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巨擘:章學誠傳

史志巨擘:章學誠傳

基本介紹

  • 書名:史志巨擘:章學誠傳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頁數:375頁
  • 開本:16
  • 品牌:作家出版社
  • 作者:王作光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30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374392, 750637439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編輯推薦,目錄,媒體推薦,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王先生為章老爺子立傳,像老牛耕地,任勞任怨,一步一腳印,可謂上不負章公,下對得起讀者。
文史專家 王春瑜
作者以充滿激情的敘述、翔實的史料書寫,描繪了一代方誌學大師的人生歷程、學術貢獻和心路情感。文字暢達,結構明晰,史實清楚。既注重人的性情開掘和心理展示,也從廣闊的社會背景和人文環境中加以呈現,對傳主學術成就的形成和對後世的影響也作了可貴的揭示,是一部有特色的傳記。 文學專家 王必勝

作者簡介

王作光,本名張體銑,曾用名張中子,男,1948年生,山東歷城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史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曾任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志副主編。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渥巴錫大汗》(獲新疆人民政府天山文藝獎),史學著作《土爾扈特部落史》《樓蘭通史》,志學著作《巴音郭楞風物誌》《烏魯木齊風物錄》,文學評論著作《龜茲藝術之最》《新疆石窟藝術縱覽》等。

圖書目錄

001 引子 獨有千古
007 第一章/耕讀齊家
017 第二章/忘年交
026 第三章/稚魯與滯
037 第四章/長而善飲
048 第五章/愛母問孔丘
061 第六章/隨父赴應城
073 第七章/《東周書》
085 第八章/父親罷官
099 第九章/天門悟道
111 第十章/赴京犖犖大端
124 第十一章/懸疑
136 第十二章/《修志十議》
150 第十三章/主修國志
165 第十四章/凝心修《樂典》
180 第十五章/《文史通義》創擬
192 第十六章/主撰《和州志》
203 第十七章/訓約
214 第十八章/囊筆《永清志》
226 第十九章/撰寫《校讎通義》
241 第二十章/清漳“盡人達天”
252 第二十一章/敬勝書院“六經皆史”
264 第二十二章/精微
277 第二十三章/歸德“信而有徵”
292 第二十四章/立言《亳州志》
303 第二十五章/《湖北通志》行遠
315 第二十六章/《續通鑑》
327 第二十七章/《史籍考》
339 第二十八章/筆削之義
353 第二十九章/國際文化名人
361 附錄一/章學誠年表
370 附錄二/參考文獻
373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耕讀齊家
有史記載“章氏始祖仔鈞五代時起家於福建浦城”。① 浦城是一座童話般的縣城,就如春天站在你的面前。它撫摸著孩子們的心靈,喚醒童心未泯的人們,尤其到了夜晚,它的春燈,把河水照亮,就像一個個漁家女兒來迎接觀燈的人們。章仔鈞從蓮花村帶領一家人,來這裡生活。說起章仔鈞在福建可是個人物,曾當過節度使之類的官兒,因為東征西殺耳朵聾了。四十歲時,章仔鈞以耳聾為名,辭官來到浦城,過上了和平安寧的日子。事與願違,就在第二年,南唐軍隊打到浦城,因為當地的軍隊稍微抵抗了一下,奪取勝利軍隊的首領南唐將軍就要屠戮全城的人,章仔鈞的妻子是個有勇有謀的女人,她三次向南唐將軍陳說浦城老百姓熱愛和平,熱愛稼穡,熱愛生活之情,終於感動了南唐將軍,答應了她的求情。“使得城中百姓免遭屠戮”。② 這個女子成了福建的驕傲,也是章氏子孫的最光榮的歷史。四十多年後,章仔鈞也活到了八十四歲。那年冬天,他老是感到頭昏眼花,就自言自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說完就笑著擺了擺手,安然地躺在被窩裡,帶著一肚子的心滿意足,閉上了眼睛。大孫子叫了三聲“爺爺!”他不答應。兒子又叫了三聲“阿爹!”他還是不答應。十歲的重孫子以為老祖爺平時愛鬧笑話就說:“老祖爺愛演戲,可能進入戲中了吧!”二兒子說:“好像不像。”一摸真的咽氣了。頓時大家哭成一團。
厚葬,是中國人一生最後一次榮耀。司儀是章仔鈞的兄弟章仔韻。他泣不成聲地說:“長兄如父,父母死得早,你拚死掙錢供我讀書,給我娶妻成家。我卻笨得榆木疙瘩一般,十年寒窗竟沒有考取任何功名,沒有為章家人掙來臉面。你卻一輩子沒有說我一句,總是對我親切地笑。你為了我,直到三十七歲才完婚。你好人有好報,婚後連生三個兒子,為我們章家人續上了香火。我卻婚後無子,為了使我的日子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義,你又將三兒子過繼給我。你就如父親一樣的長兄啊,讓我一輩子都羞於喊出口的。讓我喊你一聲‘親阿爹’吧。”他說著就背過氣去。兒孫們趕快把他弄醒了,他讓人做了七七四十九個道場,葬埋了長兄。
奇怪的是章家每代都是兄弟兩三個,只有排行老大的能生育兒子。從章仔鈞一直傳了十代,代代都是如此香火不旺。到章這一代竟然成了單傳。不過,他的兒子卻在十二年間,一連生了五個兒子。
北宋宣和六年(1124),章日子難過到了極點。章的兒子章續,是這浦城縣的縣丞,被人下絆得了花柳病,夫妻雙雙尋了短見,章怕丟不起這個人,都沒敢哭出聲來。將兒子兒媳的屍體搬到自己的耕田祖墓里,埋了他們。然後帶著老伴和五個孫子,到墳上大哭了一天。
北宋末年,章根據兒子的遺囑,將田產賣了,來到浙江山陰,找到兒子的一個朋友,幫他們買了幾間草房,一處山坡,祖孫七人就這樣將就著住了下來。第二年,聽說有一家姓趙的人家要遷往外地,就買下了他的三十畝好水田和一座草房四合院,才算定居下來。祖孫齊心合力,他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富裕,建起了一座座房院,又購置了一塊塊水田。
章人善心好,鄰人家貧,養活不了老婆。老婆活不了就逃走了。他在山陰城裡置辦年貨,看到這鄰家女人插草自賣,就將那女人勸了回來。送給鄰人三畝好水田,窮夫妻感動,認作乾爹。此事傳遍山陰,山陰知縣讓他做鄉里三老里正。
一陣陣讀書聲從章氏大院中傳來,一個個孫兒努力讀書的故事甜到了章夫婦的心裡,一房一房的孫媳婦接了回來,一個個孫女呱呱墜地,章家真是喜事不斷。
不知老天爺有意為難人,還是怎么地,整整二十年過去了,章已到了八十三歲,他想帶著滿足去見閻王爺,可是老天爺卻給他留下了兩大煩心事。
一是五個孫子竟然沒有一個學業有長進的,連個秀才都沒得中的。一次秀才三次考,就連一次登榜的都沒有。
二是五個孫媳婦都生了二十八個孫女了,就是不見生一個孫子。讓他們老夫妻一肚子不高興。不說五個孫子不生兒子,就是乾兒子也非要姓章,已生了五個姑娘,也不見生一個兒子。孔夫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他感到人生的無限壓力,尤其在山陰,有女無兒的人稱為斷子絕孫的人。他過了八十四歲大壽的第二天,他睡晌午覺,一個呼嚕打了個響聲連天,接著停了下來,就去見了閻王爺。在他死後第二天,大孫子找的一個小妾就生了一個小子,總算是章沒成了絕戶,讓人背後戳脊梁骨。年復一年,章氏家族又經歷五代都是單傳。
南宋光宗年間,香火傳到了章彥武這一代,他還是只有一個獨生兒,整天都是提心弔膽的,他又找人算了一卦。說山陰這地方山不在陽面,姓章的人只有早晨一點兒陽氣,所以姓章的人只能是單傳。章彥武決定遷往蕭山,就帶著妻子和一子五女,把三處老宅子和五十畝好水田全賣了,遷往了蕭山。到了蕭山一片麥田的村莊裡,他找到了過去一位認識的朋友,幫著買了幾十畝好田,又蓋了一座四合院五間房子,就定居了下來。

後記

後記
我到章學誠先生的遺像前,靜靜地站定。我看到他那真誠嚴謹的歷史眼光,又仿佛聽到了他感嘆方誌的深語。他依三千年文筆風骨,讓我們心靈保持純潔,他讓我們心中永遠閃爍著智慧之光和燃燒著真理之火。
一個生命渺小得如同一隻柳哨,卻吹出了偉大的音樂。一個乾嘉時代受盡磨難的學者,他預言之準:“我的學問是不會被時人所認可的,兩百年後才會被世人所認識。”現代文明人類已經公認,他是方誌集大成者。國際文化界為他唱出的生命靈驗之歌稱奇。梁啓超說:“這也是他那個時代文化人最為羞辱的事。”
章學誠用墨染黑了中國人的黑眼珠,使我們的眼睛這樣晶瑩透亮。是他把筆削之義的筆,開拓了中國史志的新路。他把科學化的數字首先寫入了方誌,探討了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這讓中國文化照亮了那個特別黑暗的世界。
寫他的傳記猶如尋找兩百年前春天的花,就是落紅遍地,也早已同我們告別,都難尋花兒芳香的蹤跡。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我擔任中國百位歷史文化名人傳記《章學誠傳》的寫作任務。雖然我在《渥巴錫大汗》的傳記中記錄了東歸英雄渥巴錫和章學誠的交流,但是只有兩千多字,而要寫出章學誠史志大師的傳記,要購買資料,一部《章氏遺書》就要近五萬元,一部章學誠編寫的《湖北通志檢存稿》就要十幾萬元,日本學者內騰虎次郎百年前就寫出了《章學誠年譜》但卻難得看上幾眼。這一切將我的信心只好託付給了真誠,我只有老老實實地走訪了先生生活過的二十一個省市自治區。先生一生達兩千多萬字的著作浩如煙海,就連呼喊的東風,都難以表達他的心聲。先生輝煌而坎坷的一生,就連永遠廣闊的碧空,都難以寫盡他對中華民族的忠誠。要讓我以準確、新鮮、生動的文字,真實性的史料,文學性、故事性、可讀性的要求,來寫《章學誠傳》,真是不期然而然了。
燈光在那兒,章學誠高舉著一支火炬,點亮了我心中的燈。作為方誌之祖章學誠的後學,我自一九八九年從事地方志工作以來,就對先生的愛國情寄,人生悲劇,學問遭際,總是靜靜地守望著。又如浮蕩雜亂的白雲,沒有形成一點兒理性的認識。一旦挑起這千載難逢的重擔,我打亂了所有工作和生活的程式,投入到向章學誠大師學習中來了。就是吃多少苦,遭多少難,那又有什麼呢,我用了十個月的時間,二〇一二年除夕,完成了三十六點八萬字的初稿,算算已經有一個月沒有睡覺了。春天是美好的,咱中國人的春節就更美好!我也是美美地睡了五天五夜。
生命像花朵一樣在春天裡甦醒了,人醒覺清新愉悅,修改傳記就應當站在中立的立場上,不溢美,也不貶損。這就需要有真正的文學功力外,還要有章學誠大師所具備的歷史方誌、政治經濟、社會科學、訓詁考據、音樂韻律等方面的知識結構。面對挑戰,我除了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又加緊了向書本和專家學習,這成了我修改書稿的先決條件。
中國兩千多年前就創造了人物傳記體的春秋筆法。而我在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向中國百位文化名人傳記創作座談會專家和同行請教:“能否以編年體和傳記體相結合的寫法,讓讀者看清傳主一生的命運?”我的不成熟的提法,受到了一些同行的質疑和否定,但也得到了與會的何建明、黃賓堂、何西來、王春渝、李炳銀、孫郁、田珍穎、郭啟宏等專家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因為外國不少人物傳記專家,如得過美國人物傳記普利茲獎的摩爾根說:“中國一些古代人物傳記是攔腰殺人,看不到人物一生的全貌。”章學誠大師也深惡痛絕這一點兒。我打破了中國古代傳記體一點兒老寫法,從章學誠出生的第一天寫起,寫到他逝世的最後一天。我的這種寫法使專家們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審讀,他們提出了要在事件中展現人物的個性,要在章節中敘述人生的特徵,要在真實中揭示傳主的平凡和偉大,要在創新中有繼承,繼承中有創新來顯示章學誠大師生命的濃墨重彩。他們的反覆修改和教誨使我受益匪淺。這也是告慰章學誠大師的人們共同的心愿。
我的母親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她說的兩句話,使我永誌不忘:“你寫的字,要永遠切記:國是什麼,就是真啊,人是什麼,就是心啊!”我想這是母親讓我“一切為了國家的質量,一切為了讀者的心靈”來寫作。二〇一三年除夕第二十遍二十六點五萬字修改稿完成,謹以此書署筆名王作光來紀念母親王汝君誕辰一百周年。
在本書寫作過程中先後得到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包明德,中國百位歷史文化名人傳記編輯部主任黃賓堂和責任編輯史佳麗老師、工作人員原文竹親自指導。得到了史學專家王春渝和文學專家王必勝精心審讀反覆修改和耐心幫助指導,還得到了浙江大學歷史系原主任著名章學誠研究專家倉修良、浙江大學歷史系黨委書記兼副系主任鮑永軍、河北保定地委史志辦主任孫進柱,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史志辦主任朱水濤真誠的幫助。如原稿中使用了章學誠和姚鼐打架的史料,倉修良教授和鮑永軍教授認為不實,三次打來電話建議不要使用,由此可見他們對這本書的中國質量的嚴謹態度。僅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農曆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八,章學誠已經離開我們二百一十三年了。他獨出別裁的筆削之義的一家之言,人類文明才認識其底蘊,他留下的修志理論全世界方誌同仁還在使用,他的文史理論和校讎理論,為建立一個創新中國和質量中國打下了他的一個時代的理論基礎,我堅信太陽受到大地一吻,天下就會開滿鮮花,願章學誠大師永垂不朽。

編輯推薦

王先生為章老爺子立傳,像老牛耕地,任勞任怨,一步一腳印,可謂上不負章公,下對得起讀者。
文史專家 王春瑜

作者以充滿激情的敘述、翔實的史料書寫,描繪了一代方誌學大師的人生歷程、學術貢獻和心路情感。文字暢達,結構明晰,史實清楚。既注重人的性情開掘和心理展示,也從廣闊的社會背景和人文環境中加以呈現,對傳主學術成就的形成和對後世的影響也作了可貴的揭示,是一部有特色的傳記。 文學專家 王必勝

目錄

001 引子 獨有千古
007 第一章/耕讀齊家
017 第二章/忘年交
026 第三章/稚魯與滯
037 第四章/長而善飲
048 第五章/愛母問孔丘
061 第六章/隨父赴應城
073 第七章/《東周書》
085 第八章/父親罷官
099 第九章/天門悟道
111 第十章/赴京犖犖大端
124 第十一章/懸疑
136 第十二章/《修志十議》
150 第十三章/主修國志
165 第十四章/凝心修《樂典》
180 第十五章/《文史通義》創擬
192 第十六章/主撰《和州志》
203 第十七章/訓約
214 第十八章/囊筆《永清志》
226 第十九章/撰寫《校讎通義》
241 第二十章/清漳“盡人達天”
252 第二十一章/敬勝書院“六經皆史”
264 第二十二章/精微
277 第二十三章/歸德“信而有徵”
292 第二十四章/立言《亳州志》
303 第二十五章/《湖北通志》行遠
315 第二十六章/《續通鑑》
327 第二十七章/《史籍考》
339 第二十八章/筆削之義
353 第二十九章/國際文化名人

361 附錄一/章學誠年表
370 附錄二/參考文獻
373 後記

媒體推薦

王先生為章老爺子立傳,像老牛耕地,任勞任怨,一步一腳印,可謂上不負章公,下對得起讀者。
文史專家王春瑜
作者以充滿激情的敘述、翔實的史料書寫,描繪了一代方誌學大師的人生歷程、學術貢獻和心路情感。文字暢達,結構明晰,史實清楚。既注重人的性情開掘和心理展示,也從廣闊的社會背景和人文環境中加以呈現,對傳主學術成就的形成和對後世的影響也作了可貴的揭示,是一部有特色的傳記。
文學專家王必勝

序言

獨有千古
老天爺犯糊塗了,還是怎么了?給了人一顆美好的心靈,卻沒有給他一個英俊的外表;給了驢那么善良的一顆心,卻給了它又長又醜的驢臉。老天爺的糊塗真是不可原諒的,甚至讓人恨得有點兒咬牙切齒。
章學誠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醜得讓給他看病的郎中,都倒抽了三口冷氣,暈了過去。他結婚時,揭了妻子的蓋頭之後,妻子一看他的醜模樣,一下子就昏了過去。他曾救了一船的人,船上的人先想喊他活菩薩,但一看他的醜模樣,只好喊他天王力士了。
他自嘲醜使其長志,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他在一個女子乞討無路,插草自賣時,儘管自己當時窮得幾乎要托缽要飯,但還是把自己的長衫賣了,毫不猶豫地救了那位命懸一線的姑娘。朋友受了文字獄牽連坐牢時,他竟然不避殺頭的危險,前去探望相救。要知道當時的清朝正大興文字獄,有人因為寫了“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兩句詩,家族就有幾百人被殺。在那樣的形勢下,對朋友如此的忠誠,是有著多么善良而又美好的一顆心啊!
荒原上的野馬,經過日精月華,才能天然高大。如果經過人們的馴化,老實雖然老實了,卻失去了天然的偉岸高大。章學誠生下來才三斤七兩,而且在母親的肚子裡只有七個月就來到了世上。他既是父母獨生的寶貝疙瘩,也是母親四十一歲時作為高齡產婦生的一個“秋茄子”。他因天生體質贏弱,多災多病是可想而知的,二十歲以前,常常高燒不退,父母只好遵從醫囑,讓他自由成長。正是這種生活的自由,造就了他性格的桀驁不馴,同時也形成了他思想上的天馬行空,行動上的獨立不羈。在清朝那種文字獄造成的萬馬齊暗的思想禁錮下,他卻沒有被嚇倒,沒有鑽進古書堆去考據;他強烈地批判了古文十弊,批判了古詩禁錮人的形式,批判了考證之風。他用一支又犀利又辛辣的筆,揭露了鄙陋昏庸的官員,欺世盜名的文人,隨波逐流的世人。
明清鼎革巨變,使浙東學派的創始者黃宗羲、邵廷采、朱之瑜等人經受了家族被屠戮,那種刻骨銘心的人生體驗,對他們創作思想的觸動很大,尤其是朱之瑜的國恨家仇使他亡命日本,那種向南泣血、向北切齒的愛國思想,學則不阿、學貴不阿的人格精神,不僅使他成為日本的孔夫子,對後來的明治維新產生了重要影響,也直接影響了浙東學派後學的文史創作和人生道路,使章學誠等人既繼承了從事教育和學術活動的遺風,也歷練了忠實地堅持真理的政治智慧和膽量。
“怎樣就能堅持對於真理的忠實態度呢?章學誠認為:‘要察自然之象,而防止人心營構之象。’這是驗證真理的態度。‘人心營構之象,有吉有凶,宜察天地自然之象,而衷之以理。’反之,那些心術不可問而故意曲解真理的人,不是追求自然之理,而是追隨風尚的驅使。他說:‘好名之人,則務揣人情之所向,不必出於衷之所謂誠然也。且好名者,必趨一時之風尚也……必屈曲以徇之,故於心術多不可問也。’
“由上面章學誠所講的話看來,我們已經知道了章學誠的文史學的要點在什麼地方,知道了他的代表作《文史通義》《校讎通義》二書所含主旨在什麼地方,這是研究他的思想的基礎知識。從這裡我們也就知道,研究思想史,既不是如冬烘先生們之讀書,以為古人一切言行都是今人的寶筏,也不是把古人當作今人和他爭辯;主要的工作是要實事求是地分析思想家的遺產在其時代的意義,批判地發掘其優良的傳統。”
這些評價是恰如其分的。章學誠的《文史通義》不僅提出了十多種修志理論,而且毫不留情地批判了種種修志理論的弊端。乾隆欽點的《四庫全書》中對一些鄙陋不堪的縣誌大行讚頌,他卻拉出來逐一進行了條分縷析的理論剖析,一點一滴、深刻而又實事求是地進行了批判;這種有理有據地敢於和《四庫全書》唱反調的大無畏精神,使我們看到了中國文化人永垂不朽的人格光輝。他親自修志達十六部之多,他的方誌多元論、縣設方誌科等理論,至今是我國現行體制規劃的理論依據。家人雖然窮得凍餓病死八人,他卻寫出了令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美好文章。
章學誠之所以被稱為中國思想大師,只要看看他寫的《校讎通義》就知道這種定位是多么的準確。那種對人類文明精益求精的精神,那種對中國文化實事求是的態度,那種對時代認真負責的創新思想,就是中國方誌之祖的標桿,就是成為世界公認的思想大師的緣由。有人認為,中國自春秋戰國的孔子到章學誠,就沒有出現過其他的思想大師。章學誠曾預言:我所處的這個時代和我的思想是多么不相稱。二百年之後,人們才會和我的思想對話。
在中國文化史上出現了兩個文化現象,一個是孔子的春秋筆法,一個就是章學誠的“筆削之義”。章學誠的《文史通義》和《校讎通義》雖是筆削之義的一家之言,但對於中國文化在世界學術史上而言有著豐富而又重要的含義,他把文史學和校讎學理論推拓得精微奇妙,也使清代的學術思想天機自呈。一切權威都是建立在自己的論據之上的。“筆削之義”的論據是什麼呢?章學誠一是提出了寫文章要“獨出別裁”,筆削習固抄襲之文。二是提出了文章分撰述(寫作)和記注(材料)兩類。筆削訓詁考證之偽。三是完善並提出了“六經皆史,六經皆器,六經皆先王政典”的理論,把六經從神聖的寶座上拉下來,筆削玄之又玄、神之又神的六經天神通號。四是提出了一系列撰修方誌的完整理論體系,筆削方誌堆砌疊床架屋的材料。五是在全世界首先將科學數據載入方誌。六是筆削掩耳盜鈴的溢美之詞。七是撰寫方誌要親自收集第一手材料,筆削指鹿為馬的二手三手材料。八是對當時漢學(經學)考證之風和宋學(理學)殺人學說進行了最有系統性的文化抗衡和理論批判。筆削大話、廢話、空話、假話、套話、不入時、不入流的古詩束縛和古文十弊。這些前無古人的創造性學說,奠定了章學誠“筆削之義”的理論基礎,使他成為提倡自由詩和白話文的先驅,首先敲響了封建主義文化的喪鐘。胡適稱其為五四運動的先聲。
在清朝,知縣的頭銜是光榮的頭銜,不僅能夠給家族帶來榮耀,也能使章學誠極為貧困潦倒的生活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改善。不說“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就是想做個萬分清廉的清官,也能吃穿不愁,養尊處優,而他卻堅辭不做縣官,去乾自己所愛的纂修方誌事業。在清代歷史上,他是唯一一個如此輕視“官本位”的人。他的特立獨行,使中國人的風骨都增色不少。清朝開設四庫全書館,也是一種考證歷史方誌書籍的工作。如果能進入此館,將會榮華富貴,享受不盡。當時憑他的才學聲望,他完全可以進去獨當一面的。他的老師、好友、同窗幾乎全都進入了此館工作。他如果想進去,只要和他的老師說一聲就可。因為他就是替他的老師朱筠代筆上奏設立四庫全書館的第一人。朱筠的開門弟子總計三百四十三人,章學誠是唯一沒有進入四庫全書館的人。他對《四庫全書》的編輯杜撰是不屑一顧的,那是焚毀史籍、刪減正史昧良心的地方。一切不利於清朝統治者的史志都被毀滅殆盡。他顛沛流離窮困潦倒,毅然決然拒絕屈從世鳳,去享受那種榮華富貴。他許多有良心的師友看清了《四庫全書》的真面目之後,包括發起人朱筠也退出了。他的思想讓世人佩服,他的眼光讓後人感嘆。
章學誠以清代唯一之史學大師,而不能得所藉手以獨撰一史,除著成一博大精深之《文史通義》,及造端大宏未能卒業之《史籍考》外,其創作天才,悉表現於和州、亳州、永清三志及《湖北通志》稿中。方誌學之成立,實自章學誠始也。章學誠關於斯學之貢獻首在改造方誌之概念。……章學誠之於史,蓋有天才,而學識又足以副之。其一生工作,全費於手撰各志,隨處表現其創造精神。……然固已為史界獨有千古之作品,不獨方誌之聖而已。
什麼最幸福?思想自由就是最幸福。就憑國子監博士這頂桂冠,足可以使人幸福如雲,但他為了自己的思想不受束縛,毫無足惜地辭掉了。不少的中國史志後學和國際學者認為,正是他這些最為寶貴的個性特徵和史志學說,不但是一個家族的傳家寶,而且是中國史志和世界史志的傳家寶。
我們這個博大的世界,一個人就如一棵大樹。大樹歷經風吹雨打,自然而又平常。章學誠經歷的人生打擊是超乎尋常的。他批判時令文,批判八股文,卻要考科舉。當時清朝充滿痼疾的科舉考場,對於他的人生是何等的艱難。他從二十一歲考中秀才之後,又歷經二十年,七次鄉試和會試,才考中舉人和進士。其問先後兩次落榜,一次副榜,一次薦榜,這全得益於他的堅持。在當時廣大有識之士的呼籲下,有兩次考試,恰恰沒有考時令文和八股文,正好考的是他有獨到研究的史志。既然人生是一棵大樹,就得經過生長的歡樂、成熟的甜美和飄落的痛苦,以及再生的希望。章學誠科舉考試的史志策論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得中副榜那次鄉試,三場試卷,第一、二場得第一名,只要第三場順利通過,他就是理所當然的清朝一代狀元了,而生活往往是特別折磨人的,它不會讓一個人隨隨便便地成功。第三場考試,竟然是他在國子監修志時觀點的死對頭——陸宗楷為主考官。章學誠真誠地堅持了自己的觀點,他不怕黑惡作弊。結果自然可以預料,第三場試卷黜落。綜合前兩場試卷,他僅僅得了個副榜。世界上沒有比堅持真理而遭受打擊報復更殘酷的了,一個優秀人才,僅僅因為科舉考試,差點就給埋沒了。不過老天有眼,最後兩次考試,終於讓他如願以償。
我們思考章學誠的一生,既然才高八斗,又為什麼非要參加科舉考試呢?我們說章學誠是人,而不是神。他認為科舉是一張文化人的身份證,不僅祖宗需要他這樣做,也是父母人生的期許。他生長在那個時代,萬事孝為先,孝是愛父母唯一的標誌。當他的老父得知他因為堅持真理僅中副榜,不久就氣絕人亡。後來他母親聽說他考中了進士,才心滿意足地合上了雙眼。科舉使中國的任何父母都神魂顛倒,它可以像閃電一樣擊中人們的心靈,可以使英雄滾鞍落馬,更可以使名流巨賈趨之若鶩。章學誠卻不是能很好地利用這張身份證的人,他毅然拋棄了因為進士而獲詮選的權錢之位,卓世獨立地去研究學問;他青年時鼻子惡洞,中年耳朵已聾,晚年眼睛致盲,卻仍然著書立說,批判流弊。貪官污吏和心術不正的人認為他是一個很難纏的人,而老百姓和文人們卻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奇怪的人,一個特別有趣的人,
他是一位世界文化巨人,也是一位中國的普通人。美國著名哲學家、漢學家倪德衛認為:“章學誠是中國曾經出現過的最富吸引力的思想家之一。”“在他的思想架構中他展示了極強的原創精神和想像力。”“他必將作為中國的一個哲學家而享有重要的地位,而現在已經到了我們該認識這一點的時候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