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台灣楊桐,灌木或小喬木植物,產於我國台灣省西部,生於山地林中、林緣或路旁灌叢中。灌木或小喬木;枝圓筒形,小枝較細弱,深灰褐色,無毛,一年生新枝淡褐色或淡紅褐色,連同頂芽被灰褐色平伏短柔毛。葉互生,革質或薄革質,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8 (-11) 厘米,寬2-3 (-3-5)厘米,頂端短漸尖,尖或近鈍形,邊緣上半部有明顯鋸齒,下半部全緣,上面亮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通常疏被平伏短柔毛,老後幾無毛或無毛;側脈10-12對,兩面隱約可見;葉柄長2-5毫米,被短柔毛或幾無毛。花單朵腋生,花梗纖細,長2.5-3厘米,稍下垂,無毛,疏被短柔毛;小苞片2,早落,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4-5毫米,寬約2毫米,外面疏被短柔毛或幾無毛;萼片5,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7-9毫米,寬3-5毫米,頂端尖,邊緣具腺點,外面疏被短柔毛或幾無毛;花瓣5,長圓狀卵形,長7-10毫米,寬4-6毫米,頂端尖,外面全無毛;雄蕊20-25,長6-7毫米,花絲長2-3毫米,無毛,花葯線狀披針形,長2-2.5毫米,有絲毛,頂端有小尖頭;子房圓錐形,被短柔毛,3室,胚珠每室多數,花柱單一,長4-5毫米,無毛。果圓球形,疏被短柔毛,熟時直徑7-8毫米,宿存花柱長8-9毫米;種子小,多數,褐色,有光澤,表面具網紋。花期4-6月,果期8-9月。
習性環境
生長於山地林中、林緣或路旁灌叢中。
分布範圍
產於我國台灣省西部(台北、台中、新竹、高雄、台南、屏東);模式標本采自台灣女奶社(牡丹)。
植物鑑別
本種和楊桐的確相當相似,區別僅在於本種的花梗纖細,長2.5-4厘米,葉邊緣上半部有顯著的鋸齒以及花絲無毛等,而楊桐的花梗遠較短,通常僅約2厘米,個別標本可達2.5厘米,葉片邊緣通常全緣以及花絲上半部通常被毛等。當然,這二種除了花梗長短有較明顯差異外,其他的區別特徵往往有交叉現象。我們根據廣東、廣西、貴州、湖南、福建、江西、浙江等省區的大量標本和20餘份台灣標本比較後,可以很自然地把台灣類型和大陸上的類型分開,很明顯,二者之間似乎有直觀上差異,儘管台灣島在地史上較遲與大陸分開,但畢竟有台灣海峽作為天然屏障而隔離著,我們認為在沒有得到更多的實驗資料之前,從植物區系成分看,作為二個獨立的不同類型似乎更妥當些。
屬下變種
禿萼台灣楊桐(變種)(新擬)禿萼紅淡(台灣植物志)
葉片倒卵狀長圓形,長7-9厘米,寬2.5-3厘米,頂端尾尖,尖頂鈍,基部楔形,邊近全緣或近頂端有細鋸齒;葉柄長5-6毫米。果單個腋生,球形,直徑約1厘米,被平伏短柔毛,果梗長約2厘米等。本變種和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本變種果皮較厚,木質,胎座延伸達果皮邊緣,而原變種的果皮較薄,革質,胎座不延伸等。
產於我國台灣省(台北、南投、高雄、台東、新宿);多生於海拔較低的山地。模式標本采自台灣高雄。
未見標本,上述特徵及其區別是根據“Keng, Taiwania 1 (2-4): 244, 1950” 及《台灣植物志》2:593,1976的記述。
鈍葉台灣楊桐(變種)(新擬)鈍葉紅淡(台灣植物志)
葉橢圓狀倒卵形,長4-7厘米,寬2-3.5厘米,頂端鈍,尖頂圓或微凹,極稀近於鈍形,基部尖或楔形,邊近全緣或近頂端處稍具細鋸齒,乾後明顯反卷,上面亮綠色,下面淡綠色,無毛或疏被短柔毛;中脈在上面凹下,下面凸起,側脈10-12對,兩面稍凸起,與中脈多呈600至70°開展;葉柄長5-7毫米,上面有槽,下面被短柔毛。果單個腋生,圓球形,直徑11-12毫米,被絹毛,3室,果梗纖細,長約2.5厘米,無毛,宿存萼片5,卵形,長約8毫米,寬約5毫米,頂端鈍,外面被短柔毛,宿存花柱長約12毫米,被毛。
分布於我國台灣高雄市。模式標本采自該地。
本變種和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倒卵狀的葉片,頂端鈍,中部以下狹楔形以及小苞片線形,長約2毫米,寬約1毫米等。
15d. 尾葉台灣楊桐(變種)(新擬)尾葉紅淡(台灣植物志)
小枝灰褐色。葉薄革質,長圓狀倒披針形,長5-7.5厘米,寬2.5-3厘米,頂端尾狀漸尖,稍彎,基部楔形,邊近全緣或有微小細鋸齒,乾後稍反卷,兩面無毛;葉柄長約3毫米。花單朵腋生,花梗纖細,長1.5-2厘米;小苞片2,早落,線形,寬約3毫米;萼片5,卵狀三角形,長約6毫米,寬約4.5毫米,外面被毛,邊緣有小齒和纖毛;花瓣5,卵狀三角形,基部稍合生,長約6毫米,寬約4毫米,外面中間部分被柔毛;雄蕊約20;子房近圓球形,3室,被毛,胚珠多數,花柱長約9毫米,下半部被毛。
分布於我國台灣高雄市。模式標本采自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