,給傷員很大鼓舞,不少重傷員感動地哭了。
這支特殊的擔架隊出發了。史景班和另外三位八旅首長合抬一副擔架,邁開大步,走在整個擔架隊的前面,史景班還把自己的乾糧讓給了重傷員。就這樣,冒著漫天大雪,百餘名傷員被順利抬送到後方。
千里挺進大別山,參加渡江戰役
1947年8月,為執行毛主席挺進大別山的偉大戰略部署,史景班所在部隊經過14晝夜的急行軍,千里躍進,進入河南、湖北、安徽三省邊界的大別山區。
8月底,史景班所在旅作為先頭部隊,經兩天急行軍抵達皖西第一道門戶全家寨,經過激烈戰鬥,擊斃敵團長,全殲守敵,生俘敵人千餘人。
同年冬,史景班擔任中原野戰軍三縱隊八旅副旅長。部隊在回師皖西途中,出其不意地進至霍山至六安之間的張家店一帶,將敵一個師部及一個旅團包圍。根據縱隊首長的部署,史景班所在部隊在雨雪交加中迅速投入戰鬥,在總攻中俘敵二千餘人,活捉敵六十二旅副旅長唐家楫。
1949年的渡江戰役中,史景班時任二野十一軍三十二師(原三縱八旅)副師長兼參謀長,參與指揮部隊強渡長江。
當該師先頭渡江部隊九十四團的船隻行至中流之際,遭遇敵人一艘軍艦攔截,艦上槍炮不斷向渡江部隊的船隻射擊。正在岸邊指揮的史景班見狀,命令九十四團一邊向敵艦還擊,一面加速強渡。他同時組織岸上密集的火力向敵艦射擊,自己又率增援船隊向敵艦挺進,迫使敵艦南逃。渡江戰鬥經過兩個小時激戰,九十四團像尖刀般首先插向長江南岸。
4月23日,史景班所在師分路追殲逃敵,晝夜兼程,連續作戰,行程一千五百餘里,途經兩省十三縣,歷時二十二天。在追殲戰鬥中,俘敵一萬三千餘人,繳獲汽車一百二十多輛,軍用物資無數。
再次穿起戎裝,抗美援朝立戰功
1949年6月初,史景班任二野十一軍副參謀長,轉戰大西南。1949年10月,在進軍西南途中,史景班接到上級通知,不再隨部隊前進,準備接管川東萬縣專區。當時二野政委鄧小平同志親自找史景班談話,要他脫下軍裝轉入地方建設工作,史景班愉快地服從了命令,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萬縣專區首任專員。
萬縣專區下轄八縣一市,是川東地區門戶,當時匪情嚴重,是亟待恢復安定的地區之一。史景班出任萬縣專員時才31歲,他感到擔子重,責任大。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從征糧、剿匪開始,到開展減租減息,清匪反霸、建立和鞏固各級地方政權、維護治安、恢復生產、發展地方經濟,直到土改前的準備等一系列工作中,史景班領導全區積極完成了上級交給的預期任務,為萬縣地方政權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史景班積極主動請戰。1951年3月,史景班再次穿起戎裝,受命擔任十一軍三十三師政委,進行抗美援朝前的嚴格整訓。次年冬,部隊入朝,進駐谷山地區。在與美軍的交戰中,很快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克敵制勝的戰術。此後,史景班所在師轉向元山港海防前線。1951年,史景班所部參加了中朝軍隊發起的夏季反擊戰,收復大片失地,殲敵十二萬餘人。這一重大勝利,有力促進了停戰協定的簽署。
1954年,史景班奉命回國,獲得朝鮮政府授予的二級國旗勳章。
女兒眼中的父親
戰爭年代,史景班和戰友們、和老區的鄉親們結下了血肉情誼和魚水關係。這些珍貴的情誼,綿延傳遞,至今仍溫暖著他的孩子。
“文革”中,史景班處境艱難,幾個女兒也受到牽連。然而昔日的戰友們卻冒著極大風險,千方百計地尋找姐妹幾個,盡力保護她們。
2008年夏天發生的一件事,更讓孩子們記憶深刻。“當時南京有一對老夫妻,旅遊到了山西平順縣虹霓村,他們遇到了一個叫李泰山的年輕人。年輕人得知老夫婦是從南京來的,非常激動,委託他們尋找老八路的後代。”
這位年輕人的尋找源於60多年前的一段往事。1944年,史景班在太行軍區四分區任參謀長期間,大女兒出生了。那時戰事頻發,部隊隨時要轉移,史景班夫婦只得把女兒交給當地村民李樹松撫養。後來部隊南下,史景班夫婦才將孩子接回自己身邊,但史景班夫婦一直設法與李樹松他們保持著聯繫。“文革”中,這種聯繫中斷了。然而,老區的人民一直記掛著史景班夫婦,記掛著史家大女兒。李樹松去世前叮囑兒子李根榜要尋找史家大女兒,李根榜去世前,又叮囑兒子李泰山,要尋找史家大女兒。
終於,機緣巧合,通過這對南京夫婦和媒體牽線,李泰山完成了爺爺和父親的心愿。
說起往事,說起父親,女兒們感嘆:“通過這些細節,通過親身的經歷,我們不停地感受到父親的溫度。他離開我們已經十一年了,但我們總覺得他似乎就在身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