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榕囊孢殼

拉丁綱名 Ascomycetes

中文綱名 子囊菌綱

拉丁目名 Pleosporales

中文目名 假球殼目

拉丁科名 Botryosphaericeae

中文科名 葡萄座科

拉 丁 名 Physalospora fici-formosanae

中 文 名 台灣榕囊孢殼

定 名 人 Saw.

參考文獻 台中農林學會報 7: 122,1942.//戴芳瀾: 中國真菌總匯, 第 287 頁, 科學出版社, 1979.

采 集 地 Ficus formosana Maxim. (台灣榕):台灣 ( 665 ).

形態描述 病斑在葉上散生,在葉面上黃褐色,邊緣不明顯,中央枯死部分灰白色,直徑6―12毫米,在葉背上淡黃褐色,邊緣不明顯;子囊殼葉面生,少數葉背生,聚生,黑色,埋在表皮下,直徑80―130微米,孔口15―18微米;子囊無色,紡錘形或倒棍棒-圓柱形,頂端圓,向基部漸細而成一短柄,49―55×8―11微米,內含8個孢子;孢子近雙行排列,長形,長橢圓形,兩端圓,有稠密的內含物,無色,單胞,平滑,13―15×4―5微米;側絲無色,線形,直徑2.5―3微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榕囊孢殼
  • 拉丁綱名:Ascomycetes
  • 中文綱名:子囊菌綱
  • 拉丁目名:Pleosporales
中文目名 假球殼目
拉丁科名 Botryosphaericeae
中文科名 葡萄座科
拉 丁 名 Physalospora fici-formosanae
中 文 名 台灣榕囊孢殼
定 名 人 Saw.
參考文獻 台中農林學會報 7: 122,1942.//戴芳瀾: 中國真菌總匯, 第 287 頁, 科學出版社, 1979.
采 集 地  Ficus formosana Maxim. (台灣榕):台灣 ( 665 ).
形態描述 病斑在葉上散生,在葉面上黃褐色,邊緣不明顯,中央枯死部分灰白色,直徑6―12毫米,在葉背上淡黃褐色,邊緣不明顯;子囊殼葉面生,少數葉背生,聚生,黑色,埋在表皮下,直徑80―130微米,孔口15―18微米;子囊無色,紡錘形或倒棍棒-圓柱形,頂端圓,向基部漸細而成一短柄,49―55×8―11微米,內含8個孢子;孢子近雙行排列,長形,長橢圓形,兩端圓,有稠密的內含物,無色,單胞,平滑,13―15×4―5微米;側絲無色,線形,直徑2.5―3微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