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
CSSVCSSV在亞洲錫蘭、印度和馬拉西亞、沙巴也有發生。西半球:哥倫比亞、特立尼達、多巴哥和委內瑞拉。
寄主植物
試驗寄主
只局限於木棉科、椴樹、梧桐科、錦葵屬中30種植物(Posnett, Robertsin, Todd,1950; Tinsley & Wharton, 1958)。自然寄主僅限於可可、Cola chlamydantha, Ceiba pentandra, Cola gigantean var. glabrescens(Posnette,1950)和蘋婆(Sterculia tragacantha)(Legg & Agbodjan,1969)。
診斷寄主
可可(Theobroma cacao)上的症狀:莖腫大,幼葉沿葉脈變紅,老葉脈間褪綠。
黃麻(Corchorus spp)上的症狀:黃麻是高感寄主。許多株系感染後,黃麻死亡(Tinsley & Wharton, 1958)。一般株系侵染後,寄主不表現症狀。病毒感染吉貝(Ceiba pentandra)、Cola chlamydantha和Cola gigantea後,引起暫時葉脈間褪綠;但感染猴麵包樹(Adansonia digitata)引起永久褪綠和嚴重矮化(Posnette et al., 1950)。
繁殖寄主
可可、猴麵包樹、木棉。
測定寄主
可可樹(計算幼苗發病率)。
危害情況
CSSV在西非引起重大經濟損失,有許多變種。寄主範圍窄,由14種粉蚧傳播,也能機械傳播到可可豆。CSSV為桿狀顆粒,大小為121-130×28納米。
許多株系在可可上產生症狀明顯,並使可可減產,但不能致死。除非先用弱毒株系侵染可可,再用強毒株系如Calonectria rigidiuscula攻毒(Thresh, 1960)。一些無毒株系只在小範圍內爆發,通常只引起莖腫大,對植物生長及產量幾乎沒影響。有些病毒株系是廣泛分布且是致死株系。在非洲西部the severe New Juaben株系引起Amelonado可可莖和根部明顯腫脹(Fig. 3、Fig. 4)、測根壞死(Fig.4)、落葉,產生小環斑斑駁豆莢(Fig.6)。結的豆莢又少又小,新葉產生短暫的葉斑變紅現象,老葉產生褪綠斑和蕨葉等(Posnette, 1947)(Fig.1, Fig.2)。CSSV侵染一年後,減產25%,二年後減產50%,3-4年後植株死亡(Crowdy & Posnette, 1947)。
形態特徵
粒子特性
沉降係數(S20, w):218S。
粒子結構
粒子桿菌狀(Fig. 5),大小121-130×28納米。在中性2%鉀磷鎢酸溶液中,無明顯亞結構(Brunt, 1964; Kenten & Legg, unpublished)。
粒子組分
未知。
傳播途徑
介體傳播
至少由14種粉蚧可傳播CSSV。雖然在奈及利亞,Planoceccoides njalensis, P. Kenyae和P. citri同樣多,但P. njalensis是主要的傳播介體。1齡、2齡、3齡若蟲和成雌蟲能傳毒,成雄蟲不能傳毒。粉蚧飼毒前飢餓時間的延長有助於傳播效率的增加。最短獲毒飼育期為20分鐘,長至50分鐘(Posnette & Robertson,1950),最長可達2-4天(Roivainen,1969)。沒有明顯的潛育期,15分鐘後昆蟲就能傳毒,最長為2-10小時(Posnette & Robertsin, 1950; Dale, 1955)。病毒最昆蟲體內的持久性為3小時或少於3小時(Posnette & Strickland, 1948),但飢餓成蟲和1齡若蟲分別能持毒49和24小時(Lister, 1953)。卵不能傳毒。
介體特異性
Ferrisia virgata能傳播所有株系,除了可可斑駁病毒由Pseudococcus longispinus傳毒(Posnette,1950)。
種傳
The New Juaben和Bisa株系不能種傳(Posnette 1947)。
檢疫與防治
檢疫措施
1. 禁止從疫區引進可可;
2. 特殊需要的,經指定機構審批同意,可引進少量可可並附出口國檢疫證書;
3. 限制引進數量,建議每個品種5—10個可可;
4. 引進可可必須在隔離檢疫苗圃或隔離溫室中隔離試種1—2年,確為無毒,方可放行;
5. 引進的優良品種資源,種質可利用莖尖脫毒獲得無毒苗保存和傳遞。
檢疫方法
1. 種植觀察:觀察植株莖幹部症狀;
2. 鑑別寄主反應
可可(Theobroma cacao)上的症狀:莖腫大,幼葉沿葉脈變紅,老葉脈間褪綠。
黃麻(Corchorus spp)上的症狀:黃麻是高感寄主。許多株系感染後,黃麻死亡(Tinsley & Wharton, 1958)。一般株系侵染後,寄主不表現症狀。病毒感染吉貝(Ceiba pentandra)、Cola chlamydantha和Cola gigantea後,引起暫時葉脈間褪綠;但感染猴麵包樹(Adansonia digitata)引起永久褪綠和嚴重矮化(Posnette et al., 1950)。
3.血清學反應:瓊脂免疫擴散測定
4.細胞組織病理學檢驗
可可腫枝病毒和可可斑駁病毒都由粉蚧傳播(Posnette 1947),病毒粒子和特性相似(Brunt,1964; Kenten & Legg,1967),血清學存在差異(Kenten & Legg, personal communication)。學術界未確定可可斑駁病毒是一種新病毒還是可可腫枝病毒的一種血清型。
在特力尼亞,由粉蚧傳播的兩個不同病毒株系侵染可可;在夏威夷,粉蚧傳播的另一種病毒侵染鳳梨(Carter,1963);對這些病毒知之甚少。又有報導稱:病毒侵染印度尼西亞、哥倫比亞、多米尼亞共和國和委內瑞拉的可可,這些都為可可腫枝病毒和可可斑駁病毒之間的比較帶來困難(Thresh & Tinsley, 1959)。
病害防治
1. 檢疫
嚴禁從發病國家引進可能攜帶CSSV的種子、苗木和繁殖材料。在進口材料中一旦發現CSSV,植株全部銷毀,以防蔓延,特殊需要的需辦理特許審批手續。
2. 消除生產區傳毒介體——粉蚧。
3. 組培脫毒生產無毒苗,種植無毒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