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頸槽蛇(學名:Rhabdophis swinhonis)為游蛇科頸槽蛇屬的爬行動物,俗名斯文豪氏游蛇,是台灣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台灣本島,多棲息於中低海拔山區以及多見於森林底層、灌木草叢、溪流附近或山區小道旁。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台灣頸槽蛇
- 拉丁學名:Rhabdophis swinhonis
- 別稱:斯文豪氏游蛇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爬行綱
- 目:有鱗目
- 亞目:蛇亞目
- 科:游蛇科
- 屬:頸槽蛇屬
- 分布區域:台灣本島
形態特徵,生活環境,分布範圍,物種保護,
形態特徵
中小型蛇類,全長392~700毫米。頭較長,頭頸可區分;體細長,圓柱形。上唇鱗6(2—2—2)枚,第五枚最大;頰鱗1枚;眶前鱗1枚,眶後鱗2(2)枚;顳鱗1枚+1(2)枚。背鱗均為15行,除最外1行弱棱外均起強棱;腹鱗137~165枚,肛鱗2枚,尾下鱗50~67對。背面黃褐色、灰棕褐色或暗褐色;頭後部赤褐色,頸部有1個近似元寶狀寬大黑斑,眼斜下方有1個黑斑,其後口角上亦有1條黑斑紋;體背有黑白雜列成斑駁的花紋;腹面淺紅棕色,兩側散有深色小點。
生活環境
生活在山區,常在林下、灌叢、道旁、溪邊,白天活動,行動不太敏捷。
分布範圍
分布於台灣。
物種保護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近危(NT)。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