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蟲囊菌

蟲囊菌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隱蟲囊菌
  • 拉丁學名:Laboulbenia celestialis
  • :真菌界
  • :蟲囊菌目
物種信息,分布範圍,形態描述,寄 主,突出特徵,

物種信息

編 號:105
定 名 人:Thaxter
參考文獻:Proc.Amer.Acad.Arts Sci.35:163,1899;Mem.Amer.Acad.Arts Sci.13:361,1908.Terada,Trans.Mycol.Soc.Japan 19:57,1978.

分布範圍

中國、日本、馬來西亞、南非

形態描述

菌體足細胞,附屬枝著生細胞,子囊殼頂端孔口周圍,外側附屬枝基細胞和亞基細胞的細胞分隔,有時外側附屬枝基細胞和亞基細胞的細胞外側及子層托細胞Ⅱ、Ⅲ外側均為黑褐色;子囊殼除近1/5的基部外為棕褐色,其他部分均近無色透明。菌體自足細胞至子囊殼頂端,長252.0~418.2μm,至附屬枝著生細胞,長137.6~268.0μm。足細胞呈近倒圓錐形,8.0~11.2×11.2~14.4μm。子層托細胞壁厚薄不均勻,3.2~10.4μm;細胞Ⅰ較細胞Ⅱ短,頂端與細胞Ⅱ水平相連,下端向足細胞逐漸收窄,35.2~62.4×24.0~28.8μm;細胞Ⅱ大小和形狀變化較大,近長圓柱形到不規則五邊形,40.0~129.6×35.2~36.8μm;細胞Ⅲ與細胞Ⅵ大小形狀相等,兩者近垂直分隔相鄰,近圓柱形,30.4~44.8×24.0~30.4μm;細胞Ⅳ頂端向外突出,近圓柱形,22.4~25.6×17.6~22.4μm;細胞Ⅴ小,近橢圓形,16.0~17.6×9.6~12.0μm;細胞Ⅶ與細胞Ⅴ大小形狀近相等;細胞Ⅵ和細胞Ⅶ與子囊殼基細胞合為近長方形的子囊殼柄狀,44.8~70.4×25.6~28.8μm。附屬枝著生細胞扁平,6.4~8.0×17.6~19.2μm。外側附屬枝基細胞近圓形,比內側附屬枝基細胞大近兩倍,11.2~12.8×11.2~16.0μm,頂部一般分生出兩個亞基細胞,近圓形,11.2×9.6μm,其亞基細胞直接分生出一條簡單不分枝附屬枝,或分生出2條簡單不分枝的附屬枝,附屬枝細胞長圓柱形,頂端稍窄,頂部圓鈍,外側附屬枝向外斜彎曲,最長208.0μm。內側附屬枝基細胞形狀與外側附屬枝基細胞相似,6.4~8.0×6.4~8.0μm,頂部一般分生出2個亞基細胞,近圓形,比基細胞稍大,9.6×6.4μm,其亞基細胞直接分生出一條簡單不分枝的附屬枝,或分生出2至多條簡單不分枝的附屬枝,附屬枝細胞長圓柱形,頂端稍窄,頂部圓鈍,內側附屬枝筆直,緊貼子囊殼,長度一般不超過子囊殼頂。子囊殼直,頂部孔口向外傾斜,近對稱,基本上完全離生,頂端稍窄,頂部圓鈍,132.8~164.0×32.0~38.4μm。雄器未觀察到。

寄 主

寄生於日逮步甲 ◆Drypta japonica Bates(Coleoptera,Carabidae)鞘翅和左後足脛節、腹近尾部。海南瓊山,1982.Ⅵ.1,沈亞恆,HMIGD 60408-3,60408-10,60408-22。日本學者(Terada 1978)在我國台灣阿里山也採集到本種,寄主為Drypta lineola virgata Chaudoir。

突出特徵

本種的主要特徵是子囊殼大部分(近4/5)為棕褐色,子囊殼基部(近1/4)明顯為無色透明,分界明顯。另外,外側附屬枝基細胞圓形,與亞基細胞的細胞分隔為黑褐色。Thaxter(1899)在英國博物館的中國昆蟲標本Drypta lineola Chaudoir上首次發現並發表本種。這是最早報導的我國蟲囊菌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