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基廠

台基廠是唯一留存的胡同及其名稱,西方曾稱這條胡同為馬可波羅路。據說,北京有五大廠,即崇文門外的神木廠,朝陽門外的大木廠,順治門外東邊的琉璃廠,順治門外南邊的黑窯廠,唯有台基廠在內城,其他都在外城,台基廠曾是堆集新柴蘆葦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台基廠
  • 出土地點:北京有五大廠
介紹,東交民巷的變遷,

介紹

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後,修建紫禁城,於是在北京城內城外建了很多原材料加工廠,加工宮殿基座的地方就叫做“台基廠”,後來紫禁城建造完成,工廠沒有了,地名卻一直使用到現在。類似的北京地名還有“琉璃廠”、“神木廠”、“大木廠”,都是當年修建故宮的時候的工廠。

東交民巷的變遷

在北京提起東交民巷可以說無人不曉,但它的名稱由來和歷史變遷就不一定都曉得。
坐落在北京城中心區原法務部街明清時稱戶部街。東邊的東交民巷,在歷史上曾稱東江米巷。元朝以後,東江米巷是江南糧米聚散之地,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將原江米巷改建為一條長街,因建正陽門,將江米巷攔腰分為兩段,東段為東江米巷,西段為西江米巷。東江米巷西起正陽門,東到崇文門。據有關史料記載,東江米巷曾在明清兩代時是王府官廨所在之地,如欽天監太醫院詹事府翰林院理藩院太僕寺怡賢親王祠昭忠祠醇親王府、裕視王府、肅親王府、安郡王府等。此外,還有明代、清代的會同館四譯館等也都建在此處。
清末,由於清政府腐敗,賣國求榮,我國一步步變成了外國列強的半殖民地,東江米巷就逐漸演變成外國列強侵略我國駐紮之地。1861年3月,英、法公使首先進駐北京,並都在東江米巷占據了王公府第作為使館。東江米巷後來就改稱東交民巷。英國選中了東交民巷北邊御河岸西的梁公府為公使館駐地,法國選用了肅王府為公使館駐地。此後,俄、美、德、比、西、意、奧、日、荷等國公使陸續在東交民巷設立公使館。列強占領了整個東交民巷地區,使館區的行政管理權完全歸使館。有的外國軍隊也進入了使館區,興建兵營。從此東交民巷這條街中國老百姓就不能隨便出入,成為列強的租界地,侵略者的天堂。
外國公使館進駐東交民巷後,以此為基地,脅迫清政府以及北洋政府進行了不少政治交易。1900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勾結清政府,駐東交民巷的外國使館的洋兵曾出動瘋狂鎮壓義和團運動。1901年9月11日,十一國公使在東交民巷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辛丑條約》其中一條內容為:“將東交民巷劃為使館界,界內由各國駐兵管理,中國人概不準居住。”1915年1月18日,北洋政府賣國的“二十一條”,就是在日本使館內簽署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