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陵故城

召陵故城

東望嵯峨一土嶺,人傳小白駐霓旌。

水濱義問勤匡合,熊耳先登退結盟。

壁壘蕭蕭惟古寺,荊棘寂寂但荒域。

不堪更說滄桑事,漢關秦都總幻情。

——<清> 謝公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召陵
  • 地理位置:位於召陵寨西北隅
  • 占地面積:面積12000平方米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1957年郾城縣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縣級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普照詩
召陵故城介紹,召陵故城歷史,

召陵故城介紹

召陵古城由現在的寺侯鄭、老寨上、蔣莊、王莊、集上、南門構成,遺蹟一老寨,位於召陵寨西北隅。南北長120米,東西寬100米,面積12000平方米。高出周圍地面約8米。
召陵故城殘垣有板築,有窩痕跡。附近原有土冢8個。《郾城縣記》載:召陵寨南門外路東有平台,高丈許,周圍五十步。士人曰:“齊桓公點將台。”今廢。出土文物有斧、錛、鏃等石器;鬲、豆、壺等陶器片及春秋至秦時的磚瓦,白陶瓮、虎形鎦金鎮墓獸頭等。1957年郾城縣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縣級保護單位。
召陵故城

召陵故城歷史

召陵之所以有名,因為這裡就是二千多年前齊、宋、魯、陳、衛、鄭、曹、許八國諸侯與楚國盟會的地方!就在這裡,在二千六百六十二年前夏天的酷熱里,發生了一件驚動當時中國的大事,它就是召陵會盟。從此,召陵會盟這件被載入《左傳》、《史記》的歷史事件使“召陵”這個地方聲名大振,“召陵”和“召陵會盟”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在現今召陵村的一明代的石碑上說到了會盟這件事,清代郾城進士陳金台撰寫的《郾城縣記》也對此大書特書。至今,召陵會盟依然是我們炫耀歷史悠久的重要資本。
召陵故城
其實,在公元前506年春,晉、齊、魯、宋等十八國也在召陵會盟過,他們在一起也是商議伐楚事宜,但這次會盟遠沒有齊桓公時的會盟有名,因為,齊桓公時的召陵會盟是華夏諸侯第一次聯合抗楚取得的成效,迫使楚國暫時中止向中原擴張,其意義自然非同一般。之後,齊桓公又先後召集了首止會盟、洮城會盟、葵丘會盟等,齊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完全的鞏固。
齊桓公來到召陵的時候已是齊桓公三十年,他是在齊桓公七年時稱的霸,當時的齊桓公稱霸日久,對於伐楚,是充滿自信的。齊國之外諸國,一召既來,其中許穆公抱病帥師來到蔡國,終於甍於蔡,其精神可佳,齊桓公之號召力也可見一斑了。用齊桓公以後的話說,他的號令是諸侯所不敢違抗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