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村(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城東鎮台下轄村)

台東村面積約5平方公里,有1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約5500多人。 台東村委會,耕地面積3000多畝,果林3000畝,淡水養殖場4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東村
  • 面積:約5平方公里
  • 人口:約5500多人
  • 耕地面積:3000多畝
  • 所屬地區:汕尾市海豐縣城東鎮
  • 電話區號:0660
  • 車牌代碼:粵N
  • 方言  閩南語-海豐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名稱由來,基本信息,文物古蹟,

名稱由來

台東村東面接近赤岸溪與汀洲和後塘村相望,西面與東園村委相鄰,南面與關東村委接壤,北面倚將軍山脈與公平鎮交界。該村自將軍山脈的層巒丘陵地帶形成半山坡、半平洋的自然村,溪河環繞,地勢優越。南宋末年,福建莆田縣黎玉甫在廣東惠州府任官,時因元兵入侵至福建,黎玉甫為避戰亂遂帶家眷安居於此,至明代開始,黎氏人口蕃衍發展,之後,分支海豐的關後村、上埔村、西門外、鶴璋、汕尾等地建基,故台東村系海豐黎氏的發祥地。初名“台清”,清代初年,因“台”與“刣皆音,“清”字是清王朝國號,為避諱而改名“台涌”。該村曾稱“東風”,1980年底,海豐縣開展地名普查工作,因“東風大隊”與紅草原名“東風公社”重名,遂改稱“台東大隊”。

基本信息

該村原始先民有吳姓,黎姓人口居首位,台東村委駐地行政村有:北坑、新村、山園、前廳、巷口、下圍、和平、山腰、下寨、渡頭10個自然村。2016年有人口5500多人,旅港台同胞有2000多人,台東國小1座,在校學生130人。耕地面積200多公頃,果林200公頃,淡水養殖場4處。以種植水稻、番薯、瓜類、蔬菜等主要作物。農業經濟較為落後。

文物古蹟

該村聚落建築多為三合土的瓦木結構,在清代為防禦山賊、海寇的搶掠和戰亂,因而大規模建造“和平圍”“下寨”等城寨式的建築群。古代科舉人物輩出,其中有全國會試第36名武進士黎夢連,廣東鄉試第一名武舉人黎繼昌、第十一名武舉人黎際會,廣東鄉試武舉人黎丹青,惠州府試歲貢生黎心逸,以及縣試的文武秀才等。自清代以來,舉辦舞獅班、武術館,村民們有習文練武的傳統風氣。轄區有明代海豐名人姚恭(進士)、姚敬(舉人)的母親賴氏姚夫人墓、清代武進士黎夢連墓、清代“進士”木刻功名匾、“和平圍”石刻匾額、古城寨等文物古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