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纖蛙

台北纖蛙

體小纖細,背部純綠色,背側褶金黃色醒目;股後方有2~3條淺色縱紋,通常是2條深色縱紋和3條淺色縱紋相間;脛跗關節達眼,後肢長達頭體長之166%左右,雄性肱前或肩部無腺體;無聲囊。

基本介紹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兩棲綱
  • :無尾目
  • :蛙科
  • 中文學名:台北纖蛙
形態特徵,生物學資料,種群狀態,分布,

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27~30 mm,雌蛙體長36~41 mm。身體窄長,吻較長而尖,約為眼徑的1.5倍;吻端突出下唇頗多,吻棱清晰;鼓膜大,距眼后角很近;犁骨齒兩短行。背側褶細窄,鼓膜後方至體側又有一條斷續側褶與背側褶平行;脛部有3~5條縱膚褶。四肢較纖細;指、趾端吸盤小,有腹側溝,第三指吸盤不大於其下方指節的2倍;後肢細較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鼻孔,或達眼鼻之間,左右跟部重疊甚多,脛部顯然比股部長;有內外跗褶,趾間蹼不發達,外側跖間蹼達跖基部。背部多為綠色,背側褶金黃色,兩側鑲以細的深棕色線紋;頜緣及鼓膜後方的側褶金黃色;體側兩條側褶之間為棕色或棕黑色,並延伸前達頰部至吻端;鼓膜色較淺;四肢橫紋不清楚,股後多有深色縱紋2~3條;腹面灰黃色。雄性婚墊灰色,無聲囊,雄性線粉紅色。卵徑1.2 mm左右,動物極深棕色,植物極乳白色。第30~34期蝌蚪全長33 mm,頭體長1 3mm左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159%;背面棕色,尾鰭色淺,有棕色細斑紋,尾末端細尖;唇齒式為I/I+I:I;口角及下唇有乳突,口角部副突較少,下唇乳突兩排,其間距較寬,內排短,外排長而多成須狀。

生物學資料

該蛙生活于海拔80~580 m山區的稻田、水塘或流溪附近,所在環境雜草茂密。成蛙多棲息在稻田附近的
水溝和水塘邊雜草叢中,白天隱蔽在泥窩土隙中;晚上出外覓食,可攀登到離地面1 m左右的植物枝葉上。繁殖期為5~7月,雄蛙雖無聲囊,但能發出微弱的鳴聲。卯產在水塘岸邊雜草間,一年產卵1~2次,每次產卵124~253粒。蝌蚪棲息在靜水塘內,多底棲。7月間可見到大蝌蚪和變態期蝌蚪,但數量不多。

種群狀態

該蛙分布區雖寬,但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和過度捕捉,其種群數量稀少。受脅等級:近危NT。

分布

雲南(河口、屏邊)、貴州(東南部)、福建(南部)、台灣、廣東(南部)、香港、海南、廣西;國外分布於寮國、越南(北部)、高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