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視化活檢術

可視化活檢術是指在診斷和治療過程中,使用共聚焦顯微成像探頭或成像導管通過人體消化道、泌尿道、陰道等自然腔道,或內鏡活檢孔道、穿刺針孔道、腹腔鏡穿刺孔道等非自然腔道,接觸口腔、咽喉、食管、胃、結直腸、膽管、胰腺、氣管、肺部以及子宮等部位的人體組織,實時無創穫取人體組織的細胞級影像,並將細胞級影像傳導到共聚焦顯微成像系統中,實現實時在體病理級組織學觀察的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視化活檢術
  • 類型:檢術
適應症狀,臨床套用價值,操作方法,術前準備,手術方法,技術要領,

適應症狀

可視化活檢術可用於以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1)早期癌症,通過在體實時觀察腺體、細胞和血管結構的異常做出即時診斷並對早癌的瘤變程度進行鑑別,在與病理活檢診斷準確率相似的前提下可達到創傷更小、診斷速度更快的目的,可以更好地協助醫生做出治療決策的判斷。可視化活檢術還可以協助早期癌的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治療確定切除範圍,實現精準切除治療,減少手術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率。在早癌疾病監測階段,在可視化活檢指導下進行的靶向活檢較隨機活檢可大大減少取樣數量,減少患者操作次數和時間,降低對患者造成的創傷。
(2)微小炎症,通過對病變組織進行細胞水平的觀察,以細胞或微血管結構的特異性改變為標誌進行以微小炎症為主要病理生理學基礎的隱匿疾病的診斷,可彌補病理活檢對此類疾病診斷敏感性不高的缺陷。
(3)實體瘤,基於探針的可視化活檢可協助判斷非空腔器官實體瘤的性質,為進一步治療提供重要的依據。

臨床套用價值

可視化活檢術具有重要的臨床套用價值,其可協助進行靶向精準活檢,減少創傷,降低漏診率,助力病理診斷。可視化活檢術在臨床套用價值方面,可視化活檢術的臨床套用價值寫入了國內外各大指南意見。
1、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指出共聚焦顯微內鏡對胃黏膜的觀察可達到細胞水平,能夠實時辨認胃小凹、上皮細胞、杯狀細胞等細微結構變化,對慢性胃炎的診斷和組織學變化分級(慢性炎性反應、活動性、萎縮和腸化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光學活檢可選擇性對可疑部位進行靶向活檢,有助於提高活檢取材的準確性。
2、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草案,2017年,上海)指出共聚焦顯微內鏡作為特殊內鏡檢查技術的一種,可以強化早期胃癌的內鏡下表現,不但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檢出率,而且還能提供病變深度、範圍、組織病理學等信息。
3、規範上消化道早癌內鏡檢查的亞組共識指出可疑病變的活檢對疾病診斷和後續治療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良性病變內鏡下診斷準確性高,惡性傾向的病變陰性預測值高,則有助於避免不必要的活檢。如 NBI 和探頭式共聚焦雷射顯微內鏡(pCLE)對可疑食管碘不染區病變的診斷準確性高,減少了活檢的次數。
4、中國早期食管癌篩查及內鏡診治專家共識意見指出共聚焦雷射顯微內鏡可將組織放大1000倍,從微管角度顯示細胞及亞細胞結構,實時提供早期食管癌的組織學成像且精確度較高,實現“光學活檢”的效果。進一步突顯內鏡下表現,了解病變範圍和層次。
5、人工智慧套用於食管癌臨床診療的專家共識指出早期食管癌隱匿的特性使得診斷難度加大。內鏡檢查容易導致病灶漏診。專家共識推薦包括共聚焦顯微內鏡在內的其他檢查方法用於提高診斷率。
6、美國胃腸內鏡外科醫師學會技術和價值評估委員會專家組推薦指出:
在BE相關的不典型增生的篩查過程中CLE可以提高準確性並且降低活檢的次數。CLE符合ASGE PIVI對BE篩查的閾值。
與標準胃鏡相比,CLE可提高胃腸腫瘤(GIN)和早期胃癌篩查的準確性。
CLE可以有效地將息肉分類為腺瘤和非腺瘤。
CLE分辨炎症性腸病相關的結腸腫瘤病灶具有很高的準確性。
ERCP-nCLE與ERCP和僅組織樣本相比可以改善評估IBS的能力。
超聲內鏡引導-經穿刺針孔道雷射共聚焦顯微鏡(EUS-nCLE)似乎可以改善評估胰腺囊性病變的能力但是與其分辨胰腺實體瘤病灶準確性的數據是存在衝突的。

操作方法

術前準備

門診病人和住院病人均可選擇進行可視化活檢術,可視化活檢術是與常規內鏡檢查同步進行的,術前檢查需明確患者既往是否有食物,藥物或其他過敏史,排除過敏體質,需明確患者肝腎功能正常,並術前告知患者接受可視化活檢術的風險,徵得患者同意並簽字,並在檢查前行過敏試驗確認無不良反應,方可進行。對於胃腸道可視化活檢術常規進行無痛麻醉,對部分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對於直腸亦莊結腸患者,可視患者情況選擇麻醉或者清醒狀態下進行。
使用器械
倍晰共聚焦顯微影像儀,倍晰共聚焦顯微成像系統,倍晰共聚焦顯微成像導管。
輔助器械
奧林巴斯內鏡,胃鏡、十二指腸鏡、結腸鏡、超聲內鏡,奧林巴斯呼吸內鏡,支氣管鏡,穿刺針,宮腔鏡,腹腔鏡等。

手術方法

1、準備常規內鏡、共聚焦顯微成像系統、共聚焦顯微成像導管;
2、螢光劑過敏試驗溶液配製,根據醫院使用的螢光素鈉原液濃度不同常見兩種過敏試驗試劑配置方案:
方案一: 20%濃度螢光素鈉原液 0.1ml+生理鹽水 0.9ml;
方案二: 10%濃度螢光素鈉原液 0.2ml+生理鹽水 0.8ml;
過敏試驗方法: 留置針通道靜脈推注配置好的 1ml 過敏試驗液。
3、檢查螢光劑溶液配置:螢光素鈉成人常用量3-5ml(10%),或按體重15~30mg/kg計算,以生理鹽水稀釋後靜脈推注使用。
4、檢查操作:建立靜脈通道,按要求配置螢光素鈉過敏試驗溶液和檢查溶液,進行過敏試驗,觀察7分鐘,無噁心、嘔吐、眩暈、蕁麻疹、呼吸 困難、哮喘發作、血壓下降、休克等反應即可進行可視化活檢術。先通過常規內鏡檢查,篩選想要行可視化活檢術的疑似病灶,再將顯微成像導管通過內鏡活檢通道(穿刺針通道或其他類型器械腔道)到達觀察點,護士4S內經靜脈推注螢光素鈉檢查溶液,然後將顯微成像導管輕輕貼近疑似病灶黏膜表面,大約10s左右即可顯像。輕輕移動顯微成像導管可實現多點實時在體觀察,輔助醫生實時決策診療方案。

技術要領

可視化活檢術技術要領上,可視化活檢術是一個精密的檢查,可放大1000倍實現實時在體的細胞級成像,,但放大倍數大它的成像視野相對就小,所有需要在普通內鏡下先對可疑病灶做一個初步的定位,再通過可視化活檢術對病灶進行更高級別的診斷鑑別。
可視化活檢術檢查需耐心,消化道或其他人體組織器官都有自體的蠕動,可視化活檢術作為一個超高放大倍數的檢查,即使輕微的移動都會對成像造成影響,故而需要醫生有充分的耐心和穩健的內鏡手法,同時還可以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使用少量654-2(消旋山莨菪鹼)來減少胃腸蠕動,從而更好,更細緻的鑑別可疑病灶。
可視化活檢術在ESD/EMR手術中可協助醫生精準判斷治療界限,使病灶被完整切除的同時減少出血、穿孔等併發症的發生。技術可在腸化及上皮內瘤變的胃、食管等部位的組織進行實時在體接觸式細胞級成像,能夠對Barrett食管萎縮性胃炎、炎症性腸病、結腸腺瘤等組織進行消化道早癌的精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