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資源催化技術—從資源到能源生產

可再生資源催化技術—從資源到能源生產

《可再生資源催化技術—從資源到能源生產》是2012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意]森迪(Centi,G.)、[荷]桑滕(Santen,R A.)。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
《可再生資源催化技術:從資源到能源生產》共分為17章,內容主要包括木質纖維素轉化、可禁棗鍵再生資源轉化為生物產品的工藝選擇、生物基油脂化學品的工業開發和套用、基於可再生資源的精細化學品、生物質熱化學轉化為燃料的催化選擇、生物乙醇、甘油轉化制交通燃料、甘油的催化轉化、脂肪酸的選擇性環氧化催化工藝、可再生氫能、CO2捕集以及光催化制氫等。
本書可以作為高等學校生物工程、化學工程、精細化工、能源化工、產品工程等專業的研究生教學用書,也可供相關領域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1 可再生資源催化技術--遠景
1.1 引言
1.2 經濟和社會背景
1.3 技術選擇
1.4 生物質轉化的工藝選擇
1.5 小結
參考文獻
2 木質纖維素轉化:化學、工藝及經濟性
2.1 概述
2.2 引言
2.2.1 可再生能源的需求
2.2.2 生物質轉化的必要性
2.2.3 生物質組成
2.2.4 燃料和化學品成分
2.2.5 生物質脫氧
2.3 化學工藝
2.3.1 碳水化合物的關鍵反應
2.3.2 熱裂解
2.3.2.1 化學原理
2.3.2.2 產品套用
2.3.2.3 生產工藝
2.3.2.4 其他工藝研究祖戶整進展
2.3.3 氣化
2.3.3.1 化學原理
2.3.3.2 生產工藝
2.3.3.3 替代漏全背發展:制氫
2.3.4 水解
2.3.4.1 化學原理
2.3.4.2 糖衍生物
2.3.4.3 工藝
2.3.4.4 研究進展
2.3.5 發酵
2.3.5.1 化學原理
2.3.5.2 工藝過程
2.3.5.3 最新進展
2.4 經濟性
2.4.1 方法學
2.4.2 燃料的生產
2.4.2.1 工廠成本
2.4.2.2 原料成本
2.4.2.3 生產成本
2.4.3 生產規模
2.4.4 化學品生產
2.5 總結和討論
參考文獻
3 可再生能源催化轉化為生物製品的工藝選擇
3.1 概述
3.2 引言
3.3 生物煉製的概念
3.4 生物質轉化成生物製品的策略
3.4.1 通過降解化合物實現生物質轉化
3.4.2 通過平台化合物實現生物質轉化
3.4.2.1 主要平台化合物的確認
3.4.2.2 平台化合物轉化為生物產品的實例
3.4.3 通過新合成路線實現生物質轉化
3.4.3.1 一鍋反應的級聯催化
3.4.3.2 一鍋反應生成混合產物
3.5 小結
參考文獻
4 生物基油脂化學品的工業開發和套用
4.1 概述
4.2 原材料現狀
4.3 生態兼容性
4.4 產品舉例
4.4.1 油脂化合物的聚合物套用
4.4.1.1 基於二聚酸的二聚二醇
4.4.1.2 基於環氧化物的多元醇
4.4.2 用作潤滑劑可生物降解的脂肪全催酸酯
4.4.3 基於脂肪醇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衍生的表面活性劑及乳化劑
4.4.3.1 脂肪醇硫酸鹽(FAS)
4.4.3.2 醯基蛋白及胺基酸(蛋白?脂肪酸縮合物)
4.4.3.3 基於碳水化合物的表面活性劑--烷基多糖苷
4.4.3.4 烷基多糖苷羧酸
4.4.3.5 多元醇酯
4.4.3.6 用於皮膚和毛髮的多功能護理添加劑
4.4.4 潤膚劑
4.4.4.1 二烷基碳酸鹽
4.4.4.2 Guerbet醇
4.5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5 源於可再生資源的精細化學品
5.1 引言
5.2 香草醛
5.3 單萜
5.4 生物鹼類
5.5 類固醇
5.6 對映立體選擇性的催化作用
5.7 青蒿素
5.8 達菲
5.9 小結
致謝
參考文獻
6 生物質熱化學轉化為燃料的催化選擇
6.1 引言
6.2 生物質作為原料製備能源
6.3 生物質的組成
6.4 生物煉製
6.5 生物質預處理
6.6 木質纖維素的熱化學轉化
6.7 生物質氣化
6.7.1 乾生物質戒判籃的氣化
6.7.2 裂解油的催化氣化
6.7.3 氣化過程化學和催化
6.7.4 熱壓縮水中的氣化
6.8 生物質液化
6.8.1 非催化高溫裂解
6.8.2 催化高溫裂解
6.8.3 水熱液化
6.9 裂解油濃縮形成燃料
6.9.1 脫羧(DCO)
6.9.2 水合脫氫(HDO)
6.9.3 沸石上的裂解(FCC)
6.1 0水解
6.1 1催化劑設計的基本方法
6.1 2小結
參考文獻
7 生物質熱轉化技術棕籃潤墊
7.1 引言
7.2 生物質資源及再檔多愚生物質預處理
7.3 生物質燃燒
7.4 生物質氣化
7.5 生物質熱解
7.6 通過生物質熱轉化生成燃料
7.7 小結
參考文獻
8 生物質熱轉化及其在爐排爐中NOx的排放
8.1 引言
8.2 可調二極體雷射測量生物質轉化動力學
8.2.1 引言
8.2.2 可調二極體雷射器的柵格型反應器的實驗
8.2.3 實驗裝置
8.2.4 結果
8.3 熱轉化層傳播機理
8.3.1 引言
8.3.2 模型建立
8.3.3 試驗
8.4 爐排爐的氣相計算流體力學(CFD)模型
8.4.1 引言
8.4.2 模型描述
8.4.3 數值模擬與驗證中查表法的結構
8.4.4 燃燒模型在二維爐排爐中的套用
8.5 小結
致謝
參考文獻
9 生物乙醇:生產工藝及產品的升級與資源化利用
9.1 引言
9.2 生產工藝概述
9.3 用作生物燃料
9.3.1 生物乙醇作為燃料添加劑
9.3.1.1 汽油/生物乙醇混合燃料
9.3.1.2 柴油/生物乙醇混合燃料
9.3.2 生物乙醇和氫
9.3.3 生物乙醇用於燃料電池
9.4 生物乙醇改進及資源化利用
9.4.1 轉化成燃料組分
9.4.2 轉化成化學品
9.5 小結
參考文獻
10 甘油轉化制交通燃料
10.1 引言
10.2 甘油
10.2.1 甘油的性質、生產與套用
10.2.2 來自生物柴油生產過程的甘油
10.3 甘油與異丁烯的醚化反應
10.3.1 反應機理
10.3.2 醚化催化劑
10.3.3 工藝條件
10.3.4 醚化反應動力學
10.3.5 作為燃料組分的甘油醚
10.4 生物柴油工藝的改進
10.4.1 醚化反應與生物柴油過程聯用
10.4.2 多相生物柴油工藝
10.5 甘油重整
10.5.1 水相重整
10.5.2 水蒸氣重整
10.6 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11 甘油催化轉化
11.1 引言
11.2 甘油催化脫水及丙烯醛的生成
11.3 甘油催化脫水成醚
11.3.1 甘油低聚
11.3.2 甘油與烯烴反應
11.4 甘油的催化氧化
11.4.2 氣相催化氧化
11.4.3 Pt/Bi催化劑上的分子氧選擇性氧化甘油
11.4.4 Au基催化劑上分子氧的選擇性氧化作用
11.4.5 分子氧以外的選擇性氧化劑
11.5 甘油的催化氫解
11.5.1 甘油多相催化氫解
11.5.2 甘油均相催化氫解
11.6 甘油重整及制氫
11.7 其他氧化反應
11.8 小結
致謝
參考文獻
12 脂肪酸選擇環氧化的催化過程:環境友好的路線
12.1 引言
12.2 非催化環氧化體系
12.3 均相催化體系
12.4 化學酶法環氧化體系
12.5 多相催化體系
12.6 鈦基催化劑上脂肪酸甲酯環氧化反應:在米蘭獲得的技術
12.6.1 純C18單不飽和脂肪酸甲酯的環氧化反應
12.6.2 植物中得到的脂肪酸甲酯混合物的環氧化反應
12.6.2.1 高油酸葵花籽、芫荽、蓖麻油的脂肪酸甲酯混合物
12.6.2.2 大豆油脂肪酸甲酯的混合物
12.7 小結
參考文獻
13 生物催化與化學催化的集成:協同過程中的級聯催化和多步轉化
13.1 概述
13.2 引言
13.2.1 人類化學
13.2.2 自然化學
13.2.3 生物?化學集成
13.3 級聯反應的類型
13.3.1 生物?生物級聯
13.3.2 化學?化學級聯
13.3.3 生物?化學級聯
13.4 級聯技術
13.4.1 催化方法
13.4.2 反應器設計
13.4.3 分區
13.4.4 介質工程
13.4.5 細胞工廠的設計
13.5 小結
致謝
參考文獻
14 制氫和燃料電池--通向可持續能源體系的橋樑技術
14.1 引言
14.1.1 氫能鏈
14.1.2 氫氣來源和生產
14.1.3 氫氣在固定和移動系統上的套用
14.2 天然氣制氫
14.2.1 傳統制氫
14.2.1.1 天然氣制氫
14.2.1.2 其他原料生產氫氣
14.2.2 偶合CO2捕獲進行制氫
14.3 CO2捕獲制氫新工藝
14.3.1 氫氣膜反應器
14.3.2 吸附增強重整和水煤氣交換
14.4 小結和催化面臨的挑戰
14.4.1 電化學制氫與轉化
14.4.1.1 電化學氫氧過程動力學
14.4.1.2 電解水制氫
14.4.1.3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
14.4.1.4 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s)
參考文獻
15 清潔綠色氫能源之路
15.1 引言
15.2 能源可用性
15.3 氫能的生產和分配模式
15.4 氫燃料的成本
15.4.1 案例分析
15.4.2 結果
15.5 “清潔氫能”和CO2減排範圍
15.5.1 範圍
15.5.2 氫和汽油、柴油的對比
15.6 煤和生物質
15.7 小結
致謝
參考文獻
16 太陽能光催化制氫和CO2轉化
16.1 引言
16.2 光催化過程
16.2.1 量子產率
16.2.2 催化劑相關的損失
16.2.2.1 載流體熱化
16.2.2.2 電荷分離
16.2.2.3 主動電荷分離
16.2.2.4 被動電荷分離
16.2.2.5 介導電荷分離
16.2.3 表面缺陷
16.3 光電化學電池
16.4 新材料
16.4.1 晶體結構與活性
16.4.2 可見光敏化
16.5 小結
參考文獻
17 結論、展望與路線圖
17.1 引言
17.2 生物質經濟的驅動力
17.3 與催化相關聯的生物能源和生物燃料的主要問題與展望
17.3.1 生物燃料
17.3.1.1 第一代生物燃料
17.3.1.2 第二代生物燃料
17.3.2 生物煉製
17.3.3 利用生物質轉化的副產物
17.3.4 生物質作為化學生產的原料
17.3.5 太陽能的利用
17.4 小結
參考文獻
3.4.3 通過新合成路線實現生物質轉化
3.4.3.1 一鍋反應的級聯催化
3.4.3.2 一鍋反應生成混合產物
3.5 小結
參考文獻
4 生物基油脂化學品的工業開發和套用
4.1 概述
4.2 原材料現狀
4.3 生態兼容性
4.4 產品舉例
4.4.1 油脂化合物的聚合物套用
4.4.1.1 基於二聚酸的二聚二醇
4.4.1.2 基於環氧化物的多元醇
4.4.2 用作潤滑劑可生物降解的脂肪酸酯
4.4.3 基於脂肪醇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衍生的表面活性劑及乳化劑
4.4.3.1 脂肪醇硫酸鹽(FAS)
4.4.3.2 醯基蛋白及胺基酸(蛋白?脂肪酸縮合物)
4.4.3.3 基於碳水化合物的表面活性劑--烷基多糖苷
4.4.3.4 烷基多糖苷羧酸
4.4.3.5 多元醇酯
4.4.3.6 用於皮膚和毛髮的多功能護理添加劑
4.4.4 潤膚劑
4.4.4.1 二烷基碳酸鹽
4.4.4.2 Guerbet醇
4.5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5 源於可再生資源的精細化學品
5.1 引言
5.2 香草醛
5.3 單萜
5.4 生物鹼類
5.5 類固醇
5.6 對映立體選擇性的催化作用
5.7 青蒿素
5.8 達菲
5.9 小結
致謝
參考文獻
6 生物質熱化學轉化為燃料的催化選擇
6.1 引言
6.2 生物質作為原料製備能源
6.3 生物質的組成
6.4 生物煉製
6.5 生物質預處理
6.6 木質纖維素的熱化學轉化
6.7 生物質氣化
6.7.1 乾生物質的氣化
6.7.2 裂解油的催化氣化
6.7.3 氣化過程化學和催化
6.7.4 熱壓縮水中的氣化
6.8 生物質液化
6.8.1 非催化高溫裂解
6.8.2 催化高溫裂解
6.8.3 水熱液化
6.9 裂解油濃縮形成燃料
6.9.1 脫羧(DCO)
6.9.2 水合脫氫(HDO)
6.9.3 沸石上的裂解(FCC)
6.1 0水解
6.1 1催化劑設計的基本方法
6.1 2小結
參考文獻
7 生物質熱轉化技術
7.1 引言
7.2 生物質資源及生物質預處理
7.3 生物質燃燒
7.4 生物質氣化
7.5 生物質熱解
7.6 通過生物質熱轉化生成燃料
7.7 小結
參考文獻
8 生物質熱轉化及其在爐排爐中NOx的排放
8.1 引言
8.2 可調二極體雷射測量生物質轉化動力學
8.2.1 引言
8.2.2 可調二極體雷射器的柵格型反應器的實驗
8.2.3 實驗裝置
8.2.4 結果
8.3 熱轉化層傳播機理
8.3.1 引言
8.3.2 模型建立
8.3.3 試驗
8.4 爐排爐的氣相計算流體力學(CFD)模型
8.4.1 引言
8.4.2 模型描述
8.4.3 數值模擬與驗證中查表法的結構
8.4.4 燃燒模型在二維爐排爐中的套用
8.5 小結
致謝
參考文獻
9 生物乙醇:生產工藝及產品的升級與資源化利用
9.1 引言
9.2 生產工藝概述
9.3 用作生物燃料
9.3.1 生物乙醇作為燃料添加劑
9.3.1.1 汽油/生物乙醇混合燃料
9.3.1.2 柴油/生物乙醇混合燃料
9.3.2 生物乙醇和氫
9.3.3 生物乙醇用於燃料電池
9.4 生物乙醇改進及資源化利用
9.4.1 轉化成燃料組分
9.4.2 轉化成化學品
9.5 小結
參考文獻
10 甘油轉化制交通燃料
10.1 引言
10.2 甘油
10.2.1 甘油的性質、生產與套用
10.2.2 來自生物柴油生產過程的甘油
10.3 甘油與異丁烯的醚化反應
10.3.1 反應機理
10.3.2 醚化催化劑
10.3.3 工藝條件
10.3.4 醚化反應動力學
10.3.5 作為燃料組分的甘油醚
10.4 生物柴油工藝的改進
10.4.1 醚化反應與生物柴油過程聯用
10.4.2 多相生物柴油工藝
10.5 甘油重整
10.5.1 水相重整
10.5.2 水蒸氣重整
10.6 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11 甘油催化轉化
11.1 引言
11.2 甘油催化脫水及丙烯醛的生成
11.3 甘油催化脫水成醚
11.3.1 甘油低聚
11.3.2 甘油與烯烴反應
11.4 甘油的催化氧化
11.4.2 氣相催化氧化
11.4.3 Pt/Bi催化劑上的分子氧選擇性氧化甘油
11.4.4 Au基催化劑上分子氧的選擇性氧化作用
11.4.5 分子氧以外的選擇性氧化劑
11.5 甘油的催化氫解
11.5.1 甘油多相催化氫解
11.5.2 甘油均相催化氫解
11.6 甘油重整及制氫
11.7 其他氧化反應
11.8 小結
致謝
參考文獻
12 脂肪酸選擇環氧化的催化過程:環境友好的路線
12.1 引言
12.2 非催化環氧化體系
12.3 均相催化體系
12.4 化學酶法環氧化體系
12.5 多相催化體系
12.6 鈦基催化劑上脂肪酸甲酯環氧化反應:在米蘭獲得的技術
12.6.1 純C18單不飽和脂肪酸甲酯的環氧化反應
12.6.2 植物中得到的脂肪酸甲酯混合物的環氧化反應
12.6.2.1 高油酸葵花籽、芫荽、蓖麻油的脂肪酸甲酯混合物
12.6.2.2 大豆油脂肪酸甲酯的混合物
12.7 小結
參考文獻
13 生物催化與化學催化的集成:協同過程中的級聯催化和多步轉化
13.1 概述
13.2 引言
13.2.1 人類化學
13.2.2 自然化學
13.2.3 生物?化學集成
13.3 級聯反應的類型
13.3.1 生物?生物級聯
13.3.2 化學?化學級聯
13.3.3 生物?化學級聯
13.4 級聯技術
13.4.1 催化方法
13.4.2 反應器設計
13.4.3 分區
13.4.4 介質工程
13.4.5 細胞工廠的設計
13.5 小結
致謝
參考文獻
14 制氫和燃料電池--通向可持續能源體系的橋樑技術
14.1 引言
14.1.1 氫能鏈
14.1.2 氫氣來源和生產
14.1.3 氫氣在固定和移動系統上的套用
14.2 天然氣制氫
14.2.1 傳統制氫
14.2.1.1 天然氣制氫
14.2.1.2 其他原料生產氫氣
14.2.2 偶合CO2捕獲進行制氫
14.3 CO2捕獲制氫新工藝
14.3.1 氫氣膜反應器
14.3.2 吸附增強重整和水煤氣交換
14.4 小結和催化面臨的挑戰
14.4.1 電化學制氫與轉化
14.4.1.1 電化學氫氧過程動力學
14.4.1.2 電解水制氫
14.4.1.3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
14.4.1.4 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s)
參考文獻
15 清潔綠色氫能源之路
15.1 引言
15.2 能源可用性
15.3 氫能的生產和分配模式
15.4 氫燃料的成本
15.4.1 案例分析
15.4.2 結果
15.5 “清潔氫能”和CO2減排範圍
15.5.1 範圍
15.5.2 氫和汽油、柴油的對比
15.6 煤和生物質
15.7 小結
致謝
參考文獻
16 太陽能光催化制氫和CO2轉化
16.1 引言
16.2 光催化過程
16.2.1 量子產率
16.2.2 催化劑相關的損失
16.2.2.1 載流體熱化
16.2.2.2 電荷分離
16.2.2.3 主動電荷分離
16.2.2.4 被動電荷分離
16.2.2.5 介導電荷分離
16.2.3 表面缺陷
16.3 光電化學電池
16.4 新材料
16.4.1 晶體結構與活性
16.4.2 可見光敏化
16.5 小結
參考文獻
17 結論、展望與路線圖
17.1 引言
17.2 生物質經濟的驅動力
17.3 與催化相關聯的生物能源和生物燃料的主要問題與展望
17.3.1 生物燃料
17.3.1.1 第一代生物燃料
17.3.1.2 第二代生物燃料
17.3.2 生物煉製
17.3.3 利用生物質轉化的副產物
17.3.4 生物質作為化學生產的原料
17.3.5 太陽能的利用
17.4 小結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