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程式物質

可程式物質

“可程式物質”的概念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初,主要是指一種可以根據用戶輸入或自主感應而以編程方式來改變自身物理性質(如:外形、密度、光學性能)的物質。它主要是由一種大小在100微米~1厘米之間的“中介態物質塊”構成。這種物質塊具有獨立的功能和數據共享能力,可通過某一方式靈活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令人驚奇的新“物體”。這些神秘的智慧型“微粒”既可自主組合也可自主分離。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已探索了5種組合方式。包括依靠DNA鹼基配對原理、仿生物酶的干擾成型、廣義魔方和自動“摺疊”原理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程式物質
  • 起源時間:上世紀90年代初
  • 類別:物質
  • 特點:可自主組合也可自主分離
套用領域,研發進展,

套用領域

隨著半導體納米技術和自複製技術的發展,“可程式物質”開始從理論模擬邁向真正的物理實現。一旦研製成功並套用于軍事領域,就能為士兵提供革命性的新功能。未來戰場上的士兵,再也不用為背負沉重的背囊等牢騷滿腹,他們只需攜帶一定量的“可程式物質”,通過下達指令,將其變成所需要的武器或工具,包括軍械、智慧型軍服、可進入掩體內部攻擊敵人的軟體機器人,甚至地面裝甲車輛等等。
醫療中已經開始使用的“可重構機器人”模型醫療中已經開始使用的“可重構機器人”模型

研發進展

據有關報導稱,美國宇航局就曾打造了一款名為“超級機器人”的現實版變形金剛。它由20個不同的獨立“模組”組成,能根據擔負的任務自行決定在何時何地變身以適應所處的環境。
與“可重構機器人”的哲學原理相似,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正在進行的一項名為“可程式物質”的研究項目。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已探索了5種組合方式,包括依靠DNA鹼基配對原理、仿生物酶的干擾成型、廣義魔方和自動“摺疊”原理等。據報導此項研究也於2013年初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