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大形
多年生草本,高約 2 公尺以上,根莖著生多數肉質狀根,側生小莖可供繁殖。假莖由葉鞘緊包成圓柱形,頂端葉片多枚,葉柄長而粗大,內面溝狀,背面圓形突起,延伸至葉片末端,葉片巨大形,長橢圓形,
全緣而微疏低波狀,側脈平形射出狀,長1公尺以上。
果實長條狀鈍三棱形,微彎曲,長約 5-8 公分,熟時土黃色,外被纖維質外皮,內果肉質軟;種子多數,黑色。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陰濕地及林內。
性喜溫暖耐寒力弱,莖分生能力強,耐半蔭,適應性較強,生長較快。最宜疏鬆、肥沃、透氣性良好的土壤生長;適當的遮光有利於植株生長,更利於提高品質。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較好。
不耐寒,冬季須保持4℃以上的溫度,但也能耐短時間的0℃低溫。耐半陰,過於蔭蔽則植株生長不良,難以開花。由於其葉片為平行脈,結構疏鬆,極易被大風吹裂,故應選擇避風的地方種植。
分布範圍
產中國多省地。
繁殖方法
多採用
分株繁殖,宜在4月上旬進行。分株時,先在芭蕉周圍,用鐵鍬或鋤頭將泥土挖開,讓小芭蕉頭和匍匐莖根裸露出來,再用鋒利快刀從母體上帶匍匐莖根一起切下,切下的小芭蕉頭就是分株繁殖的種苗。
如果種苗的匍匐莖根已長有鬚根,就可直接栽於庭院或作盆栽觀賞。如果切下的種苗沒有鬚根,可先用育種苗床填上素砂土育根,埋入沙質苗床前,要考慮以後盆栽的需要,可適當剪短匍匐莖,便於今後上盆。在操作時要注意不能損傷
根瘤。培育未生根幼苗,以3-厘米的株行距為宜,栽培時將小芭蕉頭全部埋入沙土中,澆透水分,並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溫度掌握在10-25℃之間,幼苗很快就能長出鬚根。
當嫩芽衝出土壤表面時,便可從苗床中挖起,再植於庭院、窗前,或上盆栽培,成為一棵完整的植株。在中國中部地區進行芭蕉的種苗繁殖,在秋末蕉葉凋萎時,剪去枯葉,壅土護根。殘留莖桿用稻草從莖桿基部向上包紮。到次年4月上旬再將稻草解除。當根上長出許多幼株時,可行分株繁殖。移栽時前坑中施入有機肥為底肥。目前對芭蕉進行大規模的種苗生產多採用
組織培養的方法。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用陰涼潮濕肥沃的地方,以溝、坎、堤、壩、塘邊,尤其以窪地為宜。如果選用坡地,要選土層厚、水肥來源好的地方。整地時要把土刨松,把土塊打碎,以便栽植後“走馬鞭”(即地下莖)蔓延,及時串土生長。
移栽植株
分蔸移栽一般在深秋至次年早春進行,因為這時芭蕉正處在休眠期,分蔸移栽對植株損害輕,也容易栽活。分蔸時要在已生長5年以上的芭蕉林中,選取當年才從走馬鞭上發出的新蔸莖。走馬鞭要選植株四周的,因為這樣的走馬鞭鬚根發達,串土力強。同時,要避免挖斷走
馬鞭,並要求每蔸上有2-3個一年生的莖。移栽時每窩栽植的蔸莖數要因地塊制宜,一般在坎、堤邊每窩栽2-3個;在窪地每窩栽1個即可,因為窪地陰涼潮濕,水土條件好,植株易長大。栽植時要把蔸莖直立放在事先已挖好的栽植窩內,放好後,用較細碎的豬、牛、羊糞拌少量肥土填蓋即可。
栽後管理
蔸莖栽好後要隨即用稻草、茅草或地膜覆蓋好,以防止凍害。等大地回暖後再揭開覆蓋物。栽後3-4年內要每年施肥蓋土1次,以促進繁育生長。施肥蓋土要在春季大地回暖、心葉開始生長時進行。把豬、牛、羊糞或土雜肥整細,均勻撒在蔸莖上面,再取肥土覆蓋。瘠薄地塊要多施些糞肥,肥沃的地塊可少施些糞肥。此外,嫩莖開始生長時還應防止牲畜踐踏啃食。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
葉斑病,葉斑病屬真菌性病害,在高溫高濕的天氣條件下易發生流行,尤其是颱風暴雨後,葉片造成傷口多,發病更為嚴重。以密植、不除吸芽、土壤排水不良、蕉園四周雜草叢生、管理不周、偏施氮肥、通風條件差的蕉園發病最為常見。
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促使植株生長健壯。同時在香蕉新葉抽出展開時,用核苷酸、高美施、噴施寶或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噴施,增強樹勢,提高其抗病能力。
注重蕉園護理:及時挖通蕉田排灌溝,做到能排能灌;清除園內雜草,挖除多餘吸芽,降低蕉園濕度,保持畦面乾爽濕潤,以利生長,減少發病。
清理病葉枯葉:對發病較重的植株,及時剪除植株上的重病葉片和枯死葉片,清除地面的病殘葉,搬出園外燒毀,減少菌源,使果園通風透光,降低濕度,減輕危害。
適時噴藥防治:在發病初期、清除病葉後以及大風暴雨後及時用藥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3次。防治藥劑可選64%防毒礬800倍液、 70%代森錳鋅700倍液、77%可殺得1000倍液、25%必撲爾1000倍液等,以上藥劑要交替使用,避色產生抗藥性,提高防效。
用途
食用
采完熟之果實,經
後熟作用,由生澀質硬綠色,變為甜味質軟黃色時可生食,比美
香蕉而風味尤勝香蕉。泰雅人在山上缺水時可取莖幹的髓心解渴,或取成熟蕉類植株的莖髓生食或煮湯。
藥用
未熟之果實治腹痛。
其它
剖開蕉類莖幹取其中的纖維曬乾,絲狀的纖維很容易點燃很適合當作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