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特徵:翠綠色,約四至五公分。
主食:肉食性,以蟲、蟻為食。
形態特徵
體型較短小;雄蛙體長31~37 mm,雌蛙體長31-41mm。頭寬大於頭長;吻端鈍圓,略突出於下唇;鼓膜不顯或略顯,約為眼徑之半;犁骨齒列細長,近平置。背麵皮膚粗糙,滿布
顆粒狀疣粒;腹面滿布扁平疣。
前肢短壯,前臂及手長略大於體長之半;指、趾端有吸盤和邊緣溝,背面可見“Y”形跡;指問具微蹼;後肢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幾達眼後方,脛長小於體長之半;趾問全蹼;內跖突橢圓形,無外跖突。生活時背面顏色隨環境而變化,體背面多為鮮綠色或黃綠色,偶為藍綠色或暗黃褐色,少數個體有白點;體側及股前後具深色細雲斑而無黑色大斑點,指、趾及蹼為黃色;腹面為黃色,有的個體咽喉部具細雲斑。雄蛙有單咽下外聲囊。卵粒乳白色,卵徑3 111133左右。第34-38期蝌蚪頭體長為8~14 mm,尾長約為體長的200%;頭體卵圓形;吻端鈍圓;呈披針形,尾鰭較低,尾末端鈍圓。背面棕褐色,有深色斑點,尾部有褐色斑;腹面透明;口位於吻前端腹面,唇齒式為1:4+4/Ⅰ+1:Ⅱ;角質頜適中,兩口角及下唇緣乳突交錯排列成兩排,中央缺4-5個乳突位置。
繁殖
冬季是台北樹蛙的繁殖季節,每當冬季來臨,東北季風帶來適度雨量的同時,台北樹蛙的雄蛙便開始走下葉面,找尋適當的濕泥,將原本鮮艷翠綠的外表,轉變為深沉的墨綠色,再用細小的後腳,在濕泥踩踏出一個小拳頭大小的新房。新房完成後,雄蛙就會躲在新房中,對雌蛙展示求偶聲響,以吸引群聚於四周的雌蛙。進入新房的雌蛙,會和雄蛙以體外授精的方式,產下一團卵塊,卵塊中則有著大約兩百至三百的授精卵。小蝌蚪在卵塊中孵化成長,借著東北季風所夾帶的雨水順水流入小水池或小溪中,慢慢成長。長成成蛙的台北樹蛙會離開水域並爬上綠色植物,展開特別的生活方式──樹棲。所謂的樹棲性是指該物種動物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樹上生活。而所謂的半樹棲性則是指該物種動物並不限定在樹上居住與覓食、繁殖,這類動物無論在樹上或是在地面上都不影響其生物本能,故能同時在地上以及樹上生活。
生活習性
台北樹蛙屬於
樹蛙科,是
台灣特有種蛙類,也是台灣政府公告的保育類動物。它們普遍棲息在台灣中部以北的山區,進入繁殖期後,則在低海拔山區及谷地、平原四周較為常見;台北盆地四周山區是它們棲息的大本營。平時的台北樹蛙,通常都散布在樹林間的綠色植物上,過著晝伏夜出的生活,想一窺它們的生活並不容易。成蛙是肉食性動物,以蟲蟻為主食,而蝌蚪則為素食者,以藻類為主。
分布
台北樹蛙為樹蛙科樹蛙屬的兩棲動物,是台灣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台灣本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