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館介紹
賓館建築主體為凹字型,建築屋頂為
馬薩(Mansard)式樣,柱面為高聳羅馬柱,是流行於法國第二時期的宮廷建築式樣。賓館內有巴洛克式花葉雕飾,金箔纏繞細腳紋路的垂吊水晶燈,樣式華麗、外有日本近代池泉式庭園。1998年被定為台灣當局“國定”古蹟,目前劃歸台灣當局“
外交部”管理。
台北賓館原為日本台灣總督之“總督官邸”,與當時的
台灣總督府(今台灣當局“總統府”)只有一百公尺左右的距離。日據時期,日本皇戚貴族、政要權貴絡繹不絕,皇太子
裕仁(日皇昭和)訪台也曾下榻在此。日本戰敗後,“外長”
葉公超和日本外相
河田烈兩人,於1953年在此處簽訂了“中日和約”。
歷史
臨時總督官邸時期
前清基隆舊海關
1895年6月5日,日軍於徵台戰爭中攻入基隆,初代總督樺山資紀便利用原清朝基隆海關做為臨時的總督官邸及總督府的所在地,同時也是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臨時居住之地。隨著日軍於14日攻入
台北城,此臨時總督官邸使用10天左右後便不再使用。此座西班牙式二層磚木混造的海關於1934年改建為鄉土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移撥給基隆海關使用,因無人維護洋式建築導致老朽、損壞,後拆除改建為海關宿舍,即今日的復興館。原海關位置大約位於今日的基隆中船路一帶。
前清布政使司衙門
日軍攻入台北城以後,便於原來的清朝布政使司衙門設立臨時的總督官邸跟總督府、陸軍幕僚辦公室,樺山總督住在衙門西側的籌防局,除了日常生活起居以外,也是辦公之處。1895年8月官邸再度搬遷至舊西學堂,原址繼續做為臨時總督府使用至1920年總督府新廳舍落成為止。布政使司衙門於1932年拆除改建為今日的中山堂,一部分的建築被遷移至植物園內保存,1985年被指定為二級古蹟。
前清西學堂
1895年8月總督官邸搬遷至原清朝的西學堂,是由三座洋式建築呈品字形的建築。創設者為劉銘傳,原本用途為培養洋務人才,後因經費不足而停辦。日軍平定台灣後做為總督官邸使用,因使用期長,也被認為是第一代的總督官邸。第三代總督乃木希典居住此地的時間最長,因此也別稱乃木館。總督官邸新宅落成以後,這裡便成為旅團司令部所在地,後因都市計畫的關係而遭到拆除。此建築位置在由今日的寶慶路、桃源街、長沙街跟延平南路所圍起來的街廓里,大約在今日的長沙街一段婦聯會附近。
第一代總督官邸
1899年開始策劃總督官邸的建設,由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下令興建。同一時期也開始動工建設位於劍潭山上的台灣神社以及拆除台北城牆,開闢通往台灣神社的敕使道路。拆除的城牆石則做為總督官邸的建築用材。兒玉總督認為總督官邸是要顯示總督的威嚴以及威服人民,因此在設計之初便要求要儘量氣派、華麗,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也贊同此想法。1901年9月26日官邸落成,最終花費高達21萬7000日幣,由於花費過大,且是由日本國庫直接撥款興建,在當時引起一陣強烈的批判。另外兒玉總督也曾使用會計法融通台灣神社興建的工程剩餘款來興建總督官邸,也引起很大的注意。
由日本建築師福田東吾、野村一郎設計、完工的總督官邸外觀樣式為文藝復興式風格,主體為凹字型、左右不對稱的形式,屬於磚造與石材混合使用的二層樓建築,屋頂為木製屋架、石板屋瓦,一、二樓皆鋪設拼花木地板,外廊道、中央大廣間鋪設英國制的磁磚;二樓的樑柱皆使用鐵材興建,並用混泥土填充間隔。前後庭園分別是西式跟日式風格的庭園,占地遼闊;另外興建的附屬設施則包含了門衛所(守衛駐紮的地方)、御者馬丁宿舍及馬廄(1922年改建為鋼筋水泥的汽車停車場)。
第二代總督官邸
總督官邸興建十幾年後因空間不敷使用,且原本木製的屋頂已經遭到白蟻侵蝕、腐壞,於是在1911年開始改建,預算為15萬日幣,負責改建的人是森山松之助。整建的這段時間總督就暫時搬到臨時的官邸,一直到1913年3月31日改建完成為止。改建的內容有:二、三樓擴建296坪、陽台擴建101坪、車寄(門廊)增建11坪、大食堂擴6坪。另外建築樣式也從文藝復興樣式變成華麗的巴洛克形式,屋頂換成馬薩式屋頂,木屋架已經換成鋼骨;陽台的立柱從單柱變成羅馬雙柱等等,是流行於法國第二時期的宮廷建築式樣。內部改建如櫸木拼花地板、維多利亞磁磚和壁爐(英國進口)、毛絨地毯跟絲織窗門帘,以及巴洛克式花葉雕飾,金箔纏繞細腳紋路的垂吊水晶燈,所到之處皆是華麗的灰泥雕塑及裝飾。
會花這么大手筆改建除了是要繼續彰顯統治者的身分之外,賓館也從最初的總督住宅機能轉變成接待貴賓、迎接皇室成員為主要功能,因此在改建上要符合貴賓、皇族的高貴身分,不惜大手筆來改建成華麗的迎賓館。改建後最重要的一次招待便是1923年裕仁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來訪,除了參觀台灣各地的建設之外,也利用官邸來宴請各地仕紳、表演活動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台北賓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賓館被國民政府警備總部人員所接收,轉為台灣省主席的官邸而繼續使用。1950年轉撥交給“總統府”,名字改稱為台北賓館至今。1952年時任“外交部長”的葉公超便是在台北賓館和日本外相河田烈兩人簽訂了“中日和約”。1963年賓館撥借給“外交部”使用,作為招待“國賓”、晚宴的地方。1998年7月30日台北賓館被指定為“國定”古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北賓館一直處於長期未維修狀態,直至1977年開始才陸續整修建築內部。2001年7月4日因為建築物損害嚴重,經過“外交部”建議,同年9月停止使用,並於2002年展開修復工作。賓館於2006年5月14日修復完成,修復經費大約為4億多元。2006年6月4日起,每雙月份第一個周日對外開放。如今台北賓館除了固定日子開放參觀以外,平常仍是舉辦“國宴”、招待外賓、“國慶”酒會的地方。近年也有舉辦慈善園遊會跟文化藝術等活動。
官邸內部配置
一樓內部
未改建前的一樓會客室賓館的一樓大部分是具有開放空間的功能,主要用在辦公跟社交。一樓東邊全是辦公用的地方,有“應接室”(訪客等待的地方)及隔壁的總督秘書室、副官室、書記室,另外還有大會議室及其附屬的“應接室”。西邊就比較屬於接待的地方,有接待訪客的大空間“客室”、舉行大型宴會的“大食堂”,兩者之間有推拉門連通,總督可以從2樓沿著樓梯走到客室接見貴賓,再往前走到大食堂宴客。其他的還有廚房、配膳室、預備室以及由大門入口進入的“車寄”(門廊)、玄關、“受付”、“控所”、“脫帽室”、“宿直室”(值夜室)等等。在東邊的東南角還有一個遊戲室,裡面有撞球檯等,功能就是上流社會紳士飯後休憩、娛樂、聊天的地方。
改建後的一樓
改建後的總督官邸變得更像迎賓、社交的場所。一樓變成由廣間通向東、西兩邊的第一客室跟第二客室,再由這兩個大型空間分別進入會議室跟大食堂。東邊通路為南側書記官、副官、秘書進出的路線,西邊通路則是僕人進出廚房、進餐服務的線路。原來的遊戲室也改為副官與秘書室,這是為了增加社交空間的關係所做的犧牲。其他的部分除了更換一些家具設備之外,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二樓內部
二樓書房二樓屬於總督家族的私人空間及私密性較高的接待空間。東邊的房間有總督個人的寢室、書房跟化妝室,還有“婦人室”(夫人寢室)、“小兒室”(子女寢室)及其他家庭成員的寢室。一旁有樓梯可以通往三樓的露天陽台“涼場”。西邊就是屬於私密性較高的接待空間,以非公務訪客或女賓為主要接待對象。其他還包含了客室及相通的“朝餐室”(小型餐廳)、接待女賓的“婦人客室”。依照當時歐洲跟日本的上流生活慣例,賓客有女性同行時,總督夫婦會一同接待,餐後男賓與男主人、女賓與女主人就各自分開到不同空間彼此交流。另外還有供訪客使用的寢飾及化妝室套房,還有女傭所住的“婢室”。中央“廣間”的南邊則有“安樂室”,廣間作為會客或起居之用,安樂室是上流社會豪宅中常有的收藏品鑑賞室,用來跟同好或賓客鑑賞品玩。
改建後的二樓
原來上樓的樓梯從北側後方移到入口,二樓廣間的樣式也變成了巴洛克風格,裝飾也變得複雜,待客或迎賓的對太空間性大增。廣間北側可以通往官邸最大的會客空間“大客室”,通常是做為皇室華族的訪客所接待的地方。西邊北側則還有客室、第二寢室、食堂,南側是廁所、配膳室、婢室(女傭住的地方)、第三階段室(樓梯間)。東邊仍是總督個人的私密空間,不過皇族來訪時就變成住宿的地方。空間上有書齋、居間、納戶(貯藏東西的房間)、第一寢室、化妝室等等。東南角的第一居間是一個鋪設榻榻米的日式起居室,是官邸裡面唯一提供日式社交與起居的空間。通往三樓的涼場(涼台)仍然保存,可以遠眺街景,但是後來卻變成來訪的皇族觀賞為他們舉行的遊行隊伍活動以及接受被統治者致意的場所。除了社交空間的增加以及住宿的功能,改建時也增加這種
皇族來訪活動的需求。
官邸的運用
外交、宴請官民方面
第八任總督田健治郎在1920年8月25日便有在官邸設宴會招待美、英、荷的駐台領事;1925年3月31日舉辦美國新舊任領事交替的迎新送舊會;1927年舉辦美國人偶劇團的歡迎會等。宗教界、文人、士紳、地方官等人士也會招待,,如1916年10月31日民政長官便在總督官邸跟神道教、佛教、基督教等宗教人士舉行餐會;1921年10月24日第八任總督田健治郎在官邸舉行詩會;1929年9月11日第十三任總督石冢英藏開了第一次的讀書會;其他的還有茶話會、午餐會等等。這些活動除了表現對各國的友好關係,也是改善官方跟人民的距離,有拉攏人心的作用。現在的台北賓館仍保有此機能,做為政府的迎賓所而繼續使用。
皇族來訪
裕仁皇太子來訪時於官邸一樓大食堂宴請官民
有特殊意義的紀念日時官邸也會慶祝,如1925年為慶祝日本治理台灣30年所舉辦的始政30年祝賀會;1928年11月昭和天皇即位式,在16日舉行宴席、17日辦祝賀園遊會等,人數眾多的時候會利用北側庭園來架設臨時棚子來宴客,人數較少的話就會使用一樓的大食堂。在這種場合下除了宴席以外,還會有許多表演活動、煙火施放、遊行等等。皇族參訪的人除了皇太子裕仁以外,還有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王妃等許多皇室人物。皇室人員來訪的時候,官邸必定會隆重接待,甚至花錢整修、購買設備等,如裕仁來台時,總督官邸就有整修過,除了日常的修繕之外,另外新增網球場、蕾絲窗簾更換、鋪設絨毛地毯跟亞麻油毯、更新電器熱水器、增加照明設備、家具,還有一間御用品消毒所來專門消毒皇室用品。估計整修大約花費了2萬8000日幣。目前仍有舉辦節慶、園遊會等的活動。
總督居住、辦公
接待皇室、貴賓雖是必要的功能,但官邸最初的本意仍是總督居住的地方。至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開始一直到末任總督安藤利吉為止,共有16位總督曾居住於此。剛完成的官邸除了生活起居之外,也是辦公場所,主因是當初總督府仍設在前清布政使司衙門,辦公空間不足以使用,因此總督官邸也兼做辦公、招開會議的地方,如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便曾在官邸舉行地方官會議,其間長達十幾天。日本政府戰敗以後,此處便不在住人,用途全部轉而用來迎接貴賓、招待國宴等等。
參觀資訊
交通方面
捷運台北車站、捷運台大醫院站皆可到達,從台北車站下車的人大約要10多分鐘抵達台北賓館,台大醫院站下車的人距離較近,1、2分鐘即可抵達賓館。配合周邊景點,可以做一趟深度旅遊。台北賓館周邊代表性建築為:“總統府”、台灣高等法院、“國立”台灣博物館、
二二八和平公園、土地銀行、台大醫院舊館、“監察院”、“行政院”、東、南、小南、北門、“交通部”、植物園、“公賣局”跟中正紀念堂等等。
參觀方法
(97年)早上8點開始入場參觀,下午4點結束,3點半以前停止申請入場。不需預約登記,直接憑身分證明檔案,完成安全檢查後才可入場。
現場報名
必須攜帶能夠確認身分的證件到現場去填寫資料,之後排隊等待進場。非本國籍的人想要參觀的話,則必須要攜帶護照才能進去參觀。
賓館規定
依序排隊並接受安全檢查。
不得擅自跨越非開放區域、藉故滯留或有其他影響他人參觀之行為。
大型包裹或物品請託寄於指定地點,不得攜帶入館。
禁止攜帶違禁品或其他危險物品。
禁止吸菸、飲食、嚼食檳榔、口香糖及攜帶寵物進入。
禁止踐踏草皮或攀折、破壞、毀損賓館內之花草樹木及其他公物。
禁止於賓館建築物內使用行動電話。
禁止攜帶標語、旗幟進入。
參觀民眾服裝應整齊清潔,不得穿著汗衫、拖鞋等不雅服裝進入。
不得擅自於禁止拍照之地點拍照或攝影。
雨下一整晚
概述
周杰倫最新專輯“雨下一整晚”MV昨天首映,取景地點在台北賓館;為了讓台北市的景點入鏡,台北市政府這次居中向外交部商借場地,促成這支MV順利拍攝,未來台北花博還要再找周杰倫、伍佰等歌手,一起行銷台北市。
有神秘色彩的台北賓館,具有西式建築,建造於1899年,由日本建築師福田東吾、宮尾麟設計;走過百年歲月,前身是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官邸”,日本裕仁天皇在皇太子時,到台灣巡視曾下榻台北賓館,台灣光復變成省主席官邸,1950 年改稱台北賓館,是舉行國宴、招待外賓的場所。
台北賓館這次首次外借拍攝影片,羨煞不少其他劇組人員,尤其台北賓館在1998年被指定為國定古蹟,2006年整修完成,首度開放民眾參觀,但平時仍少開放,連台北市政府曾經要借場地舉辦聯合婚禮,都被“放鴿子”,更別說外借拍片。
為何台北市府這次出力協助拍片,市長郝龍斌表示,當初周杰倫製作團隊向電影委員會提出協助勘景要求,市府提供包括台北賓館、自來水園區等地點作為拍攝地點,順便行銷台北市,最後劇組表達希望能在台北賓館拍攝,經由電影委員會極力向外交部爭取、溝通,外交部也相當慎重地看待,最後經審核終於首肯外借,創下首例。
郝龍斌說,周杰倫是華人世界最頂尖歌手之一,透過他的MV ,可以讓更多人感受到台北的美,也可以讓更多人有興趣來台北觀光,未來台北市政府仍會大力協助各類劇組,在台北市取景。
透過台北市府出面協助,周杰倫的最新MV可以在台北賓館取景,圖為周杰倫(拿著擴音器者)坐在導演椅上,指揮拍片。
歌曲背景
歌曲《雨下一整晚》是周杰倫第十張個人專輯《跨時代》中第四首與歌迷見面的歌曲(前三首為《超人不會飛》《煙花易冷》《跨時代》)。《雨下一整晚》是一首抒情情歌,周杰倫作曲,歌曲結合了《七里香》、《青花瓷》,是專輯中第二首中國風歌曲,周杰倫曾說專輯要以悲傷為主旋律,這首歌將是悲傷中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