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接受性:法律方法的一個分析視角

可接受性:法律方法的一個分析視角

《可接受性法律方法的一個分析視角》是201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光寧。本書具體分析了一些代表性案例,用以說明判決的可接受性是如何通過司法過程的運行而最終實現的。

基本介紹

  • 書名:可接受性:法律方法的一個分析視角
  • 作者孫光寧
  • ISBN:978-7-301-20938-7
  • 頁數:296
  • 定價:¥36.00
  • 出版時間:2012-07-23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章節目錄,

內容簡介

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提升和實現司法判決的可接受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現實中司法判決書被當事人和社會公眾接受程度不高的情況,本書將以法律方法為視角提出相應的對策。在整體框架上,實現判決的接受需要分析判決所要面對的聽眾(客群),進而採取不同的說服策略,而分析聽眾又需要從總結共識開始。在這種巨觀框架下,運用法律解釋和法律論證等法律方法就可以在微觀層面上為法官提升判決的可接受性提供參考。簡而言之,本書的總體框架可以概括為:基於聽眾,分析共識,運用方法,實現接受。

章節目錄

第一章 可接受性是什麼
第一節 基本界定:多維學科視角的界定及其耦合
第二節 理論來源:新修辭學、非形式邏輯及其他
第三節 興起原因:從一般到特殊的漸次分析
第二章 聽眾:實現接受的背景與場域
第一節 聽眾接受:反思司法過程的性質
第二節 理想聽眾:法律解釋共同體、法官及其共性人格
第三節 特殊聽眾:陪審團、當事人以及社會公眾
第三章 共識:實現接受的出發點
第一節 為何共識:司法共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節 法官釋明:司法共識形成的主導進路
第三節 兩造協商:司法共識形成的多維進路
第四章 法律解釋:為接受尋找權威
第一節 司法權威的方法論指向
第二節 可接受性作為法律解釋的評價標準
第三節 解釋方法與類型權威的關照
第五章 法律論證:因證立而接受
第一節 瑕不掩瑜:法律論證方法的價值與局限
第二節 異曲同工:法律論證方法的共同指向
第三節 由表及里:法律論證中的證立與接受
第六章 判解研究:可接受性的實踐運作
第一節 “合理懷疑”的接受:辛普森案中的法律論證
第二節 隔離的接受與不接受:布朗案中的法律論證
第三節 接受的實現與鞏固:“賈正名譽權案”評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