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質

台灣地質

台灣省位於中國東南部,與福建省隔海相望,是中國第一大島,包括台灣、澎湖、釣魚島等86個大小島嶼,是西太平洋現代島弧系的一部分。以台東縱谷帶為界,以西屬歐亞板塊,以東屬菲律賓海板塊,是一正在進行中的弧 陸碰撞造山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灣地質
  • 外文名:geology of taiwan Island
  • 學科:區域地質學
  • 位置:大陸東南端
  • 主要地形:山地與丘陵
介紹,演變過程,

介紹

詞目:台灣地質
英文:geology of Taiwan
簡介:縱谷帶以西的台灣主體部分地層呈北北東向分布,總體從東向西變新。變質基底沿中央山脈東翼出露,稱大南澳群,是一套綠片岩、石墨片岩、矽質片岩和大理岩系,上部結晶灰岩中的變形碎片表明其時代包括早二疊世。

演變過程

江博明(1986)根據系統的同位素年齡測定,提出大南澳群的時限從晚古生代中生代。大南澳群中疊加了一對雙變質帶:西面的高溫 低壓變質帶稱太魯閣帶;東面的高壓 低溫變質帶含大量鎂鐵質到超鎂鐵質岩塊,稱玉裡帶。兩者的變質作用都發生在87百萬年,代表晚白堊世東側洋殼消減產生的雙變質帶。中央山脈主脊和西翼是一套單調的海相泥質碎屑岩,稱板岩系,其時代從始新世到中中新世早期,不整合在上述基底之上。岩相變化提示沉積物來自以西的大陸。板岩系的變形和變質程度向東增強,最東面可達低綠片岩相。新近紀的淺海碎屑岩分布在更靠西的台灣西部丘陵區,為互層狀砂岩、粉砂岩和頁岩,局部夾灰岩。北部大屯基隆地區更新世火山活動強烈,是琉球火山弧的西延。西部澎湖列島上的新生代玄武岩是拉張構造產物。縱谷帶以東台灣海岸山脈的最老地層是中新世都巒山組安山岩、集塊岩和火山沉積岩,它和共生的閃長質岩體組成島弧雜岩,是菲律賓呂宋火山弧經蘭嶼、綠島的向北延伸。向上是上新統大港口組濁積岩和著名的利吉混雜岩,晚上新世山麓礫岩不整合覆蓋其上。台灣東部的弧 陸碰撞發生在上新世,1999年9月21日發生的7.6級地震表明擠壓匯聚作用現仍在活躍地進行著。近400萬年來地殼水平方向已縮短了150~200千米,地殼正以5毫米/年的平均速率快速抬升,溫泉發育、地震活動頻繁。和西藏高原一樣,堪稱是中國地殼活動最為活躍的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