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蟲囊菌

本種的模式產地為我國的台灣省(Sugiyama 1978a),本種發表後,在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洲再次採集到(Majewski & Sugiyama 1986)。本種與Laboulbenia flagellata Peyritsch相似,兩者的區別在於本種內、外側附屬枝的亞基細胞上著生多於2條以上的附屬枝分枝。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Laboulbenia formosana
  • :真菌界
  • :蟲囊菌目
  • 中文學名:台灣蟲囊菌
物種信息,分布範圍,形態描述,寄 主,

物種信息

編 號:113
定 名 人:K.Sugiyama
參考文獻:J.Jap.Bot.53(1):21,1978a.Majewski &Sugiyama,Trans.Mycol.Soc.Japan 27:431,1986.

分布範圍

中國、印度尼西亞

形態描述

菌體近直,細長,無色透明,部分呈褐色至黑褐色,自足細胞至子囊殼頂,長498.6~510.0μm,至附屬枝著生細胞381.4~398.0μm。足細胞較小,黑褐色,近倒圓錐形,21.7×16.3μm。子層托直,長為子囊殼的近2倍,長380.0~392.0μm,最寬處為65.3μm;細胞Ⅰ除基部向下漸收窄外,其他部分上下近等寬,細胞兩側略向外圓凸,長為寬的近3倍,近長圓柱形,143.1×49.2μm;細胞Ⅱ與細胞Ⅰ近等長,略比細胞Ⅰ窄,134.2×44.7μm,近長圓柱形,細胞底部與細胞Ⅰ水平相連線,細胞分隔顏色稍深暗,細胞頂部一側近2/3與細胞Ⅵ45°斜相連線,另一側近1/3與細胞Ⅲ水平相連線;細胞Ⅲ短粗,長僅為細胞Ⅰ的1/3,49.2×35.7μm,自上向下略收窄,頂部與細胞Ⅳ水平相連線;細胞Ⅳ長與細胞Ⅲ近相等,形如缺一角的方形,44.7×35.7μm;細胞Ⅴ小,僅為細胞Ⅳ的1/3,楔形或近三角形,26.8×13.4μm,一側與細胞Ⅳ近45°斜相連線,另一側離生;細胞Ⅵ與細胞Ⅲ近等長,上下寬近相等,近圓柱形,49.2×22.3μm,細胞內側全部與細胞Ⅲ相連線;細胞Ⅶ與細胞Ⅵ等寬,長僅其1/2,近方形,17.9×20.1μm,底部與細胞Ⅵ斜相連線。外側附屬枝基細胞比內側附屬枝基細胞大近1/3,26.8×13.6~24.5μm,細胞頂上著生2~3個亞基細胞,每個亞基細胞上著生2~4條簡單附屬枝,各條附屬枝基部呈棕褐色;內側附屬枝基細胞上的分枝與外側附屬枝基細胞的分枝方式相似。雄器大多數著生於內側附屬枝的亞基細胞上,具一單細胞的柄,叢生,瓶狀,棕褐色,18.0~20.0×5.0μm。子囊殼近完全離生,除頂端外,其他部分上下近等寬,直,近對稱,略向外傾斜,外側近平直,內側略向外圓凸,頂端明顯收窄,除孔口處近透明外,其他為黑褐色,不透明,頂部近圓鈍,187.9~211.7×63.7~68.0μm。

寄 主

寄生於銅胸匪步甲 ◆Lesticus chalcothorax Chaudoir(Coleoptera,Carabidae)上。台灣,標本採集的時間不詳,Sugiyama,K-S 1963,190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