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市是我國著名的僑鄉,早在1771年就有人下南洋謀生·台山僑墟分布在台山各鎮、村,主要是沿上世紀初建造的台山新寧鐵路及台山水道分布,每處均是由樓百棟碉樓、騎樓建築連貫而成,而僑墟的建築布局,大都是以騎樓及中西合璧的理念建築而成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山僑墟
- 時間:1771年
- 特色:下南洋
- 風格:南建築元素
由來,發展,
由來
在建築材料上,多採用進口水泥、鋼筯、彩色玻璃、混凝土結構,西方建築的柱式、拱券、山花、陽台成為騎樓立面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圖豐富多彩,且有不同西方歷史時期的地域風格,如文藝復興、巴洛克、新古典主義等;僑墟也處處體現嶺南建築元素,傳統騎樓商輔是源於檐廊式臨街建築.台山市共發現82處僑墟,這些僑墟是上世紀初台山華僑回鄉建造,每處僑墟都是碉樓、洋樓、墟市並存,融合中西建築風格,是上世紀初對外貿易和地方集市的基地。台山僑墟是中西方文化的結合體,希望台山以“廣僑文化之鄉”來定位,保護與開發相結合,讓更多人了解台山僑墟文化。
發展
台山墟市分布在台山各鎮、村共達82處,每處均是由數百棟碉樓、騎樓建築連貫而成。其中在台城僑墟看到,該僑墟由近1000棟碉樓、騎樓連貫而成,有23條騎樓街段,街道寬闊挺直、四通八達。從1924年開始,這裡形成了一個大商圈,至今仍是台山市最大的商業貿易集市。台山僑墟的名稱大多稱為“市”,如岡寧市、西寧市、大同市、成務市.西海市等。昨天在岡寧墟,記者見到,其中一間騎樓門牌寫著“江浙絲綢代辦處”。據介紹,台山僑墟既是當地地方集市,又是中外貿易中轉站,當年我國的絲綢等物品就是通過這些僑墟,銷售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