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板,是粵劇音樂中的節拍強弱形勢。與兄弟劇種的“板”、“眼”同意。粵劇音樂通常以板(卜魚)、鼓(沙鼓)擊拍,板表示強拍,鼓則用以點擊弱拍或次強拍。因此,粵劇術語稱強拍為“板”,把弱拍或次強拍統稱為“叮”,合稱“叮板”。
在演唱過程中,字音唱出後才下板,板過後再接唱下去,形成行腔當中的延長或休止,把板閃讓過去,此時的板位稱之為“底板”。字音唱出後才下拍(僅指叮位),叮過後再接唱下去,形成行腔當中的延長或休止,把叮閃讓過去,此時的叮位稱之為“底叮”。
同樣,在板面或樂曲演奏時,板、叮落在樂音延長或休止和切分的位置時,此時的板位、叮位也稱之為“底板”、“底叮”。它可起節奏變化的作用。
叮板符號為:即板“×”,叮“、”,底板“×”,底叮“∟”。底板底叮符號還套用於文字劇本,作為拉腔或過門的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