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省立博物館是一家綜合性博物館。台灣省建立最早的博物館。在台北市新公園內。現有藏品數達4萬件,經常展出的藏品占總數24%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台灣省立博物館
- 類別:綜合性博物館
- 地點:台北市新公園內
- 竣工時間:1908年
- 開放時間:9-17
- 館藏精品:歷史類1740件
發展歷史,館藏文物,建築布局,地理位置,參觀信息,
發展歷史
1981 年該館開始設流動展覽。定期刊物有《博物館季刊》、《博物館年刊》、《貝類學報》和《台灣博物》。
館藏文物
1937年前,該館約有 1.3萬餘件藏品,1945年僅存8834件,其中歷史類1740件, 高山族藏品1085件,南洋地區藏品 740件,地質礦物1615件,動物3138件,植物396 件,其他120件。現有藏品數達4萬件,經常展出的藏品占總數24%左右。
建築布局
該館有 6個展室。人類學室以介紹台灣土著文化為主,展示台灣泰雅、賽夏、布農、阿美、雅美等各族傳統服飾、雕像、編器、陶器和農漁等用具。還介紹外來文化,展出荷蘭、西班牙、中國明清時代和日本等各時期的物品,如西班牙船首木雕、宋硐(安平壺)、明朝後期瓷盤、鄭成功畫像、抗日老虎旗等。此外還有代表爪哇古代藝術的巴里島木雕、密克羅尼西亞木船、爪哇和菲律賓等地區的牙器、服飾和用具等。動物學室的標本按棲息的生態環境分地區陳列,展出台灣高山區特有的雲豹、長鬃山羊和巨嘴鴨 等以及台灣特有的鳥類,如藍鵲、藪鳥、金翼畫眉、白頸鶇等。還展示泰國雨林區的蟒蛇、鱷、犀鳥,非洲草原區的獅子和羚羊,北歐馴鹿等。該室還播放各種悅耳的鳥鳴聲。植物學室展示從低等到高等的各種植物標本。進化室通過化石、礦物、模型和圖表等展示地球形成和人類的出現過程以及台灣的地質構造。海洋室以生態景箱展示台灣特有的鯨鮫、海鳥、魚類、無脊椎標本和海產工藝品以及儒艮、海龜等。該館還有活生物展室,展出各種魚類、兩棲類和爬行類,輔以幻燈片介紹生活習性。
地理位置
台北市中心區域位於台北盆地底部,大屯火山群(休眠火山)位於市區北邊與台北縣接壤處,整個山繫於市區內大致向南延伸並趨緩,直抵圓山、大直與內湖等地,是台北市境內最大的山系;最高的七星山為1,120公尺,次高的大屯山為1,092公尺,山系中心地帶與北投側的外緣地帶有不少火山地形。市區東邊的內湖、南港與南邊的木柵多為丘陵地形;標高約300多公尺的南港山系(拇指山系)則橫亘於信義、南港兩區之間。
台北市位於北緯25度線附近,又因為是在海島上,地處東亞大陸與太平洋之間,深受乾冷的蒙古高壓與暖濕的太平洋高壓互動影響,形成了副熱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通常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次年2月為冬季。有時受到全球暖化或特殊的氣候變化影響,也會出現較暖的冬天,或是較冷的春天(如2005年2~3月蒙古高壓帶來的強烈冷氣團,使得台北的溫度少見地降至攝氏5.6度,鄰近台北的淡水更出現攝氏3.9度的低溫)。由於位在東亞季風帶內,因此氣候也受東北季風(冬季由東北方吹來含有許多水氣的季風,此風也是在冬季帶給台灣北部降水的主要來源)影響。也因為有東北季風的影響,才不致使淡水河有因水量不足而斷流的問題。
參觀信息
地址:台北市新公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