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入顆粒物主要經呼吸道進入人體,也有一小部分可通過消化道或皮膚進入人體。但只有吸入方式是顆粒物對人體健康產生直接效應的唯一暴露途徑。顆粒物上附著的其他化學成分的暴露途逕取決於其自身,主要暴露場所包括室外空氣、室內空氣和工作場所接觸。
可吸入顆粒物主要經呼吸道進入人體,也有一小部分可通過消化道或皮膚進入人體。但只有吸入方式是顆粒物對人體健康產生直接效應的唯一暴露途徑。顆粒物上附著的其他化學成分的暴露途逕取決於其自身,主要暴露場所包括室外空氣、室內空氣和工作場所接觸。
可吸入顆粒物主要經呼吸道進入人體,也有一小部分可通過消化道或皮膚進入人體。但只有吸入方式是顆粒物對人體健康產生直接效應的唯一暴露途徑。顆粒物上附著的其他化學成分的暴露途逕取決於其自身,主要暴露場所包括室外空氣、室內空氣和...
可吸入顆粒物,通常是指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又稱PM10。可吸入顆粒物在環境空氣中持續的時間很長,對人體健康和大氣能見度的影響都很大。通常來自在未鋪的瀝青、水泥的路面上行駛的機動車、材料的破碎碾磨處理過程以及被風揚起的...
吸入暴露,是指生物個體尤其是人體,通過鼻或口等呼吸途徑吸入環境中的氣態污染物或顆粒物而受到健康危害的過程。吸入暴露途徑主要體現污染物對呼吸系統的影響和傳播特點。由於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隨時空分布而不同,因此評估者可以通過人體...
《大氣PM2.5顆粒物吸入暴露生物效應因子及劑量效應研究》是依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由溫占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中文摘要 大氣PM2.5顆粒物影響人類的健康,確定其中的影響人類健康的作用因子及其劑量效應...
可吸入顆粒物的來源 大氣環境中可吸入顆粒物的來源多樣,成分複雜,與地理條件、氣象因素等自然因素以及經濟水平、能源結構、管理水平等社會因素有很大關係。可分為自然源和人為源兩類。自然源是指由於自然因素所產生的顆粒物,如火山爆發...
2,4-滴(又稱2,4-二氯苯氧基乙酸; 2,4-D 酸)暴露途徑包括吸入、食入、經皮吸收。可刺激膽鹼能神經、減少胰島素分泌、抑制腎上腺皮質激素形成、降低平滑肌張力、提高橫紋肌的張力。環境水平和人體暴露 一般居民主要是通過接觸含有 2...
評估分為長期/短期職業暴露評估和長期/短期環境暴露評估。污染場地的人體暴露途徑一般包括經口攝入土壤、皮膚接觸土壤、吸入土壤顆粒物、吸人室外空氣中來自土壤和地下水的氣態污染物、吸入室內空氣中來自土壤和地下水的氣態污染物和飲用地下...
細顆粒物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它能較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雖然PM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
(4)利用化學質量平衡(CMB)模型對公交站微環境的顆粒物進行來源解析,機動車排放源的分擔率在18%-32%;(5)結合上述計算結果以及人體暴露相關參數估算得到公車站微環境中人群吸入因子在2~7.5×10-5之間,略高於美國的相對應結果...
飄塵是大氣環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中國環境空氣品質標準按不同功能區分3級,規定了可吸入顆粒物的年平均濃度限值與日平均濃度限值。特性 可吸入微粒,是物質燃燒時產生的顆粒狀漂浮物,它們因其粒小體輕,故而能在大氣中長期漂浮,漂浮...
p-硝基酚即對硝基酚,可經吸入、食入、經皮吸收。非職業暴露主要通過呼吸吸入和食用被污染的食品攝入。職業人群中生產和使用對硝基酚的工人可能通過呼吸、皮膚接觸等途徑大量暴露。環境水平及人體暴露 環境水平和人體暴露 很少有文獻報導...
環境水平 一般居民的接觸主要是通過含有2,4,5-涕殘留的食物,2,4,5-涕噴灑和在空氣中擴散時能較快達到顆粒物有害濃度,尤其是以粉末狀使用時。該物質對環境有危害,對水生生物有極高的毒性。暴露途徑 暴露途徑:吸入、食入、經皮...
環境的背景濃度一般是農村為0.02~1.2ng//m³,城市為0.15~19.3ng/m³。PAHs通常是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的,普通人群可能通過吸入含茚並[1,2,3-cd]芘的空氣或吸附於灰塵及其他懸浮顆粒物上的茚並[1,2,3-cd]芘而暴露,...
可吸入顆粒物作為城市環境空氣首要的污染物之一,其對人體健康所產生的直接負面影響,得到了政府及有關研究部門的高度重視,研究捷運車站內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沉降規律具有重要意義。儘管國內外學者就可吸入顆粒物的沉積和擴散對室內空氣品質...
環境水平及人體暴露 環境水平和人體暴露 該物質對環境有危害,20℃時蒸發可忽略不計,但擴散時可較快地達到空氣中顆粒物有害濃度。暴露途徑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毒性閾值 急性毒性:大鼠經口,半數致死劑量(LD)820mg/...
室內空氣污染不僅破壞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而且直接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邵龍義、楊書申、趙厚銀、李慧編著的《室內可吸入顆粒物理化特徵及毒理學研究》以北京市居室及校園公共場所室內空氣為例,分析了室內PM10和PM2.5在不同季節、不同...
此外,2013年2月20日《歐洲心臟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結果亦表明,患有急性冠脈綜合徵的病人如果過度暴露在空氣中有2.5微米可吸入顆粒物環境下,死亡率將上升。2013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空氣污染物是地球上“最危險的環境致癌物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