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研究》是2023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耀林、李姍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研究
- 作者:周耀林、李姍姍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3月1日
- 頁數:275 頁
- 定價:58.0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7219731
《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研究》是2023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耀林、李姍姍。
《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研究》是2023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耀林、李姍姍。內容簡介本書以全面認識可移動文化遺產為基點,以系統構建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為目的,採取“總論”和“分論”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全面的研...
可移動文物普查是繼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部分)之後在文化遺產領域開展的國情國力調查,是確保國家文化安全、保障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措施,是健全國家文物保護體系的重要基礎工作。可移動文物普查是通過國家統一組織、由專業部門採用現代信息手段集中調查統計的方式,對可移動文物進行調查、認定和登記,...
移動實驗室(1個):主要為各類可移動、不可移動文物現場開展相關檢測和保護修復工作。設施資源 館藏資源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收藏有豐富的圖書資料,大多可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的舊都文物整理委員會時期。藏品包括中外圖書、歷史照片、金石拓片、工程檔案等,其中不乏具有珍貴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的圖書資料。截至2011年底...
從我國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現狀出發,以形成滿足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領域重大發展需求、解決行業重大問題的系統解決方案為重點,在基礎研究、重大關鍵技術、國產專有裝備、標準體系建設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 檔案通知 科技部 文化部 國家文物局關於印發《國家“十三五”文化遺產保護與公共文化服務科技創新規劃》...
文物保護,指的是對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的歷史遺留物採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損害的措施,這個過程叫做文物保護。中國登錄不可移動文物近77萬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52處。國家核定公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處,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名村350處。我國已擁有世界遺產46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9處,世界文化與...
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是繼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部分)之後在文化遺產領域開展的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是一項旨在全面掌握文物資源、加強文物保護、健全文物保護體系的重要基礎工作。根據《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的通知》(國發〔2012〕54號)、《...
從文化遺產資源學、文化遺產價值論、文化遺產經濟學三個方面,綜合了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建構文化遺產學的基礎理論,並從實踐層面對可移動和不可移動的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作了分類闡述,並對文化遺產數位化、文化遺產保護政策進行了分析和總結。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和...
”面對視覺文化的全面來襲,人類觀看世界的方式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依託科技與文化相融合手段而引領的“視覺重構”理念正被廣泛套用於文化遺產的數位化保護領域。基於“視覺重構”理念的文化遺產的數位化重構研究,正是本書探討的核心。本書構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文化遺產數位化重構的理論與實踐體系,對文化遺產數位化保護...
依託山西省重點學科太原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和山西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太原理工大學藝術遺產研究中心,與山西省文物局等相關單位協同合作,在以彩塑、壁畫等為主的不可移動文物方面和紙質、木質、金屬、陶瓷等可移動文物方面,構建科學有效的文化遺產保護與修復研究、教學和實踐體系,努力實現全面保護與有效...
完善文物登錄製度,健全文物調查、申報、認定、登記、定級、公布、降級和撤銷程式,梳理明確文物法定命名體系,建立國家文物資源總目錄並與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工程做好銜接。完善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管理機制,核定並公布第九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推進根據文物普查、專項調查成果認定不可移動文物。在國土空間規劃中落實保護不可...
本書是我國第一部文化遺產法領域的系統教材。全書共分八章,從概要闡述文化遺產的概念、特徵、價值以及文化遺產法的調整對象、意義等入手,全面闡釋了中國文化遺產法的框架體系、歷史沿革、主要原則和基本制度,重點介紹了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法律制度,並對國外文化遺產法的經驗和我國...
人類文化遺產學的研究領域包括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村落、文化景觀、文化線路、產業遺產、文獻遺產、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等,具有綜合性、貫通性和套用性等特點。主要研究文化遺產的基本概念和總體構成,不同地域或時期、不同形態或種類文化遺產的相互關係及其綜合價值,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原則、機制、方式,...
此外,在濟南中心校區所建設的科技考古和文保實驗室總面積也有800餘平方米,能夠獨立完成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修復工作。現任領導 機構設定 一、文化遺產研究院與博物館(青島校區)黨總支 書記:孫強 副書記:韓敬仕、趙永生 成員:王煥、張麗萍 二、文化遺產研究院學術委員會 主任:王偉 副主任:馬清林 委員:方輝、...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數字設計研究中心是利用高端的數位化技術從事數位化產品設計、藝術設計、藝術品數位化採集與處理、虛擬互動式展示、網路及移動套用開發、文化遺產保護以及數字博物館建設的專業化學術研究和套用服務的機構。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數字設計研究中心的技術力量雄厚,擁有一批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和博士、碩士學位的高...
如果說,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大體系能夠和舊有的思想意識有所傳承的話,那么,數字遺產概念,則是基於信息社會全新的認識,和工業文明沒有多大的依附關係,這也決定了這個概念在今天的中國顯得相當的陌生和新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數字遺產章程”里提供了具體保護措施。具體的講,對於具備一定審美價值和...
古樹名木、地質公園、自然保護區、可移動文物等的保護和管理,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第三條 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應當遵循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合理利用的原則,維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正確處理歷史文化遺產的繼承、保護、利用與城市建設、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關係。第四條 市、區...
2015年,浙江省文物保護科技項目 《基於3DGIS技術和動畫電影手法的不可移動文物虛擬現實活化傳承技術套用——以湖州市絲綢古鎮南潯為例》 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課題《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傳統村落空間保護與更新》(16BG115)2016年,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大運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規劃-歷史環境...
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文物保護體系更加完善,文物工作在增強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賦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二)文物基礎工作不斷夯實。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登記7748750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第七批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國、省、市縣...
岩土文物包括石窟寺、土遺址、崖洞、摩崖造像、墓葬、壁畫等類型,在全國約90萬處不可移動文物點中,岩土文物建築及遺址約占一半。研究進展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文物修復所所長李黎在研討會上表示,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等文化遺產保護科研機構已經在全國各地開展了30多處岩土文物的基礎研究和保護實踐工作,取得多項進展。這...
到2020年,文物事業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進一步發揮重要作用,文物保護傳承體系更加完善。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險情全面排除,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基礎工作全面完成,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責任全面落實。市(州)博物館建設基本完成,博物館展陳水平普遍提升,館藏文物預防...
2021年,學院學生在2021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大學生設計競賽中獲得本科生組三等獎、研究生組佳作獎2項 ;在 第六屆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移動套用創新賽主賽道中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在AR賽道中獲得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社會創新獎1項 ;在 2021iGEM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中獲得金獎、銀獎。2022年7月,學院...
58. 江蘇省文物科研項目:江蘇省城鎮化進程中的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研究 59. 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南京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策略研究 60. 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基於信息融合的智慧社區基層黨建服務平台研究 61. 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基於南京歷史和民俗資源的文化旅遊發展研究 62. 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南京創新新的社會...
通過文物普查,全面掌握我國現存不可移動文物的數量和分布情況,文物的本體特徵、基本數據及其保存情況,文物周邊自然的和人文的環境情況;總體評價我國不可移動文物現有的生存狀態及其發展趨勢,為構建科學有效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提供依據;建立和完善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檔案和信息管理系統,建立我國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為文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