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鎮志》是集安市台上鎮人民政府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台上鎮志
- 作者:集安市台上鎮人民政府
- 出版時間:2008年9月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80702-554-2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辛宏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依據《集安市志》2003年鄉鎮志體例編寫,按篇、章、節、目四個級次排列,並標出序次、題目。
作品目錄
封面
台上鎮志
圖片
台上鎮行政區域圖
原台上鎮行政區域圖
原雙岔鄉行政區域圖
黨委書記 鎮長 辛宏
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 張代仁
鎮政府辦公樓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張福有賀詩
高良田賀詩
秦維國賀詩
程遠 賀字
許占志賀詩
顧林為新開河作畫
王永利篆刻
荊學友篆刻
1990年2月中共吉林省委書記何竹康(左六)視察台上鄉光明村的精神文明建設
2007年省社會保險局局長於洪才(左三)在台上鎮視察對口支援落實情況
通化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黃興(左三)在台上鎮視察重點工程建設情況
通化市市長隋忠誠(右三)、副市長王振才(右五)在台上鎮視察新農村建設情況
2004年通化市政協主席張華(左三)在台上鎮參加“美在農家院”活動現場會
通化市政協主席張作福(左四)在台上鎮視察農村經濟發展情況
2006年通化市人大副主任馬長海(左四)在台上鎮視察新農村建設情況
2007年通化市人大副主任王舉柱(左三)視察台上鎮新農村建設情況
2004年市委書記王文剛(左二)在台上鎮檢查農村基礎工作
2004年通化市政協副主席孫恆永(左四)陪同省政協、省檔案局在台上鎮舉辦“九一八”事變圖片展
市委書記王愛明(左三)、常務副市長趙瑞軍(左二)、副市長於揚(左一)在台上鎮檢查教育工作
2006年市委書記許才山(左一)在台上鎮檢查林業工作
集安市人大主任周玉波(左四)陪同通化市副市長李毅勇《左一》在台上鎮視察農村經濟工作
市長於翠利(左四)、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包鐵峰(左五)在台上鎮落實泥草房改造工作
市政協主席韓瑞雲(左三)、副主席聶洪志(左二)在台上鎮參加科技下鄉活動
市委顧問劉明華(左一)、市委副書記李永傑(左二)在台上鎮檢查工作
市委副書記楊秀敏(右一)、副市長李長永(右二)在台上鎮檢查新農村建設工作
副市長王英菊(右二)、姜成立(右四)、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孫業軍(右一)在台上鎮進行工作調研
中共台上鎮第十四次代表大會
台上鎮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
2005年台上鎮黨政領導合影
台上鎮重點民兵應急連黨支部成立大會
中共集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台上鎮代表團合影
人代會選舉
慶祝第23個教室節
吉大護理學院送文化下鄉
農民科技培訓班
義務獻血
台上鎮新建的明德學校教學樓
《綠野艷陽紅》攝製組開機儀式
體育運動獎盃
農民秧歌賽
書畫家徐占志為台上鎮題字
拔河比賽
運動會開幕式
①林權制度改革先進集體獎
②中華蜂養殖
③香菇待運
④水稻豐收在望
⑤林蛙養殖
⑥紅松基地林
台上鎮林下參市場
非林地栽參基地
新開河紅參
參畦連坡
林下參
新開河邊條參王(重1200克)
①眺望花老公路
②1999年通化市市長張勇視察台上鎮公路建設
③市委組織部長劉鳳艷檢查台上鎮水泥路建設
④工業矽出爐
⑤工業矽廠遠景
⑥水泥路施工
①板岔冬景
②老嶺紅葉
③三家子水庫風光
④新開河之冬
⑤三百歲老榆
⑥湖裡水庫之夏
①三家子水庫大壩
②瀉洪
③天湖一級電站
④玉豐源水電有限公司
⑤建設中的青嶺電站
⑥湖裡電站
①台上鎮新農村建設動員大會
②東升村文化廣場
③東升村運動會
④東升村全貌
韓國客商考察台上鎮
集安市政府率鄉鎮黨委書記赴廣州招商引資
非林地人參種植示範基地揭牌儀式
浙江省客商考察台上鎮
廣州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會
台上鎮農民大集
樹新風正氣促和諧發展座談會
市紀檢委領導參加包保貧困戶勞動
扶貧濟困
民政扶助
捐資助學
計生扶困
序
凡例
《台上鎮志》編纂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
集安市檔案局審稿驗收組
為《台上鎮志》編修工作提供資料者名單
目錄
概述
特載
漂流在歷史長河中的“新開河”
古道烽火——望波嶺關隘
(毋)丘儉紀功碑發現記
集安市三家子水電站工程建設始末
台上鄉電站(湖裡電站)建設始末
台上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紀實
台上鎮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紀實
第一篇 建置 區劃
第一章 位置面積
第一節 位置
第二節 面積
第二章 歷史沿革
第三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區劃變遷
第二節 鎮轄村屯
第四章 外駐單位
集安市國營一參場
長白山水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雙岔林場
第五章 人口民族
第二篇 自然概況
第一章 地形 地貌
第二章 山嶺 溝岔 河流
第一節 山嶺
第二節 溝岔
第三節 河流
第三章 氣候 氣溫 降水 風力
第一節 氣候 氣溫
第二節 降水 降雪
第三節 氣候區劃
第四節 風力
第四章 物產
第一節 特產
第二節 自然資源
第五章 自然災害
第三篇 政治
第一章 鄉村政權和日偽的殘酷統治
第一節 解放前的鄉村政權
第二節 日本侵略軍的殘酷統治
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建設
第一節 黨的基層組織
第二節 黨的代表大會
第三節 村級黨組織建設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雙岔鄉人民代表大會
第二節 台上鎮(鄉)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章 行政機構設定
第五章 群團組織建設
第一節 共青團
第二節 婦女聯合會
第六章 民政
第一節 民政機構
第二節 民政工作
第三節 農業生產大隊基層政權建設
第四節 村民委員會選舉
第五節 勞動社會保障所
第六節 敬老院
第七章 司法
第一節 解放前的治安保衛
第二節 解放後的治安保衛組織
第三節 人民調解組織
第四節 糾正冤、假、錯案
第五節 “五類分子”摘帽
第八章 軍事
第一節 募兵 派兵和抽丁
第二節 兵事記略
第三節 建國以來的志願兵 義務兵
第四節 解放後的民兵組織
第九章 政治運動
第一節 抗美援朝
第二節 鎮壓反革命
第三節 “三反五反”運動
第四節 整風反右
第五節 大躍進
第六節 農業學大寨
第七節 文革初期社會主義教育
第八節 文化大革命
第九節 新時期社會主義教育活動
第十節 集中教育整頓
第十一節 “三個代表”教育
第十二節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
第十三節 樹新風正氣 促和諧發展主題教育
第四篇 農業
第一章 農業概況
第二章 土地變化及生產關係變革
第一節 解放前台上鎮的土地占有和剝削手段
第二節 解放後台上鎮的土地變化及生產關係的變革
第三章 糧食生產情況
第四章 作物良種的推廣和農業技術的改革
第一節 推廣良種
第二節 化肥的使用和推廣
第三節 耕作制度的改革
第四節 植物保護
第五章 農業現代化建設
第六章 農田建設
第一節 旱田改水田
第二節 改土造田
第七章 水利
第一節 水能資源
第二節 防洪工程
第三節 水電工程建設(企業)
第四節 電力機構的建立和發展
第五節 供電所
第八章 產業結構調整
第九章 農民生活的變化
第十章 農口站所
第一節 糧食管理所
第二節 農業技術推廣站
第三節 農機管理工作站
第四節 經營管理站
第五節 水管站
第六節 土地管理所
第五篇 多種經營
第一章 林業
第一節 樹種
第二節 天然林
第三節 植樹造林
第四節 林業管理機構
第五節 林業資源利用
第六節 林業企業
第二章 參業
第一節 種類
第二節 人參功效
第三節 人參分類
第四節 人參加工
第五節 參業發展
第六節 參業企業
第三章 中小藥材
第四章 畜牧業
第一節 畜牧業發展
第二節 獸醫站
第三節 黃牛改良
第五章 副業
第六篇 工業
第一章 解放前的工業
第二章 建國後的工業
第一節 社辦 鄉辦 鎮辦集體企業
第二節 各村手工業及企業
第三節 商辦企業
第四節 校辦企業
第五節 個體私營企業
第三章 工業管理機構和工人福利
第一節 工業管理機構
第二節 財務管理
第三節 勞動工資管理
第四節 生產責任制
第五節 工人福利
第七篇 交通 郵電
第一章 交通
第一節 道路分類
第二節 道路建設與發展
第三節 橋樑 涵洞
第四節 交通運輸工具
第二章 郵電
第一節 郵政
第二節 城鄉投遞
第八篇 商業
第一章 解放前的商業
第二章 解放後的商業
第一節 台上供銷社
第二節 雙岔供銷社
第三節 供銷分社
第四節 代銷店 經銷店
第五節 個體經銷店 代銷店
第三章 飲食服務業
第一節 飲食業經營
第二節 服務業發展
第四章 各公司的興辦與興衰
第九篇 財政 金融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財政體制
第二節 鄉鎮財政的建立
第二章 金融
第一節 金融機構的建立和發展
第二節 金融工作
第三節 金融政策
第十篇 教育
第一章 國小教育的發展與變革
第一節 解放前的國小教育
第二節 解放後國小教育的發展
第二章 中學教育的發展與變革
第一節 國小附設國中
第二節 雙岔中學
第三節 台上中學
第四節 高中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
第一節 學校混亂開始
第二節 停課鬧革命
第三節 教師對流
第四節 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後的教育事業
第四章 教育方針的貫徹和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一節 教育方針的貫徹
第二節 學制改革
第三節 教材改革
第四節 教學方法的改革
第五節 教研教改
第六節 考試形式的改革
第七節 農村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第五章 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待遇
第一節 教師隊伍建設
第二節 教師待遇
第三節 教師職稱評定
第十一篇 衛生
第一章 醫療衛生
第一節 解放前的醫療狀況
第二節 解放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第二章 防疫 醫療 計畫生育
第一節 貫徹以預防為主的方針
第二節 婦幼保健
第三節 醫療保險
第四節 計畫生育
第十二篇 文化 體育 廣播 電視
第一章 社會文化建設
第一節 文化站
第二節 基礎建設
第三節 文藝演出
第四節 影視拍攝
第二章 民眾文化
第一節 曲藝
第二節 秧歌高蹺
第三節 民間文化
第三章 體育
第一節 民眾體育
第二節 體育運動會
第三節 體育設施
第四節 學校體育
第四章 廣播電視
第一節 廣播
第二節 電影
第三節 電視
第十三篇 古蹟 文物
第一章 古蹟
第一節 原始社會遺址
第二節 高句麗遺址
第三節 古廟
第四節 紅色遺址
第二章 文物
第十四篇 社會
第一章 風俗習慣
第一節 婚嫁
第二節 祝壽
第三節 喪葬
第四節 祭祀 廟會
第五節 節日
第六節 放山習俗
第二章 封建迷信陋俗
第一節 算命
第二節 跳大神
第三節 看風水
第四節 求雨
第五節 禁忌
第六節 社會陋俗
第三章 服飾 飲食 建築
第一節 服飾
第二節 飲食
第三節 建築
第四章 社會新風
第一節 男婚女嫁
第二節 男女平等
第三節 精神文明建設
第五章 少數民族風俗
第一節 朝鮮族
第二節 滿族
第六章 諺語 方言 歇後語
第一節 農諺
第二節 方言 土語
第三節 歇後語
第十五篇 人物
第一章 革命烈士
王堃
劉展玉
張成發
周振榮
江溫
郭立升
曹恆
周博仁
楊學凱
鄭文興
郭萬山
王文山
楊樹堂
第二章 先模人物
王玉賢
唐桂花
許建柱
葛長春
胡連友
王占福
第三章 歷任黨政領導
宋發君
孫民立
王有生
金正煥
畢克盛
王忠江
胡秉全
崔松祿
李林彬
孫景山
馬永清
李玉祿
矯萬發
高茂福
魏錫山
王志傑
王成福
曹玉清
王裕義
董述善
劉鳳才
馬金成
趙志超
周相茂
趙英男
劉永福
喬正連
唐振春
寧思文
劉平喜
盛學義
劉建民
曲長清
應士有
孫德成
孫景發
寧桂臣
王治軍
趙巍
潘立華
辛宏
王軍
第四章 台上籍人物簡介
郭群
於希堯
紀慶
劉萬富
王鏗澤
王治聖
董清廉
秦思儉
王治賢
周桂蘭
譚志福
袁清修
譚桂芝
劉惠德
王學耕
萬思源
王明海
李連春
孫永勝
秦曉東
尹秀亮
鄭希家
孫德成
張吉貴
秦曉華
王明友
褚蘭文
趙文成
王漢卓
王志敏
劉雲來
王梟傑
顧作英
遲永財
李生雙
王增貴
王吉祥
李學軍
鄭殿家
劉永福
孫德金
譚彥
張代仁
劉振芳
盛學成
王增發
孫德貴
顧鳳賢
宋月航
徐泓
王金髮
李學梅
付幫成
方會雲
顧鳳玲
王軍
姜信成
高秀光
李學軍
鄭文家
李強
荊學友
孫永奇
趙文寶
陳俊松
張長征
孫博
逄金山
王培山
張傑
宋連琴
孫延軍
唐連弟
王福鵬
第五章 鄉間名人土專家
葛春金
朱廣君
第六章 現代巾幗英雄
張德梅
第七章 土匪
第八章 專業技術職稱名單
大事記
附錄
關於農村人民公社名稱、地址的通知
關於台上、財源鄉改為鎮建制的通知
通化市人民政府轉發省民政廳關於撤銷陽岔等五個鄉鎮的通知
集安市台上鎮資源簡介
台上鎮關於開展“美在農家院十百千戶”評選活動方案
台上鎮第三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台上鎮“樹新風正氣,促和諧發展”主題教育活動宣傳方案
集安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台上鎮發展規劃
台上鎮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夯實基礎 提升水平 全面開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在中共台上鎮第十四次黨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台上鎮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台上鎮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台上鎮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後記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