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任系主任是醫學院院長魏火曜教授兼任,而實質的系務工作,則是由復健科醫師連倚南教授(當時為講師)擔任,對本系(組)創系初期有非常大的貢獻。那時系館設在附設醫院復健大樓的三、四樓,職能治療組的教室是安排在三樓,三樓的另一半空間則是臨床職能治療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職能治療學系
- 隸屬:台灣大學
基本信息,所系概述,
基本信息
比起台大醫學院裡的其他學系,職能治療學系算是比較年輕的系,它的前身是復建醫學系職能治療組,成立於民國 59 年 6 月,與原先在民國 56 年成立於醫事技術學系下的物理治療組,合併成一新的學系,即復健醫學系,也是全台灣成立最早的復健相關學系。
所系概述
比起台大醫學院裡的其他學系,職能治療學系算是比較年輕的系,它的前身是復建醫學系職能治療組,成立於民國 59 年 6 月,與原先在民國 56 年成立於醫事技術學系下的物理治療組,合併成一新的學系,即復健醫學系,也是全台灣成立最早的復健相關學系。第一任系主任是醫學院院長魏火曜教授兼任,而實質的系務工作,則是由復健科醫師連倚南教授(當時為講師)擔任,對本系(組)創系初期有非常大的貢獻。那時系館設在附設醫院復健大樓的三、四樓,職能治療組的教室是安排在三樓,三樓的另一半空間則是臨床職能治療室。
學系成立之前,當時由於全台灣的復建工作尚在萌芽階段,亦缺乏合格的治療人員,為能培養人才,便透過政府與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WHO )簽訂契約,由 WHO 提供專家顧問與獎學金,協助台大醫學院成立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學系。 WHO 因此於民國五十五年到五十九年間,先後派遣數位顧問到本院,協助並諮詢成立學系的事宜,其中與職能治療相關的人員有英籍羅吉斯小姐( Miss Eleen Rogers )及美籍的平田小姐( Miss Hirata )。民國六十一年又聘任美籍職能治療助理教授奧南施( Miss Nancy Altland ),與獲得職能治療碩士學位歸國的陳美津老師,開始奠定職能治療組的初期教學基礎。之後的教學工作便大部分由本組系友擔任。本組的行政工作則一直由陳美津老師負責。
職能治療組在民國 60-70 年代的教學,雖有陳美津講師、系友羅鈞令講師,及其他助教先後如吳鑫漢、蔡麗娟、蘇瑞芬老師等的支援下,得以維持教學品質,然而多數教師卻常因沉重的教學負擔,又要擔任全職的臨床治療師工作,加上升遷不易等因素而離職,民國 75 年更因資深的陳美津及蔡麗娟二位老師離職,使本組的教學陷入空前危機。後由物理治療組教師支援兩組共同理論課程,又增聘系友為兼任教師,並邀請當時在各教學醫院工作的資深畢業系友數人,暫時分擔本組專業科目的教授,才慢慢度過危機。陳美津老師離職後,本組的行政工作便由組內唯一的講師羅鈞令擔任。民國 77 年復建醫學系系主任一職,由復健科醫師賴金鑫副教授接任,本組教師也因數位系友出國深造獲得學位回國進入本組任教後,使本組的師資陣容逐漸堅強。然而為了改善本組的教學資源及人力,並考慮本組的專業性質與物理治療截然不同,在賴金鑫主任的奔走爭取之下,復健醫學系的兩個組—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終於在民國 81 年八月獲準成為兩個獨立的系,使「復健醫學系」成為歷史名詞。
獨立設系後,由於本系未具有副教授資格的教師,故職能治療學系的系主任仍由賴金鑫副教授擔任,也因他與院方爭取協調下,使得本系終於暫時有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而於民國 83 年夏天,由原來的復健大樓三樓擁擠的系館,遷入整修後的系館,即附設醫院西址四東二樓,從此逐年增購相關儀器設備,才有今日的規模。師資方面也因獨立設系後名額增加,而得以逐年聘請學有專精,獲得博士學位的系友回來任教。再加上賴主任任內,重新調整教師們教學與臨床服務的時數,職責適當劃分,使本系教師有較合理的工作量,不但減少老師的流動率,也使老師們開始致力於研究方面的投入,學系從此得以穩定成長。賴主任於民國 87 年卸任後,便由本系專任資深教師羅鈞令副教授擔任系主任之職,也是本系(組)成立 28 年來首次由本專業的系友擔任系主任, 3 年後便由謝清麟教授(當時為副教授)接任系主任至今。學系系館於 2006 年 1 月遷入新建之公衛大樓 4 樓,可用空間約 520 坪,教師辦公室及研究室空間始較為充裕。
因在賴主任時代便體認成立專業研究所的重要性,一方面可培養師資,一方面也能造就更多研究人才,進而促進專業知識的提升與技術的改進,因此便已著手籌設職能治療碩士班,然而因客觀條件不足,未能設立成功,後再經羅鈞令副教授(當時為系主任)的繼續努力爭取及全體教師的合作下,終於在民國 90 年獲準成立職能治療碩士班,並在翌年招收第一屆碩士班學生 10 名。然而獲準成立的碩士班,教育部卻不提供任何師資名額或空間經費,使得原本教師員額就是全醫學院各系中最少的本系,為了不影響大學部的教學與服務,又要開辦好不容易爭取到成立的碩士班,學系只好在有限的空間與人力下,自行重新安排調整硬體及軟體資源,以致目前學系無論在空間或教師的工作負荷上,都是非常吃緊的狀態。即使教師負擔如此沈重,有鑒於博士班的籌設是提昇職能治療學術水準與治療成效之關鍵,故個人與學系老師極力推動博士班的成立,並已於民國96年正式成立。
雖然學系的成長過程中充滿艱辛,但到今年大學部成立已屆 43 年,碩士班將邁入第 13 年,博士班也將邁入第 7 年。目前本系約有七百名畢業生,投入國內外職能治療相關工作中,許多更是國內醫療機構職能治療部門的主管,或其他學校職能治療學系的負責人,對患者提供優質的職能治療服務,及推廣專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助益。
本系目前有專任教師 11名,含教授 3 位,副教授 2 位,助理教授 6 位,另有合聘及兼任教師 14 位。教師人數雖不多且工作量大,但大家都傾全力做好教學、服務及研究的工作。在學術研究方面,教師們研究的範圍都很廣泛並有突出的表現,例如個人專長於醫療結果評量工具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完成多種評估量表對國人適用性的檢測工作,對復健臨床工作者有很實際的參考價值。由於研究表現獲得國內外學界之肯定,得以在 2003 年順利升等,成為本系的第一位教授,也是當時醫學院最年輕的正教授。曾美惠教授則精專於感覺統合及兒童握筆與寫字關係的研究;羅鈞令副教授是專長於兒童職能治療及日常生活與生活品質等領域的研究。上述二者並對於建立全台灣職能治療小兒領域的服務,功不可沒。林克忠教授則精專於研究方法學與神經心理學,他在該方面的研究具有國際水準;潘璦琬副教授則擅長於心理疾病職能治療、復健醫療成效研究及教學方法的研究,加上其他助理教授及講師們也都有其精專領域,使得本系的研究成果不論質與量,都在穩定成長中。除學術研究外,本系教師亦積極參與國內外學會組織及研討會,並常被推選為學會或公會的理、監事及理事長,受邀做專題講演;也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及專業推廣的工作,例如協助學校體系的職能治療服務工作,提供身心障礙者的就業輔導,發展長期照護的職能治療模式等,因此本系教師的教學、服務及研究成果,皆列全台灣職能治療系之冠。
未來本系仍將朝著提高教學品質,定期檢討課程,以符合時代潮流;推動研究,以邁向卓越成果;鼓勵教師參與社會服務及專業推廣等方向努力,使職能治療能有更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