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零公益節是廣西馬山縣古零鎮周邊地區自明朝中期興起的地方重要節日,是為了紀念明朝官員古零土司第一任世襲巡檢覃益(原名覃日益)而設立,“公益”源於壯語,是古零土司壯族、瑤族等各民族對覃益的尊稱,每年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當天在馬山縣古零鎮安善村上壩屯的椅山上舉行祭祀和報恩祈福的民俗節日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零公益節
- 地址:廣西馬山縣古零鎮安善村上壩屯
- 隸屬:廣西南寧市
古零公益節是廣西馬山縣古零鎮周邊從明朝中期始興起的地方重要民俗節日,又名椅山公益節、椅山報恩節、益公節,是為了紀念明朝官員古零土司第一任世襲巡檢覃益而設立,“公益”源於壯語,是古零土司壯族、瑤族等各民族對覃益的尊稱,翻譯為漢語是益公的意思,每年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當天在古零鎮安善村上壩屯南邊椅山舉行隆重的祭祀和報恩祈福的民俗活動。
根據史料和覃氏族譜的有關記載,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猛黨土目盧蘇、王受等詐言岑猛不死,借交趾(現廣西邊界與越南北部)兵二十萬且至,圍攻思恩府,史稱“思田之亂”。叛軍人多勢眾,連連獲勝,四方百姓信以為真,助力攻打,思恩府(今武鳴府城)岌岌可危,城內始現糧荒,叛軍散播謠言,城內人心惶惶,城外叛軍合圍。
危難見真情,亂世出英雄。武官覃益領命率部護送官印火速星夜兼程殺出重圍,直奔賓州府。
朝廷接報後,詔命王守仁(王陽明)領兵前往鎮剿,覃益協助朝廷戡亂。歷經三個月,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春平定“思田之亂”。覃益因平定“思田之亂”有勇有謀,膽識過人,忠義有加,經王守仁(王陽明)奏請,朝廷授予覃益出任古零土巡檢司第一任世襲巡檢。古零土司管轄古零、那學、通感、下畔四城堡,包括現今的馬山縣古零鎮、古寨鄉、加方鄉,上林縣的鎮圩鄉、西燕鎮以及塘紅鄉、澄泰鄉、大豐鎮、三里鎮一部分。屬思恩府下設九個土司中領地最廣。
覃益(公元約1486~1558年),族名覃日益,字東橋,壯族,廣西馬山縣人,祖籍山東青州府益都縣人,明朝中期廣西地方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為明故御授登仕佑節世襲古零土司巡檢。公一生兩袖清風,愛民如子,被當地百姓稱為公益,後世尊稱為古零祖師。
因多年烽火狼煙,古零沉疴積弊,百廢待興。公到任上常爬山涉水訪民情,屢見於偏遠村寨的田間地頭。土司之初,勢單力薄。劫匪占山為王氣焰囂張,朝廷多次出兵圍剿卻未能斬草除根,大明山一帶匪患尤甚,鄉民怨聲載道,苦不堪言。公親眼所見禍害百姓的種種見聞,深知不除匪患則無百姓太平日。到任三年,公選在大明山腹地的鄉民家中過大年,酒到盡興時斗膽誓言:三月三前,攘除匪患。此言一出,官民們歡呼雀躍。
三月三是古零土司當地壯族的重大節日。可是年後離三月三僅二月余時,公領官兵暗查鄉寨,夜間前往搗毀匪窩,出戰連獲捷報。訊息傳開,餘眾匪甚怒,密謀報復。商定待到入司官兵出城剿匪時,即刻縱火燒毀土司衙門。二月十五夜,月光皎潔。官兵攜兵器出城,中有位官人騎一匹高頭大馬,眾匪皆認為公已領兵出城。待隊伍走遠後,匪從四面猛攻古零,城門遂陷。城內外打成一團,眼看即刻打到土司衙門。見院內升起一盞孔明燈,而後城門被關閉,城內火把頓時照亮全城,城中男女老少衝出家門和官兵並肩作戰,城內殺聲震天,眾匪意識到情況不妙,但為時已晚。當晚即被繳械,原來官府已經預料到劫匪的報復,衙門剿匪前故意放走風聲,誘敵上門。敵進城後城外待命的士兵將城門反鎖,來個瓮中捉鱉而大獲全勝。
古零二月,寒氣逼人。已來不及給官兵們休息,“公益”率部清繳大明山劫匪。士兵死守各處要隘,誰知狡猾的山賊知覃益久經沙場,屬下勇猛,竟然躲在老林中不再出山。大明山險峰林立,山高路陡,樹木遮天蔽日,山間溪水橫流,林中野獸成群,都為土匪提供了保護屏障。時間一天一天過去,眼看就要到三月三,“公益”定於三月二日率部攻入山中擒匪。
豈料這天大霧瀰漫,漫天茫茫大霧完全擋了前方去路,已過午時,大霧依然未退,官兵于山下休整待命。連日混戰,益公拖著疲憊的身軀進入夢鄉,只見部下都著手吃中午飯,“公益”手抓一塊餅,起身踱步來到湖邊,隱約看到湖邊有人釣魚,走近見是位老者盤膝而坐,慈眉善目、鶴髮童顏。問道:今大霧漫天,汝什麼釣魚?老翁答道:我在此等人已多時矣,索性試釣,魚若上鉤,何懼大霧?“公益”觀其精神矍鑠,聲若洪鐘,老者必是得道高人。老翁既已等人多時想必也餓了,於是把手上食物與老翁分食。兩人聊得話題投機,相談甚酣。如此機緣巧合或是蒼天注定,“公益”便把自己發誓三月三前,消除匪患的事情告知老翁。老者娓娓道來:匪患數十載,朝廷圍剿多次且無法肅清,憑土司府的兵力談何容易。以老朽看來這是為民除害也算替天行道之事,天無絕人之路,倒也不是無計可施,有一辦法不妨且試,若能獲蒼天庇佑,雖敵眾我寡也能以少勝多。此地東邊有座鳳凰山,西邊是仙人山,北邊坐有椅山,山正坐北朝南正於兩山之間,山頂有塊平整頑石,常有仙翁和鳳凰於在頑石上論道。你若有心,何不前去拜會求助?
“公益”向老者話別告辭,帶著兩名侍衛打探一番終於找到椅山,想來上山一是想看個究竟,二來也實屬無奈,試看是否有幸得到上天庇佑。椅山山高路滑,遍布荊棘,山上還有流水阻路,他們一路不畏艱險、披荊斬棘,終於到達山頂,頂上有一潭池水,一對鳳凰正在池邊飲水,羽毛金光閃爍,茫茫大霧也沒有罩住耀眼的光芒。鳳凰見到來人直飛到山頂的頑石上,合聲鳴叫,隨從道:此乃鳳凰合鳴,吉兆也!“公益”領眾拜過鳳凰。瞬間變天,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鳳凰齊飛直衝雲霄去了。
此時,平地起雷轟隆炸響把“公益”驚醒,天際烏雲翻滾,雷鳴電閃,天昏地暗,霎時虎嘯風生,風捲雲翻,漸漸的雲開霧散,碧空如洗。
“公益”所見天地瞬間雲譎波詭頗為震驚,詢得周邊鄉民確有鳳凰山、仙人山和椅山,且所言與夢中所見大抵相同,遂帶領侍衛尋山登頂,爬到山頂見大明山全貌盡收眼底,眾山成排林立於跟前,南邊山勢緩下,湖泊環繞,公不禁驚呼:此乃風水寶地也,立足於此有如君臨天下,受百官朝拜之勢。公與隨從向山頂的奇石群上香跪拜。
“公益”率部進山,將夢境告知左右侍衛,訊息傳開,眾官兵振奮不已,喜出望外,各個躊躇滿志,鬥志昂揚。“公益”反覆叮囑部下:今日有幸得到高人託夢,乃上天庇佑,上天皆有好生之德,不到緊要關頭不許舞刀動槍。進山一時辰抓到兩把守山門的,官兵們軟硬皆施未得匪窩藏地。“公益”聞之不悅,呵道:爾等皆窮苦百姓出身,卻行劫掠老弱婦孺之事,罪行滔天,今我且放你們一馬,如若再犯必將千刀萬剮。然後施以每人五十銀兩就地釋放了。
兩人本是窮苦人,被迫上山叢匪,自知造孽深重,感於”公益”的不殺之恩且賞銀為今後謀生,加之天色漸晚,手裡無兵器下山不安全,饑寒交迫,左思右想,兩人商量後返回助“公益”剿匪贖罪。有兩人指路,官兵輕易躲過悍匪設定的明哨暗哨,連破五道關卡,已過三更,官兵們兵包抄了土匪窩,一網打盡酣睡中的土匪。
出山那天已三月三的傍晚,得知訊息的百姓敲鑼打鼓燒鞭炮迎候官兵們凱旋歸來。道路兩邊的村寨鑼鼓喧天,震耳欲聾,到處籠罩著祥和喜慶的節日氛圍。從此以後,古零土司轄區百姓迎來了安寧幸福的新生活。
每年春秋時節,“公益”和古零土司官員都會擇吉日前來椅山祭拜,四面八方的百姓追隨祈福,開始形成了椅山春祭和椅山秋祭的民俗習俗。
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公益”駕鶴西去,葬於思恩府城郊(今武鳴縣府城進源村),每年椅山春祭改為清明節期間祭掃“公益”墓,土司官員在椅山頂重設神壇,官員和當地百姓每年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上貢三牲五穀,舉行隆重的秋祭活動,祈求天神和祖師保佑盛世太平、人物康阜、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經過明清兩朝的發展,祭祀不斷發展成為了春季采青,秋季采黃,知恩報恩,祈福賜福等內容豐富多彩民俗節日。