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論衡(2002年北京師大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史學論衡(2002年北京師大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史學論衡》是2002年北京師大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學論衡
  • 作者: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
  • ISBN:9787303049554
  • 頁數:891
  • 定價:80元
  • 出版社:北京師大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8-1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歷史學系是北京師範大學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1902年創辦的京師大學堂“第二類”分科演變而來。1912年稱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史地部,1928年單獨設系。1952年院系調整,輔仁大學歷史系併入後,辦學規模得到了進一步擴大,師資力量得到進一步充實。
在百年的歷史發展中,一批享譽海內外的學者,如李大釗、錢玄同、鄧之誠、朱希祖、王桐齡、張星娘、楚圖南、陳垣、侯外廬、柴德賡、白壽彝等先後在我系辛勤耕耘,奠定了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堅實的基礎。
今天的北師大歷史學系已成為國內歷史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基地。目前,歷史學系擁有2個本科專業,7個碩士點,5個博士點21個全國重點學科,是全國高校中早設立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和早享有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20世紀90年代以來,相繼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歷史學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歷史學系現有9個教研室、3個研究室和1個文物博物館,在聘教授21人,副教授23人,講師4人,其中既有國內外知名的教授何茲全、趙光賢、龔書鐸、劉家和、顧誠、黎虎等,也有一批嶄露才華的中青年學者。80年代以來,相繼擔任系主任的有白壽彝、龔書鐸、唐贊功、鄭師渠、晁福林、朱漢國教授等。
在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北師大歷史學系在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80年代初,歷史學系對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在教育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其成果獲得了優秀教學成果獎。近20年來,歷史學系教師出版學術著作30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5000餘篇。由白壽彝教授任總主編,歷史學系眾多教師參與編寫的多卷本《中國通史》被學術界譽為“20世紀中國史學的壓軸之作”,被譯成英、法、日、俄、西班牙等多國文字。國家主席江澤民等發來賀電、賀信,予以高度評價。龔書鐸、顧誠等一大批教師的學術論著榮獲國家、教育部、北京市或學校科研獎。
本文集選編的只是北師大歷史學系教師的一部分論文,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近百年來歷史學系的學術發展狀況。在選編過程中,我們得到了歷史學系廣大教師和北師大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存此一併表示感謝。

圖書目錄

前言
上 編
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
歷史動力學說之檢討
談史學遺產
中國歷史地理學發凡
農業與中國文化
《中國史》自序
應該怎樣正確處理傳說時代的史料
《商君書解詰定本》自序
漢代社會與漢代思想
匈奴西遷及其在歐洲的活動
漢初"布衣將相"淺論
《水經注寫景文鈔》序
宋代百家爭鳴初探
宋遼之關係
大遼瓦解以後的契丹人
愛薛之再探討
《明季史料題跋》節選
明代必里衛考
明清兩代的內閣制度
章學誠之志例駁議
四庫全書薈要》的編修
《桑園讀書記》節選
《清代通史》導言
王西莊與錢竹汀
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
從教外典籍見明末清初之天主教
美國的"新移民"與文化測驗
《聖鞠斯特》緒論
柏林會議與西方列強對非洲的瓜分
下 編
我所認識到的辨證唯物史觀和中國社會史研究的聯繫
儒家孝道與家庭倫理的社會化
正統論與中國文明連續性
司馬遷生年考辨
讀《莊子·徐無鬼》札記
禮讓與禪讓--論周代"讓"的社會觀念變遷
秦封泥的考古學發現與初步研究
漢代的領尚書事述論
試論班固及《漢書》中闡發的為國舉賢才的用人思想
客家民居特徵探源--與漢魏晉北朝中原宗族聚居、大宅、塢堡關係
論南朝襄陽的晚渡士族
西晉前期的黨爭與武帝的對策
唐代的選人與官闕
論慶曆蔭補新制
琉球民族與華夏民族
明帝國的疆土管理體制
明代生員層的經濟特權及其貧困化
國家正祀與民間信仰的互動--以明清京師的"頂"與東嶽廟為個案
長城:碰撞與融合的界碑
清代回疆法律文化芻論
姚瑩交遊述略
鴉片戰爭前後的詩
關於王韜上書太平天國之我見--兼與楊其民等同志商榷
從粵籌三廠遷鄂看派系之爭對洋務企業發展的影響
康有為和廖平的一樁學術公案
儒學與梁啓超文化思想的演進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