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1-2.5米;樹皮灰褐色,薄片脫落;幼枝疏被白色叢捲毛,老枝淡黃褐色,無毛,有明顯的葉痕。冬芽卵圓形,長6毫米,密被白色絨毛。
葉革質,狹橢圓形、倒披針形或倒卵形,長4-7厘米,寬2.5-3.5厘米,先端鈍,有硬的小突尖頭,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反卷,上面綠色,成長後無毛,略有皺紋,下面被一層銀白色緊貼的絨毛,中脈在上面凹下,側脈7-14對,微下凹,下面中脈凸出,近於無毛;葉柄長5-8毫米,被一層白色的薄毛被,後漸脫落。
頂生傘形花序,有花2-8朵;總軸長5.5-8毫米,被微柔毛;花梗長1.3-1.8厘米,黃綠色,疏被一層白色叢捲毛;花萼杯狀,肉質,長2-3.5毫米,外面略有短柔毛,裂片5,卵形,邊緣多少有睫毛;花冠管狀鐘形,長3.5-4厘米,寬4厘米,肉質,花冠橘紅色,兩面無毛,內面基部有5枚深色的蜜腺囊,裂片5,卵形至近圓形,長1.2厘米,寬1.5厘米,頂端有淺缺刻;雄蕊10,不等長,長1.7-2.6厘米,花絲基部多少具白色微柔毛,花葯倒卵圓形,長2.2-2.5毫米;子房圓錐形,先端截形,長5.2毫米,直徑4毫米,密被紅褐色絨毛,花柱長2.6厘米,無毛,柱頭小,頭狀,寬約1.5厘米。果未見。花期5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 600-3 600米的森林中。
分布範圍
產雲南西部,緬甸東北部亦有分布。
繁殖方法
杜鵑紅山茶的繁殖方法有播種、扦插、壓條、嫁接。在實際生產中多採取扦插法。另外,在園林綠化上,作為觀賞用花,可以用大花山茶和野生的山茶苗進行靠接,做少量的單株繁殖。杜鵑紅山茶集花期長、花色艷、耐高溫、抗逆性強、葉形獨特等優良特性於一身,觀賞價值極高,因而開發價值也很高。杜鵑紅山茶嫁接的成活率已達90%,枝條扦插的成活率也可達40%。
栽培技術
儘管是單瓣,但花朵密生,整體豐滿,四季開花不斷,即便在冬季,也依然紅花滿樹。現簡單介紹杜鵑紅山茶的栽培管理與繁殖方法。
養護管理首先是選地整地。選擇溫暖濕潤環境、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黃土或腐殖土。pH值在5.5~6.5為最佳。整地時要深翻,施足底肥,做成120cm左右寬的高畦。
盆栽方法:用輕壤土,即爐灰渣、礬肥水、三合土。盆底裝3cm厚細爐灰渣,再裝適量的盆土,占盆量的30%,多加水,待水滲後將帶土的山茶幼苗栽入盆里。一般一年換一次盆土。
田間管理:杜鵑紅山茶扦插完後,要保持土壤濕潤,及時追肥,但不宜多施肥。在管理過程中,用肥水交替澆花,時間從春天開始澆,逐漸增加次數,八月開始減少,九月停澆。澆水的原則是間乾間濕。修剪時不宜過重,適當剪掉一些病弱枝和過密枝即可。杜鵑紅山茶是多花樹種,孕蕾時應適當疏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