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西學

另一種西學

《另一種西學》是2005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雋。

基本介紹

  • 書名:另一種西學
  • 又名:中國現代留德學人及其對德國文化的接受
  • 作者:葉雋
  • ISBN:9787301089293
  • 頁數:368
  • 定價:18.00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05-01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以往學界經常使用的“西學東漸”這一概念,過於寬泛,因為具體到各個國家 的思想文化資源,都不盡相同,尤其是與“英美傳統”和“蘇聯資源”有異的德國 思想,更是具有鮮明的特性。同樣,在“西學東漸”進程中,由於接受主體的不 同,往往決定了受者選擇趣味與價值取向的重大差別。考察德國思想資源之進入現 代中國,留德學人的作用舉足輕重。正是基於以上思考,本論文選擇現代留德學人 作為研究對象,在具體寫作中,將20世紀上半期的馬君武、宗白華、陳銓與馮至作 為重點個案;在適當的時候,也會考察同時期影響較大的留德學人。此前對中國留德學人的敘述和研究主要停留於史實的梳理,極少有對個案的深入探 究,因而缺乏對研究對象的“同情之理解”、“體貼之敬意”;過去對這四位學人 的研究,主要強調了他們作為或革命者、或美學家、或戰國策派代表、或傑出詩人 的一面,而忽略了他們作為現代知識分子,尤其是具有留學德國背景的現代知識分 子所具有的特殊性。正是鑒於學界的研究現狀,本文將視線收縮,試圖通過若干有 代表性的個案,揭示留德學人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影響與意義。在個案的選擇與 研究中,儘可能考慮到各個不同時代(也注意相同時代的比較)、不同專業背景 (也注意相同專業的比較)、不同活動範圍(也注意相同領域的比較)的相互滲 透,從而突出本文的問題意識:中國現代留德學人是如何為中國文化發展尋路的。研究的基本策略是:以小見大、以人帶史、以問題出思想;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個案研究為基礎、以觀念梳理為線索、以為中國文化尋路命題的回應為中心、以影響研究為基本方法,探討中德思想文化關係的建立。故此,本文嘗試在中德文化交流的大視野中,立足於中國現代文化史的變遷,從留德學人歸國後的文化史貢獻這一角度進行把握,突出他們選擇、借鑑和吸收德國資 源後的本土作用,通過文學史、教育史、學術史與思想史的滲透和關聯,來追溯其 思想形成,並探討德國資源在他們觀念形成中的作用。各章內容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通過對西學東漸與德國資源、留學生的文化史意義、中德兩國 思想文化關係的深入分析,為論文勾勒出比較完整而清晰的理論框架。同時介紹學 界至今為止在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總結該領域研究的基本範式,確立本論文的研 究思路以及推進的方向。
第二章考察德國文化與馬君武致用大學理念的形成與實踐 的關係。以“致用”理念來貫穿其早期啟蒙翻譯活動與日後出任廣西大學校長的思 想發展歷程,並將其思想總結為辦理西大的致用大學理念。
第三章探討宗白華文化 建國理想的德國文化背景與現代文化史意義。挖掘出長期為“悠閒的美學家”所遮 蔽的,深藏“致用情懷”的宗白華形象,強調宗氏以抗戰時代的《時事新報·學 燈》為平台,集眾家之手來實現其文化建國理想。
第四章與第五章分別考察陳銓的 “民族文學觀”和馮至的“學院寫作”與德國文化的關聯。選擇這兩位經歷相近、 專業相同、交遊頗多然而遭遇卻迥異的朋友,其實有同類比較的思路。就文學創作 的藝術性來看,陳銓確實要弱馮至一籌。但若論“入世”的積極與“致用”的情 結,陳銓又勝過馮至。
在全文撰作中,擇出作為德國思想文化象徵的歌德,為中國現代留德學人提供 共同的話題。希望通過各位學人對歌德的不同詮釋,來說明外來資源的接受,主要 還是取決於受者本身的思想趣味、價值取向乃至所處的時代背景。
第六章“結語” 從理論的角度對全文進行梳理。總結現代留德學人的特點及其文化史意義,分析他們的德國文化觀,揭示其利弊所在及其啟示,更強調他們回應時代問題——為中國 文化尋路的成績與缺失。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西學東漸視野中的德國資源與留德學人
第二節 留學生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意義
第三節 中德兩國的思想文化關係
第四節 本書選擇的四個個案
第五節 本書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 德國文化與馬君武致用大學理念的形成與實踐
第一節 馬君武在對德宣戰問題上的態度及其對進化論思想的接受
第二節 “託命之所”與“致用之學”
第三節 馬君武的致用大學理念與德國大學思想
第四節 在“詩人情懷”與“用世啟蒙”之間——馬君武對歌德的譯介
第三章 宗白華文化建國理想的德國背景及其文化史意義
第一節 宗白華的文化建國理想及其留德經歷
第二節 宗白華文化建國理想與德國思想的關聯
第三節 文化建國者的“精神支柱”——宗白華的歌德觀
第四節 宗白華文化建國理想的文化史意義及其影響
第四章 陳銓的民族文學觀及其構建現代中國“狂飆運動”的嘗試
第一節 陳銓的民族文學觀及其留德經歷
第二節 陳銓的民族文學觀與德國的民族主義思想淵源
第三節 《野玫瑰》與現代中國“狂飆運動”的嘗試
第五章 馮至的學院寫作與德國文學淵源
第一節 馮至的學院寫作及其留德經歷
第二節 馮至對德國文化與政治的理性區分及其“學院寫作”的核心內容
第三節 馮至的學院寫作對現代中國的意義
第四節 救亡與沉潛——西南聯大時代馮至、陳銓對歌德的詮釋
第六章 結語
第一節 中國現代留德學人的特點及文化史意義
第二節 現代留德學人的德國文化觀
第三節 文化尋路路安在?
參考文獻
西文—中文名詞對照表
人名及關鍵字索引
非典時代的非常生活(代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